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建技工学校座落于有“广州后花园”和“温泉之都”之称的从化区,是经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省重点技工学校。学校现设有“建筑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机电信息系”,构建了以建筑产业的专业链,基本形成了适应行业发展的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建筑安装等专业群,覆盖了建筑产业的主要领域,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建筑业特色的技工院校专业群。
学校现有在校生5000多人,与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共享1000多亩的校园资源。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备的实训设施设备、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独具特色的德育工作理念、畅通的学历晋升渠道、大学层次的文化熏陶,已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理想园地。
自办学以来,学校屡创佳绩,先后获评“广州市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内保工作先进集体”、广州市属技工院校“招生优秀单位”“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学籍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记大功”单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2018年成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2019年,2016级建筑施工专业的陈君辉、李俊鸿同学勇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冠军,为国争光。
学校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德技双馨”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聚焦建筑、彰显特色、培育品牌”的发展思路,践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省内外近百家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展校外实训、订单式培养等合作项目,致力于培养“职业态度和动手能力”两者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一所经省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由广州天马集团下属精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独资建设,公司总经理张亚斌博士担任学院院务管理委员会主任,聘请原武汉大学副校长张富良教授担任院长。 目前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建筑工程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外语系、思政部和基础部,共49个招生专业(方向),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为广东省重点培育专业。 学院坐落于素有广州市后花园之称的从化,占地面积1300余亩,总建筑面积41.9万平方米,校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是广州市校容校貌美的学校之一。学院投资现已达5.5亿元人民币,拥有面积达4千多平方米、配置先进的体育馆及400米塑胶跑道标准运动场,建有一流的校内现代实训中心,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值6200多万元,拥有纸质图书83.2万册、电子图书1938GB。现有在校生15000多人。教职工近千人,专任教师728人(高级职称教师266人)。学院学习、生活设施完善,条件优越,更有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适应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一个读书成才的理想校园。
学院本着“以质量特色立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已形成包括教学、学生、服务保障和校园文化四个子体系在内的“全员育人体系”。建校以来,始终围绕“提升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制订了“双高”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落实综合素质教育。为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77家,基本涵盖了学院所有专业和方向,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为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设立了“订单式”培养的广东中旅班、蓝盾信息安全班、思科网络班等30多个企业冠名班,按企业人才需要进行定向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学院锐意改革创新,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获得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与加拿大莫哈克学院、德国F+U培训集团,以及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明道大学等多个高校和培训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选送优秀学生出境学习深造。
学院以“修德、砺能、崇学、尚行”为校训,依托和发挥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及学院50年来建立起来的行业关系,立足高等职业教育,发扬校企合作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近三届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
一树春风万万枝,物华待我有新诗。立足校园,看到的是远山近水与现代化建筑构成的如诗如画的大学风光。放眼未来,我们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彰显办学特色,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必将把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迁移户口
您好!按照《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新生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学校不强制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户籍管理规定,非广州生源的学生入学时将户口迁到学校,只是将户口挂靠在学校的学生集体户口里,仍属非广州户口学生,毕业时须迁回生源地。另外,广州生源的新生建议不办理户口迁移。
选择办理户口迁移的新生,按以下要求办理:
①持录取通知书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迁往地址为:广东省从化区江浦街环市东路166号。
②《户口迁移证》、《录取通知书》、居民身份证的姓名、性别、居民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必须是一致的。
③《户口迁移证》必须加具体公安部门清晰地户口专用章。
④按规定,户口迁移后须换发居民身份证。
⑤户口迁移证上的出生地和籍贯必须填写,户口迁移证必须统一打印或手写,不得作任何更改。
⑥新生报到后,在指定时间内缴交《户口迁移证》原件、《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用户A4纸复印)、《居民身份证》原件,《广州市第二代身份证数码相片回执》原件及与该回执同底的相片1张(广州市以外的新生可到校后在从化拍照),由学校保卫处统一办理入户手续。
四、学校毕业证书
学生在校期间完学计划规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符合毕(结)业条件者,颁发相应学历证书,并报广东省教育厅电子注册。颁发学历证书学校名称: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证书种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
五、住宿条件
学生宿舍为标准的一级公寓,有4人间及6人间,带独立卫生间和阳台,内配有空调、电风扇、饮水机、衣柜、书桌等等,提供冷热水,人均建筑面积约10平方米,实景可登陆我校360°全景看校园进行了解http://www1.***.cn/map/panel。各宿舍楼均设有专职的管理员和保安员,24小时值守,确保安全。
六、招生代码
我校的国标招生代码是14136,招生代码主要用于填报高考志愿时甑别所需填报学校,可在各省招生专业目录查询,广东、广西两省考生填报志愿时采用的是14136国标招生代码,2017年我校在其它省份的招生代码如下:海南2014、湖南4898、湖北9433、江西6691、福建8069、四川4479、广西7003。
七、录取批次
城建学院在第三批专科录取,按照2017年新政策要求,专科录取文理科类实行平行志愿,美术类、音乐类、体育类实行梯度志愿;在录取时我校以志愿优先为原则,省考试院将从高分到低分按照一定比例(1:1.2)对我校投档,我校对出档考生择优录取,欢迎考生填报我校志愿。
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有什么帮助?
