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管理学学士
1.什么是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商务活动就是电子商务。T和商务的交叉融合、注重实践和创新是其典型特征。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互联网产品策划设计,网络营销策划和运营,互联网环境下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创新,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呈现等。
3.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
本专业下设商务运营管理、商务数据分析2个方向。商务运营管理:侧重互联网产品策划与管理、网络营销策划与实施等内容的学习;商务数据分析:侧重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挖掘等内容的学习。
4.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办学历史悠久,曾获得“中国电子商务名校”、“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2017年专业客观指标排名全校第一。连续4年承办教育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北京赛区选拔赛,受到央视网等多家知名媒体的报道。2021年获批教育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雄厚,副教授及以上比例超过86%,毕业于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985大学。强化实践,与京东等十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聘任京东、百度等知名企业高管担任兼职教师,每年开展企业家进课堂超过20次。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部、商务部、共青团中央等主办的高级别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国家级竞赛奖励13项,省部级奖励超过100项,在北京高校名列前茅,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3年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超过20篇。为学生国际化发展提供多元机会,与德国、荷兰、美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硕士、开展短期交换和暑期夏令营等。多人考取香港、德国、英国和美国等知名大学研究生。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就业率100%,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单位多为百度,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从事数字营销、互联网产品经理、新媒体运营、电商运营、数据分析、大数据营销、IT项目管理等高薪工作。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复合的知识结构,也使学生从事各类工作都具有独特优势。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立足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本专业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移动互联网产品策划设计、企业网络营销方案策划和实施、大数据驱动的营销和服务创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深入推进我国互联网+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的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十一)软件工程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1.什么是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是一门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软件的学科。涉及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管理、服务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智能控制软件、人机交互软件、办公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和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软件的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软件工程专业2017年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传承“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载体汇聚学科专业”的理念,面向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智能软件和大数据应用开发,培养术德兼修、知行合一,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智能软件专业知识及高级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外语熟练运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素质智能软件应用型人才。面向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培养为京津冀地区服务的智能产品设计、开发与制造的各领域人才。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逻辑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各种软件的工程。软件工程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算法。其中,计算机科学、数学用于构建模型与算法,工程科学用于制定规范、设计模式、评估成本及确定权衡,管理科学用于计划、资源、质量、成本等管理。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共外语、哲学等专业基础与核心课:专业感知与实践、程序设计基础、数字逻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与管理、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Ⅰ、软件工程Ⅱ等;专业方向和选修课: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与UML技术、智能交互技术,移动终端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技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概论、数据分析与处理、机器人与机器智能、机器人系统仿真和计算机视觉等,本专业还设置了围绕智能软件设计开发的各阶段实践课程和实习。
4.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学科支撑。本专业有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平台的支撑,包括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等。软件工程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2021年度排名中居全国高校31名,位列全国高校前20%,在北京地区高校排名第6,市属高校排名第1。
(2)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由校内、校外和企业兼职专家队伍构成,有学校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外籍IEEEFellow)、教授/研究员1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6名等。本专业教师有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获批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专业课程和教材,承担第一、二批教育部新工科改革与实践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英国皇家工程院牛顿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以及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等50余项。
(3)实践平台。依托学院的科研成果,打造了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科教融合中心,搭建了智能驾驶平台、智能网联平台、智能软件研发平台,提供了任务驱动的递进式轮式机器人应用开发模块;深化产教融合成果,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主线科技、享智科技等公司对接校外实践平台,具有高质量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4)因材施教。本专业设置软件工程校级实验班,为高考一本线招生,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进校后也可参加二次选拔进入软件工程校级实验班。为实验班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专业核心课程双语教学,提供更多国际交流、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校期间可到多所境外大学及国内双一流院校进行交流学习。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面向智能时代,软件工程专业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特别适于在互联网、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智能软件开发和测试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报考本校软件工程硕士、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近几年有6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软件开发企业,一批优秀毕业生考取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近年来,全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学和技术革命,正引发第四次产业变革。软件工程专业抓住全球向智能化时代转变的机遇,以《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中对智能软件人才的需要为切入点,结合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智能软件创新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高精尖技术、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社会合作上更加注重用人单位的参与。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作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创新主体”,将承担起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职责,将为国家和京津冀智能产业带来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飞速提升贡献力量。
(五十二)机械工程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1.什么是机械工程专业?
