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子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无论”,古义指更不必说,现在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通假字
通假是指文言文中有一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情况。 “通”是通用, “假”是借用。通假就是借助 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原来的字(即甲通乙, 但不能反之)。借用的字叫“通假字”,被代替的字叫“本字”。如:“止 有剩骨”中的“止”通“只” ,“满坐寂然”中的“坐”通“座” ,“便要还家”中的“要”通“邀” ,“或师焉,或不焉”中的“不”通“否”等。
3.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个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暂时改变词性,变成另一个意义的词。
(1)名词的活用
① 名词活用作状语。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用在动词谓语“运”之前作状语, 翻译为“用箕 畚”;“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作状语,翻译为"像狗一样"。
②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中的“罾”用作动词,翻译为“用网捕”。
③ 名词活用作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就是指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 而是宾语发出的。
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检验,如: “汗牛充栋”中 的“汗”本是名词“汗水”,用为使动, “使牛出汗”的意思。
④ 名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的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动词的特性,或主语认为宾语 具有什么性质。如: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是名词活用作意动“把……当做宾客”。
(2)动词的活用
①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 “吾射不亦精乎”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活用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② 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如: “可烧而走也”的“走”就是“使……逃跑”的意思。
③ 动词活用作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为”“为了”之意。 如: “等死, 死国可乎”中“死 国”的“死”就是“为……而死”的意思。
④ 动词活用为被动用法。动词的“被动用法”就是动词本身含有"被"字。如: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 于市”的“举”就是“被推举”的意思。
(3)形容词的活用
①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就是指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当然包括介词的
20 / 28
宾语)。如: “百废俱兴”的“废”指“荒废(废弃)的事物(事情) ”。
②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如: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的“劳”“饿”就是“使……劳”“使……饿”的意思。
③ 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如: “渔人甚异之”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就是“以……为异”(“认 为……奇怪”)的意思。
④ 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 法)。如: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少”“轻”,作动词。
(4)数词的活用
① 活用为名词。如: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一”,指“一个人(一件事) ”。
② 活用为动词。如: “六王毕,四海一”的“一”,指“统一”。
③ 活用为副词。如: “而或长烟一空”的“一”,指“整个(全) ”。 4.实词的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经常会碰到一个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 会有不同的解释, 而这些不同的意义之间, 似乎又 有着相关的联系。其中一个是本义, 另一个则是引申义。本义是该词初产生时的意义, 引申义是从本义 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间”字, 本义是“两边的中间”,后来在使用过程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空 闲”“夹缝”“间或”“离间”“近来”等多种引申义。
答案来源于:2022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说明
2022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单双音节词使用习惯的变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