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开设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精、尖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本科专业。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与质量管理)、汽车服务工程
坚持学生兴趣驱动,坚持教师科研带动,学生科技活动屡创佳绩。近年来,本科学生科研获国家级立项5个,市级立项53项(不含国家级);1名学生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大学生科技活动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国工业工程案例大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首都物流设计大赛、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北京市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大学物理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奖项2个,华北赛区三等奖2个,省部级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2个,20%的在校学生具有参加各种科技活动竞赛的经历,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学院建有北京市重点建设现代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及下属的25个实验室和工程技术训练室;与企业共建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2个。近两来,学院制定完善科研管理规定,激发教师科研积极性,科研工作不断突破,科研活力持续释放。2011年到校科研经费进入百万元行列;2012年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上取得零突破。近年来,学院横向课题43项,到校经费总计达213万元;纵向课题42项,金额307万元;教职工共发表科研、教研论文167篇,其中SCI科技期刊论文3篇,CSCD科技期刊论文15篇,北大核心期刊科技论文48篇,EI科技期刊论文2篇,EI(会议)科技期刊论文59篇;授权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专利转让5项。获市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北京市精品教材5部;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
学院紧邻朝阳CBD功能区域和繁华的东三环三里屯驻华使馆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西里12号,东临朝阳公园和团结湖公园,西接北京工人体育场、世贸天阶和朝阳医院,北靠三里屯太古里(Village),南望国贸中心和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学院坐拥地铁10号线和6号线,周边有数十趟公交线路,交通极为便利。
机械工程学科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以机械工程为主要学科发展方向,2013年成功获批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制造业信息化”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与质量管理)、汽车服务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工程专业为校级骨干专业和优势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与质量管理)专业为校级骨干专业。
以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扩大国际交流。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逐步加快,具有学科特色的式、国际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选派优秀教师赴美国等工程教育发达国家学习进修,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研修背景的老师比例不断提高。选派优秀学生到美国、英国、韩国、印度、以色列、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9所国际联盟校交流学习。学生可以申请参加“4+1”、“3+2”等合作办学项目,获得境外高校硕士学位。
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充满爱心、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术创新团队1个;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达到35%,具有海外留学、访学、培训背景的比例接近50%。近三年,获批北京市人事局“人才强教深化计划”讲座教授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青年英才2人、优秀人才1人,双师素质教师9人;2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获评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3名教师获学校第一届和第二届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招生计划
来源:2021年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招生指南
特色鲜明的专业设置
学院开设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精、尖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本科专业。
来源:2020年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机器人学院招生
特色鲜明的专业设置:学院开设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精、尖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本科专业。
招生专业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与质量管理)、汽车服务工程
办学成果坚持学生兴趣驱动,坚持教师科研带动,学生科技活动屡创佳绩。近年来,本科学生科研获国家级立项5个,市级立项53项(不含国家级);1名学生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大学生科技活动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国工业工程案例大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首都物流设计大赛、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北京市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大学物理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奖项2个,华北赛区三等奖2个,省部级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2个,20%的在校学生具有参加各种科技活动竞赛的经历,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科研水平学院建有北京市重点建设现代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及下属的25个实验室和工程技术训练室;与企业共建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2个。近两来,学院制定完善科研管理规定,激发教师科研积极性,科研工作不断突破,科研活力持续释放。2011年到校科研经费进入百万元行列;2012年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上取得零突破。近年来,学院横向课题43项,到校经费总计达213万元;纵向课题42项,金额307万元;教职工共发表科研、教研论文167篇,其中SCI科技期刊论文3篇,CSCD科技期刊论文15篇,北大核心期刊科技论文48篇,EI科技期刊论文2篇,EI(会议)科技期刊论文59篇;授权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专利转让5项。获市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北京市精品教材5部;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
地理位置学院紧邻朝阳CBD功能区域和繁华的东三环三里屯驻华使馆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西里12号,东临朝阳公园和团结湖公园,西接北京工人体育场、世贸天阶和朝阳医院,北靠三里屯太古里(Village),南望国贸中心和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学院坐拥地铁10号线和6号线,周边有数十趟公交线路,交通极为便利。
学科专业机械工程学科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以机械工程为主要学科发展方向,2013年成功获批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制造业信息化”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与质量管理)、汽车服务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工程专业为校级骨干专业和优势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与质量管理)专业为校级骨干专业。
发展道路以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扩大国际交流。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逐步加快,具有学科特色的式、国际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选派优秀教师赴美国等工程教育发达国家学习进修,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研修背景的老师比例不断提高。选派优秀学生到美国、英国、韩国、印度、以色列、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9所国际联盟校交流学习。学生可以申请参加“4+1”、“3+2”等合作办学项目,获得境外高校硕士学位。
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充满爱心、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术创新团队1个;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达到35%,具有海外留学、访学、培训背景的比例接近50%。近三年,获批北京市人事局“人才强教深化计划”讲座教授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青年英才2人、优秀人才1人,双师素质教师9人;2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获评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3名教师获学校第一届和第二届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最新招生
JE技校导航:全国技校排名 2022年技校招生信息 10大女生专业 10大男生专业 各地技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