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强基计划面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等省份试点招生。
各专业招生科类及选考科目要求如下:
注:考生可登录报名系统查看各招生省份分科类(或首选科目组)招生计划具体信息。
注:带●的专业要求中国语文科达到第4等级及以上;带○的专业要求数学科达到第4等级及以上,其余的专业无指定科目等级要求。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学生。以上招生专业学制均为4年。
注:带○的专业只招理工类学生,其余的专业文理兼收。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学生。以上招生专业学制均为4年。
注:“招生专业”为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专业,入学后可就读专业为对应的“教学环节专业”。高考志愿填报及确定录取专业时按“招生专业”进行。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录取的学生学制为五年。入学后,学生不得调整学院,并须按学院安排确定具体的“教学环节专业”。
注:“招生专业”为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专业,入学后可就读专业为对应的“教学环节专业”。高考志愿填报及确定录取专业时按“招生专业”进行。入学后,学生不得调整学院,并须按学院安排确定具体的“教学环节专业”。
注:带○的专业只招理工类学生,其余的专业文理兼收。以上招生专业学制均为4年。
1、金融学博士研究生
博士生培养决定了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的制高点,需要服务于国际学院学科建设定位。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已经定位于中国一流、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金融风险管理教育科研基地和政策智库。因此,国际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项目也定位于将人民大学金融学科的传统的国内领先优势与全球顶级专业资源积极结合,创办具有鲜明的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特色、兼顾理论研究和管理应用的国内一流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其具体定位及其培养要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教学研究型:面向高校和科研部门,以国际和国内一流期刊发表为目标(争取国际期刊发表、至少国内一流期刊发表)。
管理应用型:面向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可以在金融行业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和政策制定中发挥研究和实施骨干作用。
金融学博士研究生学科研究方向包括: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基于风险和资本的经营管理;宏观、行业和系统性风险管理;证券投资与风险管理;金融衍生产品与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风险管理;小微信贷与风险管理;资本管理与资本监管(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政府融资与风险管理;产业发展投融资模式与风险管理;资产证券化与风险管理。
2、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3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决定在国际学院创办金融专业硕士(风险管理方向)项目,从而开启了全方位的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截至2015年,国际学院成功招收两届共116名金融(风险管理方向)专业硕士,且整体生源质量优秀,近百分之八十的生源来自于985、211重点院校。过两年的起步发展,金融风险管理硕士培养的学科基础、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团队已经基本建立,并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国际学院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引入国内外优秀专家资源、加强学生素质技能培养、推动实用性研究等举措,切实落实对金融(风险管理方向)专业硕士的全方位培养,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金融风险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将与FRM、PRM等风险管理从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以帮助学生取得相关证书。此外,学院将与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专业协会、咨询和信息技术公司进行联合培养,开展项目联合研究、国际交流、实习基地共建和就业通道建设等活动,不仅确保高质量培养专业人才,还为学生就业提供有效支持。
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不断升温,我国急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以适应海内外汉语教学和传播事业的发展。而目前此类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汉语和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能够在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专门人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自2007年起在全国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为首批招生试点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自1953年起就开展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早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目前已形成包括汉语长短期进修生、预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多层次留学生教育体系。中国人民大学设有“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该所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汉办共同建设,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和对策研究以及过程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平台。
汉语国际教育是针对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汉语国际推广需要的、能够在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4、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健全和完善国家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队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12月决定设置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会计(MPAcc)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深入探索会计硕士教育的特有规律,注重课堂互动、案例教学,同时举办形势多样的专题讲座,积极选聘会计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参与会计硕士培养,针对会计热点问题进行讲座。MPAcc学位教育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初步实现了培养我国高素质会计人才的目标,正在向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本土会计人才的目标迈进。
5、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专业,迄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恢复建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该专业在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160多所高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
我校社会工作硕士主要培养从事社会福利事业规划与管理、社会政策研究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通晓社会工作的原理与实务,至少熟练一门外国语,了解国内外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进展,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自觉运用专业知识和发现新知识,胜任相关行政、教学和科研岗位的工作。
社会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方法、老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评价。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建立“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学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通过专业课程的血刺和相应的实习,培养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6、公共管理硕士(MPA)
公共管理硕士(MPA)主要面向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是2001年国务院批准首批试办MPA的24所大学之一,是2010年教育部确立的MPA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是全国MPA教指委秘书处所在地。经过十余年发展,我校MPA教育成效显著,在2006年国务院学位办合格评估中各项指标全优,是我国MPA研究生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
注:“招生专业名称”为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专业名称,入学后可就读专业为对应的“分流专业”。
经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协商,根据西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援藏计划招生学院及专业为: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哲学院宗教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及社会保障专业、环境学院环境政策与管理专业。请考生在报名时正确选择报考学院及报考专业,否则报名无效。
注:公共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社会学类和国际政治专业一般在大学二年级进行专业分流。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计划
来源: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我校强基计划面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等省份试点招生。
各专业招生科类及选考科目要求如下:
注:考生可登录报名系统查看各招生省份分科类(或首选科目组)招生计划具体信息。
来源: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注:带●的专业要求中国语文科达到第4等级及以上;带○的专业要求数学科达到第4等级及以上,其余的专业无指定科目等级要求。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学生。以上招生专业学制均为4年。
来源: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澳门保送生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注:带○的专业只招理工类学生,其余的专业文理兼收。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学生。以上招生专业学制均为4年。
