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
人数
--
洗衣机
空调
食堂
个数
食物品种
人均
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成立浙江传媒学院。与此同时,新校区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顺利建成。2009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建设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的批复》,2011年9月,桐乡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两校区总占地1286亩,总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同时我校通过了教育部的升本评估、教育厅的教学水平评估、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一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士气,学校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吸引了各地的莘莘学子。生源质量明显提高,报考人数年年增长,在校生人数翻了三番。2012年学校成功获得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标志着学校进入了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办学实现了质的提升。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媒体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11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公共艺术教育部3个教学部及学院(培训中心)、创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建有“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等10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
秉承“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本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紧贴传媒、服务社会的宗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浙江传媒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截至2019年3月,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图书文献96万册,电子图书75万余册,音像视听资料近5万件,已成为我国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学报主要栏目有:新闻传播、影视研究、艺术研究、文学·语言、教育·教学、思政·管理、数字信息等。学报为16开本,88页,双月刊。已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2006年5月,校刊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组织评选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赵晓兰获优秀编辑学论文一等奖;2007年底,校刊又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地方高校学报联络中心组织的评选中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学报的“影视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周克庸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主编,华晓红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主编,赵晓兰获优秀论文奖。
0571-86832600/86832630
浙江传媒学院前身为浙江高等专科学校,而浙江高等专科学校又是由原分别独立建制的浙江学校和浙江高等专科学校联合组建而成的。在两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高等专科学校之前,浙江学校和浙江高等专科学校分属不同的部门直属管辖,前者由浙江省厅直属管辖,后者由国家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管辖,两校独立发展,没有行政隶属和业务从属关系。两校合并后,融为一体,开始了新的发展,由此产生和建立了浙江传媒学院。
1.中专初创(1978年-2000年)
浙江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与国家事业的发展、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联。1978年的中国,正处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各项事业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重要历史关头,浙江事业的发展也急需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浙江学校应运而生。
学校在初创时期是一所培养新闻与技术专业人才的中专学校,由浙江省广播事业管理局主管。校址位于余杭和临安交界一个叫万市的山村,校舍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战备用台(201台)。
在当时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师生的粮、油、煤、电等生活用品难以保障,学生和教工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环境都非常简陋。广大师生员工没有被前进中的困难、跋涉中的险阻吓倒,反而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共克时艰。万市展现在全体师生员工面前的是为逐梦而创业的艰难,但是所有师生员工在万市收获的却是思想、情感和真诚。
1982年11月,学校搬迁到杭州市拱墅区时称“第二文教区”内的舟山东路65号。经过多年的艰苦建设,到2000年,学校成为一所具备一定规模、办学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中等专业学校。
2.高专奠基(1984年——2000年)
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要使中国的事业“在本世纪末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号召,国家部与浙江厅合作筹建浙江专科学校,以培养较高层次的人才。
1984年4月,国家广电部下达《关于同浙江厅合办学校事》,以正式文件批复浙江厅同意扩建、合办一所新闻学校。同年10月,国家广电部正式作出《关于同浙江厅合办专科学校的决定》。
1986年,学校根据国家广电部的意见,边筹建边招生,在浙江省范围内招收了首届43名学生,其中新闻专业20名,播音专业23名,其中播音专业自费生3名,学制为两年。
1994年,学校经国家广电部同意、报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浙江高等专科学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为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广电人才。“北有北广,南有浙广”的美誉逐渐形成。
3.合并转型(2000年——2004年)
2000年5月,按照上级政府的部署,广电学校与已经转制为国家广电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广电高专合并,组建新的浙江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以后,我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扩容升本”,按照《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的要求,着手筹建本科院校的各项工作,为学校在规模、层次、质量与效益上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础。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建立一所以媒体传播为核心,以为特色,规模中等、层次多样、专业齐全、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综合性传播学院。
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号角的引领下,浙传开始了新一轮创业的征程——筹建浙江传媒学院。2001年10月,省政府正式批文同意在浙江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浙江传媒学院,待办学条件达到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规定时,再向教育部正式申报成立。2003年1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在浙江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浙江传媒学院。2004年3月,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题会议上,我校以高票顺利通过升格评审。
4.快速发展(2004年—至今)
浙江传媒学院住宿条件
宿舍
人数
--
洗衣机
--
空调
--
食堂
个数
--
食物品种
--
人均
--
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成立浙江传媒学院。与此同时,新校区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顺利建成。2009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建设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的批复》,2011年9月,桐乡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两校区总占地1286亩,总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同时我校通过了教育部的升本评估、教育厅的教学水平评估、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一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士气,学校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吸引了各地的莘莘学子。生源质量明显提高,报考人数年年增长,在校生人数翻了三番。2012年学校成功获得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标志着学校进入了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办学实现了质的提升。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媒体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11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公共艺术教育部3个教学部及学院(培训中心)、创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建有“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等10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
