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址:贵州省威宁县六桥街道威宣路58号
学校坚持“12345”的办学思路(一德:立德树人;两创:创新学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开:开明、开门、办学;四学:学做人,学技能,学文化,学生活;五个一体:校企一体,理实一体,工学一体,教师、师傅一体,学生、员工一体)。面向市场开办专业、面向企业培养人才、面向岗位训练技能。按照“实用、实效、实际、创新”的教学原则,突出教学与实训合一,强化技能为重点,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又能掌握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实现“学校就是工厂,教室就是车间,教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学徒”的职业教育理念,学校强抓学生实习实训装备建设,强推课堂教学改革,始终坚持“理实一体”、“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素能。2016年我校成功举办了“威宁自治县第五届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我校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展示出过硬的技能素质,且在“贵州省中职生技能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客房组二等奖、中餐摆台二等奖,汽车维修二等奖、玩教具制作团体一等奖等荣誉。
在开展中职教育的同时,我校也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三年来,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培训、退耕还林农民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以及企业员工岗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初聘培训、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农机驾驶员、出租车驾驶员等培训工作,累计培训13580人次,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使学校声誉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中级工:畜牧兽医、汽车维修、计算机广告制作、服装设计与制作、美容美发与造型、会计、建筑装饰、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现代物流、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美术设计与制作、休闲体育服务、影视表演与制作、电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播音与主持、现代农艺技术、茶叶生产与加工、市场营销、城市轨道交通运???与管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威宁县技工学校是经贵州省人社厅批准成立,与威宁县中等职业学校二合一的双挂牌学校。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inWeiningAutonomousCounty)始建于2013年4月,由原威宁自治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草海艺术学校(原威师)、威宁自治县卫生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原县卫校)三校整合而成;目前,威宁县技工学校、威宁县中等职业学校、贵州工贸职业学院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融中高职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精神,结合威宁自治县县情,改革办学运行机制,探索并践行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新模式。校园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360平方米。学校坐落在风光秀丽的高原湿地草海之滨,西靠威宁八景之一“六洞桥”,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艰苦奋斗、勤奋工作,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有教职员工608人,其中,专任教师572人、专业课教师492人,双师型教师180人。学校下设综合部、医学部、学前教学部3个教学部。学前教育教学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535人;医学部开设有:护理、农村医学、助产、医学检验4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4312人;综合部现以整合到贵州工贸学院,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酒店管理、民族服装设计、美容美发、电子技术应用、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络技术、客户信息、现代农业技术等9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3467人。共有在校学生10323人(其中贫困学生达3268人)。
(一)中职教育
学校坚持“12345”的办学思路(一德:立德树人;两创:创新学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开:开明、开门、办学;四学:学做人,学技能,学文化,学生活;五个一体:校企一体,理实一体,工学一体,教师、师傅一体,学生、员工一体)。面向市场开办专业、面向企业培养人才、面向岗位训练技能。按照“实用、实效、实际、创新”的教学原则,突出教学与实训合一,强化技能为重点,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又能掌握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实现“学校就是工厂,教室就是车间,教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学徒”的职业教育理念,学校强抓学生实习实训装备建设,强推课堂教学改革,始终坚持“理实一体”、“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素能。2016年我校成功举办了“威宁自治县第五届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我校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展示出过硬的技能素质,且在“贵州省中职生技能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客房组二等奖、中餐摆台二等奖,汽车维修二等奖、玩教具制作团体一等奖等荣誉。
(二)技能培训
在开展中职教育的同时,我校也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三年来,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培训、退耕还林农民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以及企业员工岗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初聘培训、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农机驾驶员、出租车驾驶员等培训工作,累计培训13580人次,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使学校声誉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