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护理、口腔、医学影像、中医、临床医学等专业。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00名,高级职称70余名。此外,还聘请各类高级专家长期在我校任教。学校与加拿大莫哈克学院、加拿多学院及联邦学院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交流关系。学校具有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和先进的远程教学系统。拥有640张病床的省第二人民医院是我校附属医院。学校成立后将开设护理、口腔、医学影像、中医、临床医学等专业。在校生规模将达到5000人。
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属指令性计划,带招生指标。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并有报到证(与派遣证类似),可以参加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录用考试。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教学部承担着校公共课程。为适应现代社会和医学教育发展,目前分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数理化教研室、汉语言文学教研室、外国语教研室、体育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英语口语、英语精读、英语泛读、综合英语、英语听说、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大学语文、体育与健康、医用化学、高等数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卫生法学纲要等课程。
社会科学及公共课程部教学力量雄厚。现有高级职称18人。社会科学及公共课程部教师队伍是一支充满活力,团结互助、创新进取的队伍。在传承师德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面对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教师们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感知、情意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在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进行大量的教研工作。社会科学及公共课程部将不断努力,为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等医学专门人才创造业绩。医学基础部是学校教学机构中的重要部门之一。目前,基础医学部下设解剖-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医学生物化学及遗传学教研室、免疫及微生物寄生虫教研室、病理学教研室和药理学教研室。拥有专职教师24人,兼职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职称15人,讲师职称8人,助理讲师6人。基础部主要承担学校所设所有专业的9门基础医学课程。学校历来重视师资力量的配置,校园一角(14张)至今,已先后选派部内教师到国内多所著名高等医学院校进修学习,教师在现代医学理论、实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获得补充、更新。同时,部门内教师为适应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对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积极努力地钻研业务。近年来基础部教师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药理学》课程获2006年校级精品课程,《生理学》、《病理学》已获2007年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其它基础医学精品课程正在建设、申报中。科研方面,目前已有两项科研项目获教育厅立项。教师们积极撰写论文,先后在国家级或省级的有关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了国内及国际主要的基础医学学术团体(或学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展了视野。较强的师资力量为保证学校培养较高质量的21世纪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及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临床医学系现共有教师35人,其中高级职称者占15%。共有内科、外科、基础护理及中医四个教研组,担任护理、口腔、影像、乡医、中护、预防医学、中医、社区医学等专业的教学工作,课程包括:内科学、内科护理学、内科学及护理、诊断学基础、儿科学、儿科护理学、传染病学、传染病学及护理、预防医学、卫生保健、眼耳鼻咽喉科学、五官科护理学、外科学、外科学及护理、外科护理学、妇产科学、妇产科护理学、中医学基础、方剂学、中药学等。
口腔学系及所属对外专科门诊始建于1975年,经云南省口腔医学界著名专家李恩源、林一南、叶镇坤、吴荣忠、徐芸、郭桂芳、沈思敏等专家的精心建设,到上世纪80年代初已成为国内口腔医学界的知名单位。1986年至1988年曾两次获香港华夏基金会捐赠国外先进设备(如烤瓷设备和精点教具,使我校口腔学科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科曾先后派出五人前入加拿大多伦大学进行口腔医学业务的学习,并率先在省内开展人工种植牙临床实验研究和三叉神经痛频治疗等先进业务,27年来,我们培养的口腔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近千人(省外代培学员),分配在全省各地,成为当地的口腔医疗业务骨干。我系现拥有口腔高级职称8人。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目前开设有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正畸科等各种正规的诊疗业务。
2010年7月6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1],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昆明医学院,成为昆明医学院专科部,从事高等专科层次的教育,同时撤销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学校将遵循“面向基层,主要是县乡、边疆山区第一线,致力于实用型、技能型高等医学专科人才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执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培养合格的高级医学人才。同时,学校将着力于新校区的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合格的医学专科学校。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大专
开设护理、口腔、医学影像、中医、临床医学等专业。
