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更新日期
2022-05-29 18:40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教学领域
--
电话
0832—2120443
官网
http://www.njqszx.com/
学校地址
内江市高寺山东风路198号
联系方式

电话:0832-8730333

传真:0832-8730333

邮箱:@***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风路198号

地址:内江市高寺山东风路198号

抓阶段计划,做到忙而不乱。(2)抓备课组,有的放矢。(3)抓考前训练,务求落实。

我们重点强调“把过高、过难的教学要求降下来,把学生思维、应考的能力提上去”的教学要求,并针对本届学生的各科基础和能力实际,采取“低起点、重基础,勤反馈、抓落实”的工作措施。

学生常规管理采取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义务建、制度管模式。

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强化时间意识和组织纪律性,大限度要求学生按照制度行事,避免学生的自由散漫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对住校生周末、节假日时间延伸监督管理,要求每一位住校生都必须在《住校生留宿登记信息表》上登记留宿时间或离校的去向,同时利用“壹教云”系统有效地告知家长,做到家校共育。对登记留宿而不归的学生,以夜不归宿违纪处理,次日上报班级,对登记离校而中途归来的学生了解情况,并和家长核实,有效解决学生周末不归家乃至通宵上网家长不知现象。

学校荣誉

近年来学校相继获得“内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内江市级校风示范学校”、“内江市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示范学校”、“内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四川省诚信守法AAA级单位”、“四川省教风、学风、校风三风教育家长放心学校”、“内江市园林式单位”、“四川省农村青年转移培训基地”、“内江市学校标准化食堂”、“内江市“资助救助”工作先进单位”、内江市职业技术学校第四轮办学水平暨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内江市市中区师德师风工作先进单位”、“内江市市中区教育扶贫先进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升学、就业两不误。因材施教,全程关注几类学生。

1、加强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根据诊断考试及历次月考成绩找准学生,分配到校级领导,负责调查研究,全程跟踪,挖掘潜能,让该类学生鼓足信心,冲击本科;

2、对能考上高职单招学生和临界生注意分层次地培养,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技能操作方面的加强,用以弥补文化课的不足。

3、重点突出了“三抓”。

(1)抓阶段计划,做到忙而不乱。(2)抓备课组,有的放矢。(3)抓考前训练,务求落实。

我们重点强调“把过高、过难的教学要求降下来,把学生思维、应考的能力提上去”的教学要求,并针对本届学生的各科基础和能力实际,采取“低起点、重基础,勤反馈、抓落实”的工作措施。

办学特点

(一)学生常规管理采取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义务建、制度管模式。

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强化时间意识和组织纪律性,大限度要求学生按照制度行事,避免学生的自由散漫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对住校生周末、节假日时间延伸监督管理,要求每一位住校生都必须在《住校生留宿登记信息表》上登记留宿时间或离校的去向,同时利用“壹教云”系统有效地告知家长,做到家校共育。对登记留宿而不归的学生,以夜不归宿违纪处理,次日上报班级,对登记离校而中途归来的学生了解情况,并和家长核实,有效解决学生周末不归家乃至通宵上网家长不知现象。

(二)升学、就业两不误。因材施教,全程关注几类学生。

1、加强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根据诊断考试及历次月考成绩找准学生,分配到校级领导,负责调查研究,全程跟踪,挖掘潜能,让该类学生鼓足信心,冲击本科;

2、对能考上高职单招学生和临界生注意分层次地培养,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技能操作方面的加强,用以弥补文化课的不足。

3、重点突出了“三抓”。

(1)抓阶段计划,做到忙而不乱。(2)抓备课组,有的放矢。(3)抓考前训练,务求落实。

我们重点强调“把过高、过难的教学要求降下来,把学生思维、应考的能力提上去”的教学要求,并针对本届学生的各科基础和能力实际,采取“低起点、重基础,勤反馈、抓落实”的工作措施。

(三)中高职衔接—对口升学模式突出教育教学亮点(实施——“一二三四”工作思路),与多所高职院校合作,为其提供优质生源,升学率逐年递增,有良好的口碑。

(四)坚持开展第二课堂,丰富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落实全方位育人准则。

(五)学校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爱生、敬业、善教、博学”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刻苦、有恒”的学风。坚持实行每月教学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公示制度;

(六)转换差生:通过学法转变学生行为,班主任耐心细致做工作,并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

(一)以“会做人”为基点,营造校园普法氛围。

(二)以“会技能”为重点,增加学生法制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