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79年,是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省级重点学校,是国务院侨办“功夫龙狮”培训基地、广东省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承担着职业教育、海外华文教育和文化传承等三大教育服务职能。2013年10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挂牌成立“广东省华文教育培训学院”。目前,学校拥有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先进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融汇贯通的中外文化,和谐隽秀的校园环境。国内外在校学生达4500多人,毕业生就业、升学率达98%以上。
1、办学理念先进清晰
学校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中心,以华文教育和文化传承为特色"的办学方向,坚持"职教创品牌、华教突特色、文化谋未来"的办学思路,以"禅心育人、德育为先"作为育人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发展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和文化育人战略,构建了学校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学校正朝着创建一流"品牌学校、国际学校、文化学校"的目标不断前进。
2、办学成绩硕果累累
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两万多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推广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钟鹤,国侨办副主任赵阳,广东省副省长刘昆、招玉芳等省部级领导以及省教育厅、省侨办、省文化厅等部门的领导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在毕业生当中,有的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有的获得省、市劳模、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有的走上了单位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和自主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学校办学立足国内,拓展海外,办学足迹遍布七大洲,被广东省侨办誉为"广东省重要的侨务文化交流窗口",是广东省重要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基地。自2001年以来,学校招收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华裔寻根之旅夏(冬)令营团和交流考察团年均1000多人次,现在校海外留学生达到200多人;禅武中心现已举办了八期禅武文化培训班和狮艺培训班,共有来自世界各地二十几个国家三百多名学员参加培训,禅武文化专业队应邀出访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并进行交流、表演。学校还先后获得省教育厅、公安厅授予"安全文明校园"称号、省直机关工委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广州市天河区授予"安全文明小区"称号。
3、办学环境得天独厚
学校地处广州市文化教育强区之一的天河区龙洞街,位于广州市龙眼洞森林公园东侧,依山而建的校园集龙山之神秀,汇洞天之灵气,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校园占地4万2千余平方米,教学、实验、生活、运动娱乐等场所、设施齐备。学校周边治安良好,多路公共汽车经停校门口,附近高速公路纵横,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配套完善,学生宿舍内均配有卫生间、行李柜、风扇、热水器等(可申请入住空调宿舍),学习和生活如同在天然氧吧,舒心健康。
4、职业教育品牌优势突显
(一)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积淀33年的办学经验,文化底蕴深厚,教学实训队伍精良,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达85%以上,60%专业教师具有"双师型"资格。教师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能力强,多人次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南粤优秀教师"、"省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省德育先进工作者"、"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和在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奖,是广东省中职系统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专业品牌优势突出:学校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密切结合,注重品牌专业的优势培养,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商务助理(行政秘书与中国功夫)、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平面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动漫与游戏制作和数控技术应用等10个专业,其中室内设计、数控技术应用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学校推行"技能为先、实践第一"的教学模式,重视技能教学,强化学生技能实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师生在技能大赛中频频获奖。自2005年来,学校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共获得了169个奖项,其中:有63人次荣获一等奖,51人次荣获二等奖,其中有24人次获得各类竞赛第一名。其中数控车项目更是荣获全国竞赛2008年第一名,2010年全国第二名,为广东省争得了荣誉,深受上级领导及同行的好评。
(三)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增添教学设备,不断提升办学条件。建设有数控实训中心、艺术楼、计算机专业实训室、网络实训室、会计实训室、室内设计实训室、舞蹈室、画室、手绘室和室内设计材料结构室等各类实训场所33个,教学用计算机有1000多台,每间课室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设备。学校已建成千兆级综合性信息化校园网络,校园网覆盖校内办公、教学、生活场所,配备先进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学、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服务。
(四)管理严格,校风优良:我校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管理理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校纪严明,学校一直保持和发扬学生早读、晚修的优良传统,星期一至五实行全封闭管理,每幢学生宿舍配备专职生活管理员。从严管理与教育疏导相结合,密切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五)文化育人,中外交融:学校坚持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学习和宣传《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文化经典,以"厚德载物、有容乃大;上善若水、至爱无痕"作为学校育人的内涵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平常心、包容心、感恩心和敬畏心。并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健康心灵的滋润和培育提供了载台,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同时,作为一所被誉为"小联合国"的学校,中外学生同校,增进了相互了解,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融,又提高了国内外学生外语水平,开阔了视野。
(六)就业与升学并进:学校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呈现出"就业与升学并进"的良好势头。目前,学校常年与近10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用人供需关系,每年举办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就业面试平台,确保毕业生就业无忧。毕业生主要到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等地区就业,每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初次就业待遇1500-2500元。毕业生可参加"3+证书"高考、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考试,升读大专,录取达90%以上。
5、禅武文化传承独辟蹊径
文化传承是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的又一大特色。2009年5月11日,在广东省侨办的支持下,学校与国际禅武联盟合作创立"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禅武中心",共同推广和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禅武中心承接国务院侨办、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广东省侨办的文化传承项目,现已举办了八期禅武文化培训班和狮艺培训班,共有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30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学校的禅武文化专业队远赴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交流、表演,传承了中华文化,扩大了学校的影响。2011年,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和省侨办达成共建"禅武中心"的五年合作协议,为学校的文化传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禅武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使学校成为广东省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基地,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大发展。学校借此向全校师生提出"禅心育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平常心、包容心、感恩心、敬畏心"。