来源: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注:“招生专业”为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专业,入学后可就读专业为对应的“教学环节专业”。高考志愿填报及确定录取专业时按“招生专业”进行。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录取的学生学制为五年。入学后,学生不得调整学院,并须按学院安排确定具体的“教学环节专业”。
来源: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注:“招生专业”为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专业,入学后可就读专业为对应的“教学环节专业”。高考志愿填报及确定录取专业时按“招生专业”进行。入学后,学生不得调整学院,并须按学院安排确定具体的“教学环节专业”。
来源: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来源: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澳门保送生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注:带○的专业只招理工类学生,其余的专业文理兼收。以上招生专业学制均为4年。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
1、金融学博士研究生
博士生培养决定了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的制高点,需要服务于国际学院学科建设定位。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已经定位于中国一流、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金融风险管理教育科研基地和政策智库。因此,国际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项目也定位于将人民大学金融学科的传统的国内领先优势与全球顶级专业资源积极结合,创办具有鲜明的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特色、兼顾理论研究和管理应用的国内一流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其具体定位及其培养要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教学研究型:面向高校和科研部门,以国际和国内一流期刊发表为目标(争取国际期刊发表、至少国内一流期刊发表)。
管理应用型:面向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可以在金融行业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和政策制定中发挥研究和实施骨干作用。
金融学博士研究生学科研究方向包括: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基于风险和资本的经营管理;宏观、行业和系统性风险管理;证券投资与风险管理;金融衍生产品与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风险管理;小微信贷与风险管理;资本管理与资本监管(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政府融资与风险管理;产业发展投融资模式与风险管理;资产证券化与风险管理。
2、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3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决定在国际学院创办金融专业硕士(风险管理方向)项目,从而开启了全方位的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截至2015年,国际学院成功招收两届共116名金融(风险管理方向)专业硕士,且整体生源质量优秀,近百分之八十的生源来自于985、211重点院校。过两年的起步发展,金融风险管理硕士培养的学科基础、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团队已经基本建立,并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国际学院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引入国内外优秀专家资源、加强学生素质技能培养、推动实用性研究等举措,切实落实对金融(风险管理方向)专业硕士的全方位培养,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金融风险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将与FRM、PRM等风险管理从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以帮助学生取得相关证书。此外,学院将与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专业协会、咨询和信息技术公司进行联合培养,开展项目联合研究、国际交流、实习基地共建和就业通道建设等活动,不仅确保高质量培养专业人才,还为学生就业提供有效支持。
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不断升温,我国急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以适应海内外汉语教学和传播事业的发展。而目前此类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汉语和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能够在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专门人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自2007年起在全国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为首批招生试点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自1953年起就开展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早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目前已形成包括汉语长短期进修生、预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多层次留学生教育体系。中国人民大学设有“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该所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汉办共同建设,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和对策研究以及过程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平台。
汉语国际教育是针对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汉语国际推广需要的、能够在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4、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健全和完善国家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队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12月决定设置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会计(MPAcc)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深入探索会计硕士教育的特有规律,注重课堂互动、案例教学,同时举办形势多样的专题讲座,积极选聘会计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参与会计硕士培养,针对会计热点问题进行讲座。MPAcc学位教育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初步实现了培养我国高素质会计人才的目标,正在向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本土会计人才的目标迈进。
5、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专业,迄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恢复建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该专业在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160多所高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
我校社会工作硕士主要培养从事社会福利事业规划与管理、社会政策研究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通晓社会工作的原理与实务,至少熟练一门外国语,了解国内外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进展,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自觉运用专业知识和发现新知识,胜任相关行政、教学和科研岗位的工作。
社会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方法、老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评价。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建立“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学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通过专业课程的血刺和相应的实习,培养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6、公共管理硕士(MPA)
公共管理硕士(MPA)主要面向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是2001年国务院批准首批试办MPA的24所大学之一,是2010年教育部确立的MPA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是全国MPA教指委秘书处所在地。经过十余年发展,我校MPA教育成效显著,在2006年国务院学位办合格评估中各项指标全优,是我国MPA研究生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
来源: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注:“招生专业名称”为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专业名称,入学后可就读专业为对应的“分流专业”。
来源: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注:“招生专业名称”为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专业名称,入学后可就读专业为对应的“分流专业”。
来源: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援藏计划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经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协商,根据西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援藏计划招生学院及专业为: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哲学院宗教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及社会保障专业、环境学院环境政策与管理专业。请考生在报名时正确选择报考学院及报考专业,否则报名无效。
来源: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免试生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注:公共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社会学类和国际政治专业一般在大学二年级进行专业分流。
招生专业最新招生
JE技校导航:全国技校排名 2022年技校招生信息 10大女生专业 10大男生专业 各地技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