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英语专业(英俄双语方向)旨在培养面向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满足区域及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远大理想与批判创新思维,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英俄双语语言基本功,并在语言学、文学文化、笔译口译、国别区域及工程英语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与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胜任多边外事、多边经贸、双语文化宣传、双语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工作,能将外语能力应用到开展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英俄双语多边关系人才。
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第一,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深厚的中国情怀与旷远的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国标4.2素质要求)
第二,掌握全面的英俄双语语言知识,通过英语专业八级或达到国际水平测试同类标准,通过大学俄语六级或俄语国家水平考试B1级以上;掌握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欧美文学、俄罗斯文学、区域国别以及工程英语方向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知识框架建构;熟悉英美文化、俄罗斯文化及中国语言文化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外事、经贸、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在形成跨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凸显英语专业英俄方向学习特色。(国标4.3知识要求)
第三,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英俄双语语言运用能力;具备较强的文学鉴赏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具备汲取外来优秀文化以及推动中国文化外宣的能力;具备工程英语读、写、译的基本运用能力以及技术交流能力;掌握文献检索与利用、资料查询等基本的科研写作方法,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理论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国标4.4能力要求)
主要课程:英语专业(英俄双语方向)主要课程由英语语言基础技能课程、俄语语言基础技能课程、学术研究方法课程、文学文化课程、国别区域研究课程、工程英语课程六部分组成。英语语言基础技能课程: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与交际、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法与写作入门、思辨性阅读与写作、英汉/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口译基础、英语口译实务;俄语语言基础技能课程:俄语视听说、综合俄语、俄语思辨阅读、高级俄语、俄语语法、俄语写作、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学术研究方法课程:技术交流、文献检索与利用E、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文学文化课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概论(英文)、西方文明史、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国别区域研究课程:澳洲地区研究、欧盟研究、亚太地区研究、拉美国家研究;工程英语课程:工程英语阅读、工程英语文体、实用工程翻译、工程英语写作。各课程群由主要课程支撑,呈阶梯状的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英语专业导论,社会实践,英俄综合能力实训,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十九、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成立于2010年5月,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含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12人,境内外客座教授4人;学院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山西省高校学校拔尖人才1名、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1名、山西省“131”2名,青年“三晋人才”4名;拥有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点,设有法学、行政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总数636人,其中本科生523人,硕士研究生113人;攻读法学双学位学生169人。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法学学生的司考通过率稳定于国家平均通过率三倍以上;考研录取率达25%以上,其中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学院加大力度,大兴学习研究之风,科技创新有了新突破。近三年,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6项以及省级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数十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中国行政管理》、《EnvironmentalEarthSciences》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百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多人次荣获“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二等奖,多名教师获“山西省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山西省“精彩一课”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学院教师在多个省级学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在全省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山西省部分党政机关、企业界、媒体紧密合作,社会服务卓有成效。
学院获“校文明和谐单位”、“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重点建设的“五星级党委”和“五星级工会”等荣誉。在校运会等学校举办的重大文体赛事中学院师生都取得优异成绩。
2015年,学校对学院进行了重大调整,人文研究与教育中心并入学院,进一步整合学科发展平台,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砥砺意志,承载梦想的全院师生,将继续秉承“求实创新”之校训,坚持“知政求法、明德新民”之理念,向“特色鲜明、同类一流”目标而努力奋进。
1.【法学】
培养目标: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太原理工大学多学科特别是工科的学科优势,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了解国内外法学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具备法律专业思维和意识、熟练运用法律策略与技巧,并能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有较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解决法律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辩论与口才、学年论文(一)、法治论坛(一)、模拟法庭、法学认识实习、学年论文(二)、法治论坛(二)、法学专业毕业实习、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自主实践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2.【行政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代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政职业道德,具备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管理能力以及调研、决策、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和服务的,并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行政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行政管理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和社会分析等基本技能,具备公共管理的思维理解能力、计划能力、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应急管理能力等。
主要课程: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行政组织学、公共经济学、宪法与行政法、公共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演讲与辩论、行政管理社会调查、行政管理学年论文、行政管理专业实习、行政管理案例大赛、行政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自主实践(含创新创业)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二十、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5年7月,是在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研究部基础上组建而成。
学院组建后,全院师生遵循“立德树人、固本铸魂、打造特色、追求卓越”的院训,凝心聚力,求实创新,正努力推动学院向“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目标迈进。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2017年10月成为山西省五所重点马院之一,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拥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75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9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导师44人,境内外客座教授7人;在校学生总数235人,其中本科生190人,硕士研究生145人。
学院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山西省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131”3名,山西省学术带头人1名,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名。
