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系,前身可追溯至创建于1944年的厦门大学航空工程系,厦门大学是当时中国早设立航空系的四所高校之一。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战略调整,厦大航空教育经历了1951年停办、1994年复办、2008年恢复航空系等曲折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航空系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先后获得了动力工程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两个学士学位授权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航空航天工程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为推动学科发展,学院成立了飞行器系和动力工程系。两系共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硕士点和航空航天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飞行器系负责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
飞行器系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设有厦门大学飞/发一体化研究中心、等离子体应用研究实验室,航电综合实验室、无人机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微波暗室、高超声速推进实验室、风洞模型并联机器人支撑技术实验室、飞行器先进控制实验室等航空专业教学科研平台。
在中航工业和厦门大学合作共建的特殊办学体制下,飞行器系在实习、科创、课程设计和就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航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的上百家研究所均与飞行器系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场所、科创环境和就业途径。2019年首批从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的46名本科生中有11名学生保研,15名学生考研,5名学生出国深造,8名学生签约到厦航、海航、深航、中航工业昌河公司、华为、工商银行等国企、事业单位和著名私企等部门工作。
飞行器系坚持夯实基础、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成立短短的四年,在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发明专利70项,横纵向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人均科研经费数和专利数位居学院前列。建系至今,飞行器系聘请了多位国际知名专家作为讲座教授及兼职教授,包括: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的KlausHannemann,美国Aerojet推进技术公司AdamSiebenhaar教授等。
飞行器系的未来十年规划目标是将其建设成学院的科研龙头,使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作为航空航天学院年轻的专业,在2016年被评为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由尤延铖院长领导的空天飞行器组合动力团队、由孙洪飞教授和吴了泥副教授领导的空天飞行器先进控制团队、由林麒教授领导的并联机器人风洞实验团队均取得了可喜成绩。2019年5-8月,空天飞行器组合动力团队研制的代号为EXTER的组合动力无人飞行器将完成首飞。
旧业维新,后来居上,飞行器系将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继往开来、开拓进取,为共同的空天梦想而奋斗。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飞行器系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