暨南大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暨南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暨南大学坚持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
素有“华侨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3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早创设商科的大学……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7个学院和研究生院、本科生院,有58个系,20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9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1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近年来,在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和实力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1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学校的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0个一级学科上榜,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B+。
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原名“广东省环境保护学校”)于1978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全国第一所环境保护类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当时的环保学校,一无校舍,二无教材,三缺师资,的确是困难重重。老一辈的环校开荒牛们坚持“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环校精神,勤俭办学,教书育人,及时为我省及全国16个省区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环保专业人才,解决了当地环保部门成立初期环保人才奇缺的问题,被当时的广东省环保局局长金阳同志称为环保系统的“黄埔军校”。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始终扎根本土,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兴校,以人才强校,办学实力日益增强,办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随着广东环境保护事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迎来历史机遇,2000年,经原环境保护部批准,我校加挂“广东省环境保护干部培训中心”牌子,负责环保部及省环保厅的环保干部培训工作,2003年省政府同意我校在佛山南海筹建广东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在佛山南海建成了占地面积450多亩,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的规模校园,可容纳学生近万人;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创建了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实现“当年建成,当年招生”,为广东省环境保护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学校成立40年来,毕业生绝大部分扎根环保或相关领域的重要岗位,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其中就有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郑伟仪、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党委书记谭艳玲、河源市环境监测站站长林小平、东莞理工学院化工学院副院长陈佰满、广东铁达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东明、深圳市景泰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伟等等。
学校目前拥有中高级职称教师51人,博士生教师3人,硕士生教师34人,双师型教师19人,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教师3人。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教促学”,近年来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教学比赛、技能大赛等均获得优异成绩,一批教学骨干常年活跃在国家、省、市的环保专业学术团体中,成为了业界颇具影响的名师、专家,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开展的对外服务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运营;无人机、无人船环境应用技术推广与研究;技术评估;环境辅助执法(在深圳宝安区、南山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共有600人的辅助执法队伍);清洁生产;全省各级市环保局长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及培训等。
1、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逐年提升
根据我省环境保护发展对环境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科技兴校”的办学宗旨,遵循“一切以教育为先”的理念,将我校校训“求实、创新、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管理当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注重传授、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解决工作中常见的一般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在环境保护及相关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力求“建成一所让社会认可、用人单位满意的高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坚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综合实力逐年增强,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社会服务的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如今我校在校学生逾千人,学生就业率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95%。
2、专业建设成绩显著,人才培养成效突出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紧跟发展”的专业体系,成功将我校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建设为省级重点专业。一直以来,学校大力推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法的改革。同时,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服务型专业教学体系和学生素质教育化体系,与多家学校、企业达成专业建设、业务开展的全面合作,人才培养成效突出。
2018年11月,我校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全国中职组教学设计二等奖。2019年3月,学校组织2017级监测、治理专业学生参加2018—2019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获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中职组)三等奖。
3、产教结合成效显著,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把各教研室建成为“教学中心、科研中心、生产中心、创业中心”,积极为地方环境保护与文化事业发展服务。实行积极的科研政策与对外服务政策,逐年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教师开展专业性的学术研究和面向社会的应用实践,大幅提升科研水平和对外技术服务实力。学校已建成分析测试中心、环境评价中心、环境工程中心、园林中心、清洁生产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六大中心,稳步发展对外服务业务,不断拓宽对外服务的业务范围,坚持创新发展。既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又培养了专业的教师队伍,同时协助完成毕业班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扩大了学校在环保产业界的影响,促进了学生的毕业就业。
关注排名全国排名:834 广东排名: 33 广州排名: 20
广州的华侨中专学校怎样 , 知道多少都跟我说了吧 特别是环境跟宿舍这方面的问题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