学院以突出培养特色和提升培养质量为根本,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多项山西省重点教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在全省率先开设,初步形成了“三三五”实践教学模式,综合实践课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多名教师获“山西省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山西省“精彩一课”一等奖等荣誉;拥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人物2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名。学院所有教师在年度学生评教中均排在全校前80%。
学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和特点,组织力量,汇聚队伍,不断提升学院教师的科研实力。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0余项以及省级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百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思想教育导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科技进步与对策》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百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献》、《新华文献》等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多人次荣获“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二等奖。
学院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广泛开展学术科技、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多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以“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节能减排”科技竞赛、“创青春”为重点的竞赛活动及形式多样的辩论赛、演讲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1.【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后备力量;能够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向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输送专业人才;能够在党政群团、社区、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理论宣传工作和党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的专业知识,熟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前沿问题与发展动态,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胜任做学生、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具备组织管理的实际能力,能够担负宣传和解释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引导社会舆论的社会责任,以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所需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素养;掌握英语、计算机、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综合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好的文化修养,能够综合运用各类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政治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社会学、法学概论、伦理学B、管理学、普通心理学、普通逻辑学、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专业认识实习、社会调查、辩论实训、思想政治工作论坛、实践基地体验式教学、辅导员助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二十一、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涉及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门类。现有管理科学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经济贸易系四个系,含工程管理、会计学、物流管理(下设航空物流方向)、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市场营销、工程管理专业面向全校其它非管理类专业招收攻读第二学位学生)。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山西省重点学科和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和能源技术经济及管理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会计学、统计学五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专业硕士(MPAcc)三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太原理工大学煤炭产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等五个研究所,拥有山西省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山西省能源工程管理、山西省工业会计三个省级研究生创新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46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2000余人,国际生含本科,硕士,博士生共计50余人,国际化交流融合深厚,对外交流频繁,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培养平台。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硕士、博士、双学位制、主辅修制相结合,基本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研究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1.【工程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学校雄厚的工程教育背景,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国家工程建设需要,具备由建设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性的知识结构,具备全面发展的个性、特色鲜明的专业综合素质、扎实的实践能力、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建设工程、矿山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复杂工程管理的行业和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知识,具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安全等理论、技术和方法,从事建设工程的技术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安全与环节保护、建筑结构、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应用、应用统计学、数据库技术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财务、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运筹学、工程测量、工程监理、工程管理前沿专题。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土木工程认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2.【会计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胜任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务以及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够从事教学、科研等理论研究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和掌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方法与专业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各类企业、非营利组织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认识实习、财务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3.【物流管理】
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与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在现代物流企业、跨国公司、大型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保税港区、物流基地(园区)等从事物流运营管理、物流服务咨询、物流系统设计规划、供应链整合优化、物流金融与信息管理等专业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流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物流管理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物流及相关领域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财务管理、物流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认识实习、物流实习、课程设计、调研、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4.【物流管理专业航空物流方向】
