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四届竞赛相比,无论从规模和水平都创下历史新高,共有57家钢铁企业的401名选手、教练和领队,加上裁判员、大赛组委会人员,总人数达500余人。参赛的选手年龄大的53岁,小的22岁,平均年龄34。8岁。
本着"有所创新、注重质量、突出特色、讲求实效"的竞赛理念,竞赛的组织、方式较以往几届都有创新和突破。
竞赛的抽签流程由以往4个小时缩短为40多分钟。此次竞赛抽签放弃了以往人工抽签方法,采用全电脑系统进行机选,更加公开和透明。由武钢工程技术学院研制的电脑抽签软件首次在全行业大赛中得到运用。在监审组的监督下,57家钢企的领队对参加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试考场机位进行了电脑随机抽签,当即生成并打印出准考证送达参赛选手。
竞赛首次实现了电脑操作的无纸化理论考试。3个工种的选手通过电脑完成两个小时的理论考试,改变过去靠笔、纸的传统考试方式。同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使各参赛领队心悦诚服。每位选手在完成答题结束考试时,考试成绩当即显示。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赛事全程进行了有效地监督。监审组对裁判员和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封闭管理,中断与外界的联系,确保竞赛试题不泄露;对三个竞赛工种分别由监审组成员对现场进行监审,对整个执裁过程中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审,对每个工种竞赛成绩和结果,由裁判组和监审组共同审核封存。
三个工种的理论试题由钢铁协会组织第三方命题,与各钢铁企业没有任何信息关联。
竞赛项目的设置紧贴企业生产的实际。转炉炼钢是钢铁企业的主体工种,维修电工是钢铁工业信息化的技术核心,汽车驾驶也与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直接相关。如在汽车驾驶比赛中由于操作技能的水平不同,节能减排的效果差别很大,在7。2公里的复杂道路赛程中,优秀选手耗油只有534克,而多的却有1000多克。据此测算,自重6吨的卡车,在高水平驾驶员的操作下,每百公里耗油9。5升,相当于一般小轿车的耗油量。
竞赛开展的技术点评十分精彩。3个工种的裁判员和专业裁判长及时捕捉实操现场的典型案例,并制作成PPT,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点评,还集中半天时间对选手的技术、技能、技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的技术点评,使参赛选手受益匪浅。
“武钢杯”第五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侧记个工种的理论试题由钢铁协会组织第三方命题,与各钢铁企业没有任何信息关联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