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大学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科研工作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团队的“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得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终身教授王建华团队的“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标志性成果“脾虚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传承与创新”于2016年入选《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袁浩教授团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加了国家“523”防治疟疾项目,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抗疟功效,为青蒿素的发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国桥教授团队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许能贵教授团队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重点打造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创新中药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科技创新中心(三元里校区)、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等重点平台,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2个。
学校一直与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合作开展抗疟研究。整建制派出医疗队赴加纳执行医疗援助任务。承担商务部科摩罗抗疟中心技术援助项目、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疟疾防治技术援助项目及广东省援助巴新疟疾防治中心建设项目,科摩罗实现了该国历史上第一次疟疾零死亡。我校复方青蒿素全民服药以清除传染源的方案纳入《恶性疟的全民服药-现场实施手册》,为全球加快疟疾防治进程贡献了中医智慧。
中医学(九年制)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本硕儿科一体化)中医学、中医学(定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假肢矫形工程、医学检验技术、生物技术、中医养生学、中药学类、药学、制药工程、应用心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英语、护理学、体育教育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是国家13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高校,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61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中先后涌现出侯凡凡、夏照帆等多名两院院士。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临床医学通过率高排名全国第4,中医学3次排名全国第1。2017年本科生获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2008年以来,学校是广东省唯一一所连续5届获“创青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高校;2015年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特等奖1项,总分位列全国高校第27名;近两届竞赛成绩位居全国医药类高校第2。2015年以来,先后有2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6人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或提名。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我校2018年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名全国第79名,居独立医科院校第4名。
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招生。现有19个教学机构,开设本科专业35个,其中8个国家特色专业,10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019年12个专业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日制本科生13588人,研究生5564人,留学生1043人。本科生与研究生年度招生比例1.67:1,博士招生规模位列全国独立医学院校第2,在广东所有高校中排名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