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致力于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主要研究热能、光能、动能和势能等能量形式向机械能、电能等形式转化或逆向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研究实现这些转化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是一门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工科专业。
能源动力科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交通运输、海洋船舶、航空航天等,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性、关键性、支撑性以及驱动性作用。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厚基础、强能力、重特色、高素质”为目标,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秀、素质能力卓越,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适应国家能源及动力系统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胜任能源及动力机械产品设计开发、试验、制造等领域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支撑行业发展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动力学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汽车工程材料、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发动机设计、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热能与动力机械性能实验等。
特色课程:汽车动力装置控制管理系统、汽车动力系统创新综合设计、电动汽车电驱动理论与控制、汽车新能源及其动力装置、燃料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氢能汽车及其关键技术等。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特色专业之一,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该专业拥有国内五个国际汽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PACE”中心、全球顶尖汽车动力系统研发机构“Ricardo”培训中心,建有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1个、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基地6个,为本专业学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其支撑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该专业始终坚持以特色创优势,紧跟世界能源与动力学术发展前沿,紧贴国家能源战略及动力系统发展需求,重点开展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技术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视与汽车行业的紧密合作,主要以学校汽车行业董事会单位为依托,建立了多个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实行“政产学研用”发展模式,组建了由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等10余家单位组成的湖北省汽车零部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武汉市共建了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培养特色:
(1)构建了以汽车为对象、凸显新能源动力系统特色的课程知识培养体系
本专业围绕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的重大需求,不断优化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在车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及混合动力系统领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意识突出的适应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2)构建了与行业密切结合、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习实训平台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学校的行业特色优势,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和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建立科学的校企互动机制,完善校内师生到校外教学基地和相关企业生产一线实践与学习、相关企事业的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不断提升实验实践教学质量。
(3)构建了课内课外相互衔接、层次递进的创新创业能力拓展体系
依托“引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梦工场”,大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0余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系列赛事、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国内知名赛事中获得奖励数十项。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本科生毕业5年后,90%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取得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进入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超过7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评价优秀率超过80%。2019届毕业生共150人,就业率为97.30%。
单位性质:国有企业就业占比37.5%,合资企业就业占比25%,民营及其他企业就业占比29.17%。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多,占比29.17%。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占比82.29%。面向世界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比例为80.71%。
知名企业:一汽解放、一汽大众、东风技术中心、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中国重汽、广汽三菱、广汽新能源、比亚迪新能源、特斯拉、宁德时代、潍柴动力、广西玉柴、康明斯、法士特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50人,其中国内升学44人,占比29.3%,出国(境)6人,占比4%。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
出国(境)去向:主要前往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国际化交流和深造高校包括美国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伯明翰大学、考文垂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
优秀学生代表:
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1601班学生,本科四年课程平均分90.5分,专业排名第一,多次获评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等,获2018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三等奖。现已保送至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王胜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1603班班长,本科四年课程平均分90.1分,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大二和大三学年分获“校三好学生”和“校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申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现已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代表:
丁汉初,本专业1982届毕业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原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杨青,本专业1988届毕业生,现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刘伟,本专业1991届毕业生,现任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
谭贵荣,本专业1992届毕业生,现任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答案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机械类(车辆)专业
专业名称 | 开设学校 | 学制 | 地址 |
---|---|---|---|
机械类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 | -- |
机械类 | 安徽芜湖技师学院 芜湖汽车工程学校 | -- | -- |
机械类 | 安徽芜湖技师学院 芜湖汽车工程学校 | -- | -- |
机械类 | 安徽芜湖技师学院 芜湖汽车工程学校 | -- | -- |
机械类 | 安徽芜湖技师学院 芜湖汽车工程学校 | -- | -- |
机械类 | 安徽芜湖技师学院 芜湖汽车工程学校 | -- | -- |
专业名称 | 开设学校 | 学制 | 地址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 4年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 四年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山东交通学院 | --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沈阳市电力学校 | 四年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 4年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空调)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 | -- |
武汉理工大学机械类车辆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