学校简介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00名,高级职称70余名。此外,还聘请各类高级专家长期在我校任教。学校与加拿大莫哈克学院、加拿多学院及联邦学院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交流关系。学校具有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和先进的远程教学系统。拥有640张病床的省第二人民医院是我校附属医院。学校成立后将开设护理、口腔、医学影像、中医、临床医学等专业。在校生规模将达到5000人。
五年制大专的特点?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属指令性计划,带招生指标。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并有报到证(与派遣证类似),可以参加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录用考试。
部系介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教学部承担着校公共课程。为适应现代社会和医学教育发展,目前分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数理化教研室、汉语言文学教研室、外国语教研室、体育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英语口语、英语精读、英语泛读、综合英语、英语听说、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大学语文、体育与健康、医用化学、高等数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卫生法学纲要等课程。
社会科学及公共课程部教学力量雄厚。现有高级职称18人。社会科学及公共课程部教师队伍是一支充满活力,团结互助、创新进取的队伍。在传承师德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面对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教师们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感知、情意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在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进行大量的教研工作。社会科学及公共课程部将不断努力,为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等医学专门人才创造业绩。医学基础部是学校教学机构中的重要部门之一。目前,基础医学部下设解剖-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医学生物化学及遗传学教研室、免疫及微生物寄生虫教研室、病理学教研室和药理学教研室。拥有专职教师24人,兼职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职称15人,讲师职称8人,助理讲师6人。基础部主要承担学校所设所有专业的9门基础医学课程。学校历来重视师资力量的配置,校园一角(14张)至今,已先后选派部内教师到国内多所著名高等医学院校进修学习,教师在现代医学理论、实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获得补充、更新。同时,部门内教师为适应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对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积极努力地钻研业务。近年来基础部教师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药理学》课程获2006年校级精品课程,《生理学》、《病理学》已获2007年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其它基础医学精品课程正在建设、申报中。科研方面,目前已有两项科研项目获教育厅立项。教师们积极撰写论文,先后在国家级或省级的有关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了国内及国际主要的基础医学学术团体(或学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展了视野。较强的师资力量为保证学校培养较高质量的21世纪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及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临床医学系现共有教师35人,其中高级职称者占15%。共有内科、外科、基础护理及中医四个教研组,担任护理、口腔、影像、乡医、中护、预防医学、中医、社区医学等专业的教学工作,课程包括:内科学、内科护理学、内科学及护理、诊断学基础、儿科学、儿科护理学、传染病学、传染病学及护理、预防医学、卫生保健、眼耳鼻咽喉科学、五官科护理学、外科学、外科学及护理、外科护理学、妇产科学、妇产科护理学、中医学基础、方剂学、中药学等。
口腔学系及所属对外专科门诊始建于1975年,经云南省口腔医学界著名专家李恩源、林一南、叶镇坤、吴荣忠、徐芸、郭桂芳、沈思敏等专家的精心建设,到上世纪80年代初已成为国内口腔医学界的知名单位。1986年至1988年曾两次获香港华夏基金会捐赠国外先进设备(如烤瓷设备和精点教具,使我校口腔学科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科曾先后派出五人前入加拿大多伦大学进行口腔医学业务的学习,并率先在省内开展人工种植牙临床实验研究和三叉神经痛频治疗等先进业务,27年来,我们培养的口腔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近千人(省外代培学员),分配在全省各地,成为当地的口腔医疗业务骨干。我系现拥有口腔高级职称8人。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目前开设有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正畸科等各种正规的诊疗业务。
发展历程2010年7月6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1],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昆明医学院,成为昆明医学院专科部,从事高等专科层次的教育,同时撤销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
办学思想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学校将遵循“面向基层,主要是县乡、边疆山区第一线,致力于实用型、技能型高等医学专科人才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执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培养合格的高级医学人才。同时,学校将着力于新校区的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合格的医学专科学校。
最新招生
JE技校导航:全国技校排名 2022年技校招生信息 10大女生专业 10大男生专业 各地技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