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坐落于渤海之滨、运河之畔的沧州市,是河北省教育厅直属、与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于1952年在天津建校,由河北省水利厅、交通厅、工业厅合办,校名为“河北水利土木学校”,是当时华北地区早建立的水利学校之一,也是解放后全国早独立设立的水利学校之一;1955年更名为“河北省天津水利学校”;1958年,迁至保定市,升格为高等学校,更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1959年更名为“河北保定水利水电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水利学院”;1962年因国家政策调整恢复为专科;1963年更名为“河北水利学校”,1965年更名为“河北水利工读专科学校”;1966年迁至石家庄平山县岗南镇;1970年迁至沧州市,更名为“河北水利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区。2016年3月28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再次升格为本科院校,重新命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属指令性计划,带招生指标。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并有报到证(与派遣证类似),可以参加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录用考试。
学校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适应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71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261人,高级职称教师146人,“双师型”教师218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7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3人,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十大杰出青年教师8人。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82人。
学校现占地面积131亩,固定资产总值8073.12万元,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2009.99万元。有教学用计算机1073台,语音室2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室11个,实验室、展演室32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4个。图书馆拥有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馆藏文献517213册。校园网采用CISCO、SUN和HP的产品,通过155兆光纤与河北教育科研网连接,并作为河北省教育网沧州主节点,开通了E-MAIL、WWW、FTP等网络服务,构建了覆盖全校的现代化教学平台与信息交流平台。
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学校在继续改造、完善旧校区教学、科研设施的基础上,在沧州市运河区征地550亩,规划建设新校区。目前正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新校区的建设工作。
经过54年的建设与发展,该校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多门类、多专业的高等专科学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及影响力。目前,共设有水利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电力工程系、计算机系、经济贸易系七个系。有教职工461人,其中专任教师303人,高职教师127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06人,"双师型"教师118人,外聘教授、副教授120人。
学校现开设专业3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北省同类院校唯一所设专业5个。学校立足河北,面向全国,现向辽宁、天津、黑龙江、河南、山东、山西、湖北等多省市招生。2006年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4863人,另有、二学历、合办本科等教育在校生1341人。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严谨,校风淳朴,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776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各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及社会的普遍赞誉。近几年的新生录取报到率与毕业生就业率均在我省位于前列。学校在党的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社会实践等方面获得多种荣誉称号,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表彰。
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教学质量、科研水平较高,学术风气浓厚。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10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764篇,出版教材、专著187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较大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自动化
软件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水利水电工程
测绘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
交通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建筑学
工程造价
财务管理
国际商务
审计学
工程测量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市政工程技术
水利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软件技术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通信技术
资产评估与管理
会计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商务英语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五年制大专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坐落于渤海之滨、运河之畔的沧州市,是河北省教育厅直属、与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于1952年在天津建校,由河北省水利厅、交通厅、工业厅合办,校名为“河北水利土木学校”,是当时华北地区早建立的水利学校之一,也是解放后全国早独立设立的水利学校之一;1955年更名为“河北省天津水利学校”;1958年,迁至保定市,升格为高等学校,更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1959年更名为“河北保定水利水电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水利学院”;1962年因国家政策调整恢复为专科;1963年更名为“河北水利学校”,1965年更名为“河北水利工读专科学校”;1966年迁至石家庄平山县岗南镇;1970年迁至沧州市,更名为“河北水利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区。2016年3月28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再次升格为本科院校,重新命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五年制大专的特点?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属指令性计划,带招生指标。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并有报到证(与派遣证类似),可以参加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录用考试。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适应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71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261人,高级职称教师146人,“双师型”教师218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7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3人,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十大杰出青年教师8人。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82人。
硬件设施学校现占地面积131亩,固定资产总值8073.12万元,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2009.99万元。有教学用计算机1073台,语音室2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室11个,实验室、展演室32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4个。图书馆拥有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馆藏文献517213册。校园网采用CISCO、SUN和HP的产品,通过155兆光纤与河北教育科研网连接,并作为河北省教育网沧州主节点,开通了E-MAIL、WWW、FTP等网络服务,构建了覆盖全校的现代化教学平台与信息交流平台。
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学校在继续改造、完善旧校区教学、科研设施的基础上,在沧州市运河区征地550亩,规划建设新校区。目前正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新校区的建设工作。
专业师资经过54年的建设与发展,该校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多门类、多专业的高等专科学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及影响力。目前,共设有水利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电力工程系、计算机系、经济贸易系七个系。有教职工461人,其中专任教师303人,高职教师127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06人,"双师型"教师118人,外聘教授、副教授120人。
学校现开设专业3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北省同类院校唯一所设专业5个。学校立足河北,面向全国,现向辽宁、天津、黑龙江、河南、山东、山西、湖北等多省市招生。2006年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4863人,另有、二学历、合办本科等教育在校生1341人。
二、教学成果学校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严谨,校风淳朴,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776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各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及社会的普遍赞誉。近几年的新生录取报到率与毕业生就业率均在我省位于前列。学校在党的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社会实践等方面获得多种荣誉称号,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表彰。
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教学质量、科研水平较高,学术风气浓厚。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10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764篇,出版教材、专著187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较大
招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自动化
软件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水利水电工程
测绘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
交通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建筑学
工程造价
财务管理
国际商务
审计学
工程测量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工程造价
市政工程技术
水利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软件技术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通信技术
资产评估与管理
会计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商务英语
最新招生
JE技校导航:全国技校排名 2022年技校招生信息 10大女生专业 10大男生专业 各地技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