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座落于新造镇,毗邻广州大学城,是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学校创办于1962年,1983年改制为职业高中。1999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有占地面积90亩,校园依山而建,布局合理,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现有学生2700余人,教职工174人。办学50年,职教沉淀30载,开设有工艺美术、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服装设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共8个专业10个人才培养方向。其中工艺美术、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3个专业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广州市示范建设专业;工艺美术专业为省争先创优储备项目“双精准”示范建设专业。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番禺区“上品教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把握社会需求,培育社会中坚”的学校办学理念,严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深化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师教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呈现出“精彩课堂、精品质量、精美校园和精致管理”的特征,不断实现对优秀品格、优雅品位、优良品质、优质品牌的理想追求。学校将“爱与责任”教育确立为学校德育文化品牌。学校以优良校风著称,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课堂渗透、德育活动为基石,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融入岭南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营造内容丰富、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兼顾学、思、行。重视校企共融,加强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率高;高职类高考录取率高达98%以上。
师诲不倦,生学不厌。师理融辞畅,生相悦以解。师生学习与生活快乐而有意义,在社会上得到热烈反响。
学校为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品能俱佳的专业人才,现已成为广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职业技术学校之一。在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传承文化立校、优化师资立业、铸炼道德立人的办学思想,坚持科学与人文并重、规范与个性并存的办学方针,不断深化“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校本部以高考和就业为主,市桥三堂校区重点发展建设中职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教育,长堤路校区重点发展社会培训)。学校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我校现正大力推进65亩校园扩建工程,朝着建设5000人规模的省和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迈进!
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备,是职教学子修身学艺的理想场所。学校有藏书达六万多册的现代化图书馆,有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及多功能体育馆;有性能先进的计算机1200多台,所有教学实训室场均配有实物投影仪和电教平台,并有150M的网络接入。商务英语情景室、室内设计实训室、服装CAD室、综合布线实训室等30多个专业实训室场全部配置了与行业发展同步的先进设施设备。目前,学校正不断加大实训实验设备的投入,优化实训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近40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大楼已全面投入使用,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专业综合实训场所。
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座落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毗邻广州大学城,是番禺区属公办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学校创办于1962年,1983年改制为职业高中,1999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90亩,现正扩建65亩,校园依山而建,布局合理,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现有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174人。办学50年,职教沉淀30载,开设有工艺美术、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服装设计、物联网技术应用共8个专业10个人才培养方向。其中工艺美术、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3个专业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广州市示范建设专业;工艺美术、商务英语2个专业为省争先创优储备项目“双精准”示范建设专业。所有专业均与高职类院校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番禺区“上品教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把握社会需求,培育社会中坚”的学校办学理念,严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深化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师教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呈现出“精彩课堂、精品质量、精美校园和精致管理”的特征,不断实现对优秀品格、优雅品位、优良品质、优质品牌的理想追求。学校将“爱与责任”教育确立为学校德育文化品牌。学校以优良校风著称,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课堂渗透、德育活动为基石,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融入岭南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营造内容丰富、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兼顾学、思、行。重视校企共融,加强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率高;高职类高考录取率高达98%以上。近年来,学校应届毕业生升大率超80%。
师诲不倦,生学不厌。师理融辞畅,生相悦以解。师生学习与生活快乐而有意义,在社会上得到热烈反响。
学校创办于1962年,前身新造中学,校址在原新造拖拉机站(现新造医院所在地),黄荣雅校长是学校当时的校长。当时办学条件差,校舍非常简陋,其中的两间教室是原来停放拖拉机的地方,而且只有半堵墙。全校仅有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三个教学班,其中初二的一个班只有二十人左右。文化大革命前期新造中学一度停办。文化大革命后期学校复课闹革命。
1969年12月,学校搬到了现址——思贤农场,学校的规模也开始扩大,由原来两个年级三个班发展到两个年级四个班,学制仍然是两年。毛中秀主任负责学校全面工作。
70年代前期,李华、林信海、黄德茂等人先后担任新造中学校领导,带领学校师生继续发扬办校初期艰苦创业的精神,开荒山种甘蔗、种庄稼,养猪;到氮肥厂挑煤渣填跑道,建足球场。之后的学校领导黄建文主任带领师生们修建了鱼塘。学校此时发展成为一所完全高中,初中部有两个年级四个班,高中部也是两个年级四个班。虽然如此,学校当时的办学条件依然十分艰苦,师生们的生活设施仍然十分简陋。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学校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梁伟豪考上了华南理工学院,关庆隆考上了广东工业学校,全校师生都为此感到骄傲。
校训:合作、奉献、慎思、笃行
办学理念:把握社会需求,培育社会中坚
办学策略:育人与育才并举,文化与技能并重,升学与就业并进,长训与短训并行,国内与国外并联
师生核心价值观:品能俱佳追求卓越
教师品位:大气博雅奋进
广州新造职业技术学校图片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