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
人数
--
洗衣机
空调
食堂
个数
食物品种
人均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与质量管理)、汽车服务工程
机械工程学科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以机械工程为主要学科发展方向,2013年成功获批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制造业信息化”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与质量管理)、汽车服务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工程专业为校级骨干专业和优势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与质量管理)专业为校级骨干专业。
实施“聚核工程”和“三个北京”系列品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以“知北京、爱北京、荣北京”品牌教育活动为统领,以弘扬北京精神为主题,与街道社区加强合作共建,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积极参与国家大剧院、鸟巢冰雪季、春运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多次被中国青年报、中国网、人民网、团市委、青春朝阳、北京电视台、北广传媒等媒体广泛深入报道,影响力不断扩展;深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和“红色1+1”支部共建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成长成才。近三年,获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人,先进工作者1人,优秀团队2支,优秀成果1项;获校级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次,优秀成果11项,优秀团队22支,先进个人37人,优秀指导教师17人次;“红色1+1”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三等奖。
以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扩大国际交流。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逐步加快,具有学科特色的式、国际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选派优秀教师赴美国等工程教育发达国家学习进修,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研修背景的老师比例不断提高。选派优秀学生到美国、英国、韩国、印度、以色列、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9所国际联盟校交流学习。学生可以申请参加“4+1”、“3+2”等合作办学项目,获得境外高校硕士学位。
面向大北京地区高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科技服务业,实施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坚持“企业全程介入”和“学生兴趣主导”的“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追求卓越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工程师。学生就业一次签约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对口率保持在90%以上。
密切行业企业联系,深度发展产学合作。学院现为中关村未来制造业产业技术国际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北京机电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北京数控装备创新联盟会员单位。借助学院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扩大学院和行业企业相互间在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中的话语权,坚持“专业定向培养”,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学院现有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校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校级校内实践教学中心1个。
倡导学生兴趣主导,探索实践学专融合。坚持“注重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以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为抓手,加强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夯实“学专融合”的学风建设平台,着力实施“学专融合”六项计划。坚持全员育人,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的育人功能和学生工作在学生专业学习上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工作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合力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兴趣潜能,提升育人质量。
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住宿条件
宿舍
人数
--
洗衣机
--
空调
--
食堂
个数
--
食物品种
--
人均
--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与质量管理)、汽车服务工程
学科专业机械工程学科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以机械工程为主要学科发展方向,2013年成功获批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制造业信息化”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与质量管理)、汽车服务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工程专业为校级骨干专业和优势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与质量管理)专业为校级骨干专业。
志愿服务实施“聚核工程”和“三个北京”系列品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以“知北京、爱北京、荣北京”品牌教育活动为统领,以弘扬北京精神为主题,与街道社区加强合作共建,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积极参与国家大剧院、鸟巢冰雪季、春运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多次被中国青年报、中国网、人民网、团市委、青春朝阳、北京电视台、北广传媒等媒体广泛深入报道,影响力不断扩展;深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和“红色1+1”支部共建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成长成才。近三年,获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人,先进工作者1人,优秀团队2支,优秀成果1项;获校级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次,优秀成果11项,优秀团队22支,先进个人37人,优秀指导教师17人次;“红色1+1”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三等奖。
发展道路以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扩大国际交流。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逐步加快,具有学科特色的式、国际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选派优秀教师赴美国等工程教育发达国家学习进修,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研修背景的老师比例不断提高。选派优秀学生到美国、英国、韩国、印度、以色列、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9所国际联盟校交流学习。学生可以申请参加“4+1”、“3+2”等合作办学项目,获得境外高校硕士学位。
人才培养面向大北京地区高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科技服务业,实施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坚持“企业全程介入”和“学生兴趣主导”的“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追求卓越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工程师。学生就业一次签约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对口率保持在90%以上。
密切行业企业联系,深度发展产学合作。学院现为中关村未来制造业产业技术国际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北京机电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北京数控装备创新联盟会员单位。借助学院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扩大学院和行业企业相互间在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中的话语权,坚持“专业定向培养”,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学院现有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校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校级校内实践教学中心1个。
倡导学生兴趣主导,探索实践学专融合。坚持“注重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以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为抓手,加强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夯实“学专融合”的学风建设平台,着力实施“学专融合”六项计划。坚持全员育人,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的育人功能和学生工作在学生专业学习上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工作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合力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兴趣潜能,提升育人质量。
最新招生
JE技校导航:全国技校排名 2022年技校招生信息 10大女生专业 10大男生专业 各地技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