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航空物流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航空与国际航运管理理论应用能力、实践运营能力、适应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优秀骨干人才和行业。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机场管理部门、对外贸易公司、国际物流企业、货代公司、配送中心、港口等从事政策制定、航空管理、国际航运业务采购、仓储、包装、配送、运输、规划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物流服务咨询与策划、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物流信息处理以及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航空物流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航空物流管理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航空物流管理及相关领域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财务管理、物流学、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航材资源计划、航空公司生产组织与计划、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航材管理概论、报关与报检实务、航材库存与流通。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认识实习、物流实习、课程设计、调研、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5.【国际经济与贸易】
培养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精神,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掌握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贸易实务与规则,认识与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与发展规律,熟练使用1门外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第一,具备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等;第二,具备较为系统的能力结构。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等;第三,具备较为全面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数据库技术与管理、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报关实务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训练、社会调查、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自主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教育等。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二十二、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公共体育部、竞赛训练部和玉龙国际赛马学院四个职能部门,负责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包括赛马方向)、公共体育教学和高水平运动员日常教育管理、普通大学生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组织以及课外师生体质健康指导等工作的开展。
学院目前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77人,具有教授职称4人,副教授职称31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45人,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学院师资队伍雄厚,有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高级专家,有省级教学名师,还有独具专业特色的国家级运动健将、国际足联裁判技术讲师和亚足联国家级职业教练员等专门人才。
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和体育专业硕士的学位授予权,其中“运动人体科学”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普通高校竞技体育运动研究中心”获批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省赛马运动与产业发展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被山西省经济信息委员会和山西省教育厅联合批为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目前全院有在校生66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0余人。学院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百余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有力的促进了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校男子篮球队在第十二届、十四届CUBA总决赛中荣获全国总冠军;随着男子足球队2017年荣获CUFL全国总冠军,我校成为全国高校唯一一所在篮球、足球两大集体项目均获得全国冠军的学校。多年来我校女子篮球队荣获全国亚军、女子排球队荣获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季军、武术、游泳、田径、导引养生等项目运动员均在国际和全国体育竞赛中获得冠军,2017年我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上荣获学校体育工作的高荣誉“校长杯”,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高校体育劲旅。
1.【体育教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新时代发展需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赛马骑乘与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科学研究等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并能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和赛马领域开展相应工作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人才,且在突出专业技能和创新性开展教育教学能力上具有特色。
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与较高的人文情怀,坚韧的意志品质与先进的健身理念,高尚的职业道德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的自觉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和赛马骑乘所需要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至少在两个项目上技术技能较突出,并通过学校制定的专项技能考核或获得相应项目运动等级证书(二级以上);
(4)具备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设计与组织、讲解与示范、保护与帮助、分析与纠正错误、规划与制定相关教学文件的创新性技术与方法,并通过学校制定的专项教学能力考核;
(5)具有开展体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开展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的组织、裁判执裁和社会体育指导的本领,获得一项以上国家二级裁判员等级证书或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6)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了解学校体育、体育健康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7)具有初步的运用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独立撰写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体育概论、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社会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学校体育学、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武术、体操,马匹调训和速度骑乘。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专业与专项认知实践、专项能力提升实践、教习实习、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2.【体育教育(赛马)】
培养目标:本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赛马骑乘、赛马运动教学指导、商业赛马赛事开发、运作与推广,赛马俱乐部运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具备较高的骑乘技能和较强的马术教学指导能力,能够在学校体育、赛马俱乐部、赛事组织机构等领域创造性开展相应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与较高的人文情怀,坚韧的意志品质与先进的健康理念,高尚的职业道德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马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掌握开展赛马教学指导所需要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赛马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赛马运动的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具备赛马领域相应人才所应达到的从业资格和专项运动技术标准。应争取在另外一个运动项目上技能较突出,通过学校制定的专项技能考核或获得相应项目运动等级证书(二级以上);
(4)具备赛马运动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设计与组织、讲解与示范、保护与帮助、分析与纠正错误、规划与制定相关教学文件的创新性技术与方法,并通过学校制定的专项教学能力考核;
(5)具有开展相应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开展各级各类竞赛的组织、裁判执裁和体育指导的本领,获得一项以上国家二级裁判员等级证书或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6)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了解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赛马运动与赛事等领域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7)具有初步的运用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独立撰写学位论文,具有较强的创新工作能力;
专业方向:赛马。
