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扩大“契约式”合作企业的数量,满足学生实习的“工作体验”
两年内,与地方1到2家职教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专业集约的“集团化”联合办学模式,带动地方职业学校的同类或相近专业发展,新增6个校外实训基地.
2.探索“潜在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课程领域的“深度融合”
随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将学校的知识、信息、人才资源与企业技术、设备、资金的显在的交换和依存不是校企合作的唯一模式,而应楔入到教学核心的、潜在的、深层次的领域----课程领域,这应该是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与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融通校企两个不同的异质主体矛盾的机制和出路。年内我们将企业、行业的发展、信息、技能通过论坛的形式带给了专业教师与全体学生。
3.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构建“校企共训”模式。组建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由行业代表、企业代表、学校代表组成。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研究并协调处理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就业等方面的措施与解决存在的问题。项目建设期间,与企业共同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项,发表论文13篇。依托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黑龙江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拓宽技术服务渠道。为企业提供生产性技术服务或技术咨询2次,每年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达到1000人次。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