秉承“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本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紧贴传媒、服务社会的宗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浙江传媒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学术资源截至2019年3月,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图书文献96万册,电子图书75万余册,音像视听资料近5万件,已成为我国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学报主要栏目有:新闻传播、影视研究、艺术研究、文学·语言、教育·教学、思政·管理、数字信息等。学报为16开本,88页,双月刊。已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2006年5月,校刊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组织评选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赵晓兰获优秀编辑学论文一等奖;2007年底,校刊又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地方高校学报联络中心组织的评选中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学报的“影视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周克庸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主编,华晓红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主编,赵晓兰获优秀论文奖。
联系方式0571-86832600/86832630
校史沿革浙江传媒学院前身为浙江高等专科学校,而浙江高等专科学校又是由原分别独立建制的浙江学校和浙江高等专科学校联合组建而成的。在两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高等专科学校之前,浙江学校和浙江高等专科学校分属不同的部门直属管辖,前者由浙江省厅直属管辖,后者由国家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管辖,两校独立发展,没有行政隶属和业务从属关系。两校合并后,融为一体,开始了新的发展,由此产生和建立了浙江传媒学院。
1.中专初创(1978年-2000年)
浙江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与国家事业的发展、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联。1978年的中国,正处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各项事业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重要历史关头,浙江事业的发展也急需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浙江学校应运而生。
学校在初创时期是一所培养新闻与技术专业人才的中专学校,由浙江省广播事业管理局主管。校址位于余杭和临安交界一个叫万市的山村,校舍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战备用台(201台)。
在当时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师生的粮、油、煤、电等生活用品难以保障,学生和教工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环境都非常简陋。广大师生员工没有被前进中的困难、跋涉中的险阻吓倒,反而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共克时艰。万市展现在全体师生员工面前的是为逐梦而创业的艰难,但是所有师生员工在万市收获的却是思想、情感和真诚。
1982年11月,学校搬迁到杭州市拱墅区时称“第二文教区”内的舟山东路65号。经过多年的艰苦建设,到2000年,学校成为一所具备一定规模、办学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中等专业学校。
2.高专奠基(1984年——2000年)
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要使中国的事业“在本世纪末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号召,国家部与浙江厅合作筹建浙江专科学校,以培养较高层次的人才。
1984年4月,国家广电部下达《关于同浙江厅合办学校事》,以正式文件批复浙江厅同意扩建、合办一所新闻学校。同年10月,国家广电部正式作出《关于同浙江厅合办专科学校的决定》。
1986年,学校根据国家广电部的意见,边筹建边招生,在浙江省范围内招收了首届43名学生,其中新闻专业20名,播音专业23名,其中播音专业自费生3名,学制为两年。
1994年,学校经国家广电部同意、报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浙江高等专科学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为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广电人才。“北有北广,南有浙广”的美誉逐渐形成。
3.合并转型(2000年——2004年)
2000年5月,按照上级政府的部署,广电学校与已经转制为国家广电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广电高专合并,组建新的浙江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以后,我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扩容升本”,按照《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的要求,着手筹建本科院校的各项工作,为学校在规模、层次、质量与效益上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础。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建立一所以媒体传播为核心,以为特色,规模中等、层次多样、专业齐全、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综合性传播学院。
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号角的引领下,浙传开始了新一轮创业的征程——筹建浙江传媒学院。2001年10月,省政府正式批文同意在浙江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浙江传媒学院,待办学条件达到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规定时,再向教育部正式申报成立。2003年1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在浙江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浙江传媒学院。2004年3月,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题会议上,我校以高票顺利通过升格评审。
4.快速发展(2004年—至今)
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成立浙江传媒学院。与此同时,新校区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顺利建成。2009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建设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的批复》,2011年9月,桐乡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两校区总占地1286亩,总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同时我校通过了教育部的升本评估、教育厅的教学水平评估、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一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士气,学校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吸引了各地的莘莘学子。生源质量明显提高,报考人数年年增长,在校生人数翻了三番。2012年学校成功获得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标志着学校进入了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办学实现了质的提升。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媒体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11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公共艺术教育部3个教学部及学院(培训中心)、创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建有“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等10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
秉承“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本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紧贴传媒、服务社会的宗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浙江传媒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最新招生
JE技校导航:全国技校排名 2022年技校招生信息 10大女生专业 10大男生专业 各地技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