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简介 |
、专业设置背景 当前,我国已成全球主要的生产制造业基地,江苏地区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人事部门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2005年期间,在机械、汽车、电子、通信等现代制造领域,对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人才需求量已进入社会总体需求的前五名,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这种通用技术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其应用面广,从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到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这表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广泛的就业前景。 我校开办机械、电气类专业中级工和高级工工种专业,已有20多年历史。1998年我校在原有中职机、电类专业基础上,根据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地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和学校当时的办学条件,首先开办了以数控技术应用为突破口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短短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拓宽专业面向,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部门批准,开办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通过多年的专业建设,该专业已成为我校机电专业群的核心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规模已达732人,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所需要的,适合徐州乃至江苏省区域产业发展要求的相关机电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应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专业建设方面,依托江苏地区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操作技能的培养为主线,完善“任务驱动、技术分解、能力递进”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强化学生的个人素质和修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以职业道德的养成为核心,构建“爱岗敬业、诚信严谨”的职业训导氛围。多年来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办学基础和一定的办学特色。 、专业现状简述 我校1978年建校伊始的专业设置是矿山机械类和电气类专业。我校的主力专业就是机械和电气类两大专业群。机电专业既是我校的传统骨干专业和基础专业,也是我校将要精心打造的品牌专业,目前,已建成了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专业的机电类专业群,我校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矿山机电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都是在机械、电气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优势专业,专业拓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5年6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开始举办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教育。该专业现已有在校生达732人。目前还没有毕业生。 我校是“江苏省机电项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及劳动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机电一体化专业拥有优越的实训条件和规范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校精心打造的品牌专业,我校通过组织成立专业教师调研小组到企业调研,把企业行业专家请进来召开专家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反复调研,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人才需求调研途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无论大中型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始终是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就业面较宽。近几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招生形式很好,这说明该专业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符合社会需求,成长性较好。
本专业在2005年原有的机械原理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液压实验室、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实验室、电工电子综合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电子实验室、钳工实习车间、电工实习车间、机加工车间等10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机电实训基地基础上,2005-2007年期间,对原有实验、实训基地进行改造,并在江苏省财政厅支持下,新建学校“机电实训基地”,该基地由单片机及PLC实训室、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室、传感器技术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车、铣、磨、镗床实训室等所组成,因此,目前,学校拥有较先进的校内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 同时学校注重充分依托企业支持,利用丰厚的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自2003年起,学校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以互利互惠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先后与徐州、苏州、上海等地的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如:徐州罗特爱德回转支承有限公司、徐州挖掘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巴特(徐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劳特斯空调(江苏)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公司管道徐州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7家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学生生产实践、教师实践锻炼、企业职工培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协议。形成了专业对口、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外生产实训基地网络体系。目前,校外实习基地稳定,有计划、有协议、有合作教育组织,行业企业实习指导人员数量、素质、结构、责任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我校利用专业资源优势,建立了机电实训中心,与周边兄弟院校共享实训基地资源,同时机电实训中心还是徐州市周边地区的培训基地,每年为社会培训大量的机电类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 4人,占比例20%;副教授2人。 双师素质教师11人,占比例55 %;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含在读)教师8人,占比例40 %; 40岁以下专任专业教师13人,有硕士学位(含在读)教师6人,比例为46.1%; 另外,企业外聘教师5人,占专任专业教师比例为25%; (3)、学生状况 2005年起本专业在全国范围招生,现在校有2005、2006、2007、2008四个年级学生。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5年招生规模为209人,2006年的招生规模在272人,2007年招生规模在251人,每年招生规模达200~300人。 (4)、教学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各企事业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向多元化发展,因此,为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办学特色,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本专业对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了如下设计: 设置三个职业岗位群:机电产品的制造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质量检验等技术员岗位群;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技术员岗位群;机电产品的营销及生产现场技术服务员岗位群。 分解出四大类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拓展技术。 设计五种工作任务:机电产品之机械零件的制造;机电产品之电气控制与调试;机电产品之装配、检测、调试、维修;机电产品生产质量的检验与控制;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也符合人才市场对该专业方向大量人才的需求。总结教学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思想先进:按照“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任务驱动、技术分解、能力递进”的模块化教学体系,以操作技能的培养为主线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突出操作技能、实现过程导向,强化学生的个人素质和修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自主创新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以职业道德的养成为核心,构建“爱岗敬业、诚信严谨”的职业训导氛围。从而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育新办学理念。 ②师资水平高,本专业的中、高级职称教师14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6%,双师素质的教师11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55%。 ③努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重视人文素质和岗位拓展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④坚持教学质量的高标准,以市场导向为培训目标。 |
一、招生专业序号专业名称计划人数招生对象学制培养目标生源要求1供用电技术60初中3+3全日制大专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仅限徐州地区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2机械加工技术60初中3+3全日制大专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计算机应用60初中3+34工程测量60初中3+3全日制大专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5机电技术应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