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更新日期
2022-05-29 17:44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国家级重点中专
教学领域
--
电话
官网
qqje.com
学校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116号

下面内容可能包含第三方网址,请学生确认是否已经过期,请学生们注意保管好自身财产,不要网上给陌生网友转账,需要报名请到学校缴费,否则后果自负!

学校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116号

金属材料加工

毕业生主要从事金属轧制、拉拔、锻造、挤压的生产操作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生产设备与热工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课程:机械基础、电器基础、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工艺、金属制品生产原理与工艺、安全生产、环保与节能、生产组织与管理。

计算机辅助装潢设计

毕业生能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在装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印刷、印前设计等领域里进行设计、制作、输出与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课程:艺术鉴赏、美术史、现代设计史、素描、色彩、字体设计、摄影基础、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实用软件基础、印刷工艺、标志设计、插图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装浈设计、展示设计、广告摄影、广告策划与媒体组合、计算机装潢模拟设计、计算机装潢毕业设计。

助学政策

学校依据有关规定采取设立奖学金、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特殊困难补助等措施,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仪表专业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从事仪表工作的中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越来越缺乏。该校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逐步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形成了机、光、电结合,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特点。

在人才市场上,各用人单位对仪表专业的需求量很大,各大企业对本专业的要求有所不同,对本专业的层次性需要也大相径庭。而他们学校所开设的仪表专业主要是学生掌握数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及仪表的程序编制,内容以编程为主,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仪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掌握仪表的使用和编程技巧,掌握仪表的主要机械和电气部件的工作特性。正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向,弥补了工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从事机床仪表技术工作,承担仪表机床电气及仪表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工作,以及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及技术管理工作。毕业生还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和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本专业,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中级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社会需要来看,本专业为仪表系统的维修、调试、和机械设备的数控化改造打下了理论基础,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所以,本专业还需不断的更新,扩大专业人数,以满足和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校简介

陕西理工大学坐落在世界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中,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1958年,为解决陕南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急需人才,汉中大学成立,1978年更名为汉中师范学院;1965年,适应三线建设战略需要,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在汉中设立,1978年北大分校撤离后,在原址建立陕西工学院;2001年,汉中师范学院与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理工学院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学校在陕西省内实现一批次本科招生。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36.1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8.49万平方米。现设有17个学院和2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设有62个本科专业,全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

学校坚持“立足陕西,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秉承“明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现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等8个专业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6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10个省级教学团队,12名省级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3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部门或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生物学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1个省部共建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文科哲学智库、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27个省级研究中心和服务平台。

学校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合作国家级科研项目8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9项,发表学术论文4326篇,其中被SCI等四大索引收录1153篇,出版著作和教材403部,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835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27项;获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学校始终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业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汉水流域文化史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5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9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6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4人,其中教授141人。现有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外聘),“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4人;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青年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获得者40余人。

学校坚持“办学”理念,重视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并保持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促进了学校的学术交流与对外融合。

陕西理工大学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创建以工程教育和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