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双一流学科专业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创办于1978年,现有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体育学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湖南省重点学科;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家民族体育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地区体育文化人培养培训重点基地”、湖南省“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学术素养培养创新基地”、湖南省“民族体育研究中心”、武陵山片区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湖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湖南省“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学科培训基地”、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和湖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培训基地”等共9个,有省部共建民族传统体育优势学科实验室1个。其中体育学在2021年中国好学科排名第26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科教评价网2021-2022年中国大学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第六。
2.国家级优秀师资团队
学院现有在籍学生数84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688人,硕士研究生119人,博士研究生38人;全院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7人,博士25人(含在读),硕士及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师团队”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民族传统体育导师团队”为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体育学专家2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评评审专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1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教学能手”3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0人等。
3.国家级科研教学成果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38项(重大招标1项、重点课题2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省社科学规划办、省社科联等基金项目180余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10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登,1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教材80余部,其中教育部全国高校规划教材1部;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3项;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教材与在线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具备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国家级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资质,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南省民族体育先进集体”“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芙蓉标兵岗”“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学院组织相关专家挖掘整理的民族传统项目“高脚竞速”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
4.国家级学科专业人才
学院有武术、散打、跆拳道、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传统优势队伍,有民族健身操、龙狮、高脚、秋千等民族特色队伍。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共获金牌305枚、银牌212枚、铜牌109枚。自办学以来,有不少学生到欧美、日韩等地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就业率达95%以上,培养了集齐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等比赛金牌的张坤,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秋千冠军的费迁红,国家级国际级武术散打、套路冠军张亚超、谢雷、陈红兴、童鹏等,以及深圳大学年轻的教授邹立业,重庆特警总队一级警长舒景等等。
学院办学成绩突出,《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湖南日报》等国内权威媒体分别对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办学特色等进行专题报道,在国内产生了强烈反响。
答案来源于:2022年吉首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
专业名称 | 开设学校 | 学制 | 地址 |
---|---|---|---|
民族传统体育 | 广西体育运动学校 | 三年 | -- |
民族传统体育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 | -- |
民族传统体育 | 田东职业技术学校 | 三年 | -- |
体育(武术) | 栾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3 | -- |
体育教育(武术) |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三年 | -- |
武术与防卫 | 修文国防学校|贵阳行知科技职业学校 | 三年 | -- |
2022年吉首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学院简介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