八、奖学、助学金政策
(1)设立维嘉新生奖学金,奖励第一志愿报考并且成绩优秀的新生,奖金分3000、2000、1000元三个等级;
(2)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高可获得8000元/学年);
(3)符合条件的特别优秀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学年);
(4)符合条件的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年);
(5)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3000元/人/学年);
(6)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金(400元/人/学年);
(7)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
(8)学校出资为每名新生购买商业保险(在校期间共三年);
(9)学校出资为每位新生提供校服两套(夏、秋运动服各一套)。
九、深造专升本
城建学院学生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深造本科课程:
(1)专插本。城建学院学生在毕业当年可报考任何招收“专插本”学生的本科院校。近三年来我校专插本的通过率均在30%以上,大大高于全省平均通过率(约为8%)。广东省专插本每年预报名是12月份,考试时间在来年的3月份。
(2)专本同读。我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等学校合作开办专本同读班,在校学生可同时进修本科学历。
(3)。我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学院合作,提供专升本课程。
十、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我们学校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入学后由学校统一协助办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是一所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学校位于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广州市,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105国道(广从公路)旁,占地面积90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湖光山色、绿树成荫。学校办学设备设施完善,师资力量优良,教学管理严格,是莘莘学子治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学校目前设有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育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等13个学院(教学部),共开设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日语、阿拉伯语、朝鲜语、泰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金融学、经济学、投资学、税收学、经济统计学、金融工程、商务经济学、会计学、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应用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学前教育、网络与新媒体、小学教育等41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等5个学科门类,现有在校学生近万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74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550人,各类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25000多人。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78年举办的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1983年举办的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01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校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广东培正学院创建于1993年,原名私立培正商学院。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培正学院。2009年,被广东省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2年5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于当年12月接受广东省本科高校国际化评价;2013年12月,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加入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2015年2月,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6年11月,在全国民办高校2016年质量提升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经验交流大会上,我校荣获“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奖”。2017年5月,荣获广东省总工会颁发“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2019年10月,荣获广东教育学会等机构联合颁发的“广东当代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
广东培正学院是捐资办学的民办高等学校。学校主要创办人、首任董事长梁尚立先生(1919.9—2010.9)以古稀之年办校,不要任何回报,把个人离休金捐出作为办学经费。海内外热心教育人士、何善衡基金会、史带教育基金等个人和机构共捐助办学资金8000多万元,为学校的创建和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党和国家领导人叶选平、邹家华、王光英、王兆国、雷洁琼、经叔平、成思危、罗豪才、陈至立、周铁农等,以及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老领导周济、韦钰、任仲夷、梁灵光、朱森林、卢瑞华、黎子流、黄华华、卢钟鹤等,分别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予以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广东培正学院坐落于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校园占地面积57.9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值8.5亿元,目前在校学生15000余人。学校始终坚持“公益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特色办学、质量至上”的办学方针,坚持“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党委政治核心、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创办二十余年来,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被授予“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民办百强学校”“广东省先进民办学校”“广东民办学校竞争力十强单位”“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广东培正学院为教学应用型财经类院校,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干学科,管、经、文、法、艺、工、理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立足广东,面向现代服务业。学校实行“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思路,结合广东省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
学校现有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下设百度云智学院)、艺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中心等12个教学单位。馆藏纸质图书共1896844册,装订的中外文纸质过刊32805册,电子图书2264535册,数据库26个。运动场总面积41765平方米,体育馆9422.03平方米。校园实现了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全覆盖,拥有教学管理系统、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综合管理系统、数字化图情检索系统等,校园网应用功能不断拓展与完善。
1928年春季,潘序伦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同人创办会计学校,适应社会需要,广泛收录学生,传授新式会计知识。立信会计学校的办学形式多样,有以企业和机关在职人员为主要对象的补习,有为不能读的在职人员开办的晨校、星期日校;有入学程度为初中、高中毕业的较正规的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有对失学失业青年开设的短期速成(般三个学期毕业)的日校;有高级、中级、初级的会计职业训练班,有学校。生遍及全国各省、市以至香港、澳门和南洋群岛等地。据1948年粗略统计,立信会计学校毕业学生总数达十万人以上。
广州立信学校是经广东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具有独立招生资格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代码
:00328)。学校历史悠久,由我国杰出会计专家、教育家潘序伦博士于1927年在上海创办立信会计高等专业学校,2003年改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随后国内各大城市及香港也建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全国立信大、中专学校已有25所。广州于1946年创办立信会计学校至今已六十年,先后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分布国内外,很多已获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经济师职称。1995年起办成了以商务为特色的多门类的中专学校。潘序伦博士在上海创办立信会计高专,2003年已升格为学学院。它是全国25所立信学校的领头人。每年召开全国立信学校协作会议商讨发展大计,交流教学经验。“立信大、中专学校、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图书用品出版社”三结合的模式很有创意。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
1983年有关部门提出全国立信学校形成总分校体制,因涉及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未能实现。之后,财政部要求,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牵头,建立协作会议制度。并于1984年拨款开始活动。1985年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至今已举行了12次。[1]
广州城建商务英语是学什么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