主要课程:体育概论、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社会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学校体育学、赛马概论、马匹解剖与生理、赛马安全防范与救护、马匹调训、速度骑乘。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专业与专项认知实践、专项能力提升实践、教习实习、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二十三、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成立于2004年3月,旨在推动太原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肩负着太原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任。本学院承担着太原理工大学作为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委托培养单位留学生的招生、录取和教学管理工作,面向海外招收留学生,在太原理工大学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攻读不同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学院设有海外语言考试中心,承担IELTS(雅思)、TOEFL(托福)、GRE、汉语水平考试(HSK)等语言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
近年来,先后有俄罗斯、阿富汗、越南、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等来自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来我校学习。目前在校留学生482人,本科生185人,研究生151人,博士研究生22人,语言进修生32人,本硕博预科生92人。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3人,含教授2人、副教授3人,年龄在45岁以下的20人,占87%;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占55.5%;高学历毕业于外校的19人,占95%;双肩挑教师3人,占15%。为顺应海内外日益增长的国际汉语师资需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该专业有完善的培养体系,通过专业课和英语及德语、法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俄语等第二外语的学习,以及基于我校留学生资源和山西省文化遗产等教学实践平台,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能力。
1.【汉语国际教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重在培养能够胜任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第二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获得较强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能力、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融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在国内外院校从事汉语国际教学,在企事业单位、国家政府机关及新闻出版等机构从事文化传播、创意或外事交流工作,并具备通过进一步深造成为高层次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的潜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有较全面了解,善于沟通协作,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并具有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汉教专业英语;语言学纲要;跨文化交际概论;汉语国际教育引论;现当代文学;第二语言习得概论;汉语写作;英语听说、第二外语(法、德、日、俄、西任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二十四、大数据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成立于2016年11月,在2017年1月12日正式挂牌,学院的发展定位为:高端人才培养、基础理论创新、学科交叉融合、行业特色明显。学院致力于大数据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及山西新兴产业需求,努力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数据科学研发策源地、数据人才培养新高原、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和数据政策新型智库;孵化具有重大市场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促进技术转移与成果产业化,助推山西大数据全产业链贯通发展。
学院现设三个机构:数据科学与技术系、信息与大数据工程系、大数据实验中心;现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大数据工程方向)2个本科专业,数据科学与技术1个学科博士点,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点、软件工程硕士点(与软件学院共建)。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520名,研究生45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36名,其中教授6名(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和山西省学术带头人各一名)、副教授6名、讲师19名,具有博士学历28名,教师博士化率为93.3%。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2名,并已入选“中国计算机学会双导师制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简称CCF双导师计划)首批试点单位(首批试点全国10所院校)。
学院拥有“太原理工大学科学云计算中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山西数据与应用中心”、“山西省空间信息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空间信息网络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工业智能大数据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学院担任“中国大数据产业应用协同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万物互联产业联盟”理事单位、“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大数据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人工智能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并担任“山西省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山西省物联网产业联盟”、“山西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行业技术中心”、“大数据方向专业硕士教育联盟”等学术团体的重要成员单位。
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高校创新要素集聚的资源优势,构建校企协同产学研合作平台,创建富有专业特色“校企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共建“京晋大数据协同研究中心”;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工业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山西大数据创新人才中心”;与国研智库共建“山西国研大数据智库”;与山西联通公司共建“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与晋中银行共建“金融大数据实验室”;与浪潮集团筹建“太原理工大学浪潮研究院”;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研究院;与山峰科技筹建“公共安全大数据研究院”。
学院聚焦服务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和山西省地方经济建设,对照“云聚山西”“云惠山西”“云殖山西”和“云安山西”四大工程,联合校内大数据相关科研力量,建设智能大数据研究中心、智能感知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社会治理大数据研究中心、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公共安全大数据研究中心、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等科研团队。全院师生积极对标山西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太原理工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围绕数据资源、数据应用、数据产业、数据安全四个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智能大数据系统关键技术、智能感知与大数据关键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智能制造与模式识别、数据与知识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并推动在工业大数据、医学大数据、空间信息大数据、公共安全大数据、能源大数据等多个行业中的应用。
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数据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及技术,具有扎实的面向大数据核心理论及应用的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知识,具有数据预处理、数据建模、算法设计和编程分析的能力;了解工业、医学、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中的大数据核心技术及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能胜任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算法设计和大数据系统开发的应用研究型和技术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矩阵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Java程序设计、Python、操作系统(Linux)、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与优化算法、大数据统计基础、时间序列分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统计计算、大型数据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智能计算、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移动物联网导论、空间信息技术、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可视化、自然语言处理、网络爬虫技术、人工智能基础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程序设计实训、机器学习实训、大数据系统架构实训、深度学习实训、自然语言处理实训、大数据项目综合实训、专业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授业年限:四年。
答案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招生专业介绍
2018年太原理工大学英俄双语方向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