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机械系统的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机械是机构和机器的总称。日常生活中,机械随处可见。自行车、汽车、高速列车、机床、机器人、飞机、坦克、宇宙飞船等等都属于机械范畴。这些设备当中不仅包含着机械本体,还有控制部分,包含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机械工程专业学习和研究范围不仅涉及机械设计、制造、电子、电气、自动化等传统技术,而且也涉及到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机器人技术系列课程、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等等。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但针对各专业课程设置了相应的实验或实训环节,还和企业合作围绕机械创新设计、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和智能制造等方向开发了综合实践训练课程。
4.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学科支撑。机械工程专业依托北京联合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北京市属高校中最早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工科专业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市特色专业。拥有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专业发展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薪酬与国内同类院校相近专业相比,居于前列。
(2)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教师团队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由校内、校外和企业兼职专家队伍构成,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博士(后)16人,在读博士1人;教授6人,副教授8人。教师队伍中有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教工党支部获评首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近年来,获批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专业课程和教材,承担有教育部新工科改革与实践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各类纵横向课题数十项。
(3)实践教学。本专业贯彻项目式教学方法,实践课程“机械工程技术综合实践"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本专业拥有机器人创新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测试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先进实验室并与企业共建多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参加了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华北五省(市,自治区)机器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科技活动,多次取得了优异成绩。
(4)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以人工智能+专业为导向,以工程专业教育认证要求为标准,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面向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以机器人相关技术为核心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打造了企业深度参与、校内校外相结合的育人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国际交流、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到机器人、机电、航天、信息通信、集成电路、光电、汽车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机器人、智能化设备、机电一体化产品、信息技术设备的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售前售后技术支持、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报考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本专业历年来就业率都在95%以上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性产业。为国民经济、国家安全提供装备,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丰富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专业人才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机器人及相关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自动控制、智能化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机器人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生产运行及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工作。
(五十三)机器人工程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1.什么是机器人工程专业?
机器人工程是一个多领域交叉的前沿学科。它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机器人的智能感知、优化控制与系统设计、人机交互模式等学术问题。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专业。它融合了机械工程、控制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等理论,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智能器人和仿生机器人等,进行设计、开发与研究。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机器人操作系统、机器人通信技术、机器人感知技术、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及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在李德毅院士的指导下,机器人工程专业根据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致力于培养掌握机器人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机器人运用及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完整、基础扎实的综合型新工科专业,知识涵盖面广,专业理论要求宽。为了适应这一特点,机器人工程专业推进新工科教学的理念,注重实践性教学,注重一专多能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有完整的知识储备,又具有独挡一面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科技不断进步的环境中,具有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学院有两名全国“机器人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清晰地把握着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为培养高素质毕业生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4.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面向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毕业生不仅可以在机器人高新领域从事研发与技术支持工作,还有能力胜任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新兴领域的工作。也可在机电、航天、信息通信、集成电路、光电、汽车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技术支持、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可支持其报考机器人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人工智能及软件工程等多个方向的研究生。
5.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自《中国制造2025》规划公布以来,机器人产业已经被定义为我国必须要占领的高地,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预计“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并将带动各行各业向前发展。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我国本科机器人应用人才年均需求增量在3万人以上,行业人才缺口巨大。我国正逐渐成为全球机器人研发中心和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机器人工程专业毕业生将大有作为。
(五十四)电子信息工程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1.什么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雄厚的科研平台支撑,深入践行李德毅院士提出的“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载体汇聚不同学科专业”的理念,面向轮式机器人、无人机及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应用开发,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传统电子行业以及新兴的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等应用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本专业学习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较高。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测量技术、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EDA技术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无人汽车驾驶概论、无人驾驶原理与实践、汽车电子与总线技术、机器人与机器智能、车载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等。本专业还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一起设置了围绕智能电子技术设计开发的各阶段实践训练课程。
4.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本专业是北京联合大学的资深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依托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院试验区等国家、市级教学科研创新平台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专业师资包括校内外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李德毅院士和戴琼海院士对本专业的建设进行全程指导。以本专业教师和学生为核心的“旋风智能车”团队在国内外无人驾驶领域具有较大知名度,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广阔和美好的就业前景。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具备非常强的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广泛,深受社会和企业认可。可在工程控制、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机器人控制等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应用测试、技术推广等工作。在雄厚的科研平台支撑下,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特别适于在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产品测试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报考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近年来,全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学和技术革命,正引发第四次产业变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无人驾驶技术为其核心竞争力,抓住全球向智能化时代转变的机遇,以《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中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要为切入点,培养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智能创新型人才。
(五十五)自动化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1.什么是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过程(生产、管理过程)或系统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动化专业的核心是检测与控制。应用智能检测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机器人等智能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控制网络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开发。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航空、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现代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控制技术及应用等。
4.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自动化专业是北京联合大学骨干专业、优势专业,形成了认知+基础、实验+综合、创新+应用的循序渐进、能力为主,强化应用的教学体系,2014,2016和2020年均获得教学成果一等奖。
(2)教师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教师9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另有中科院自动化所、航天一院、西门子公司和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的工程师任专业课程教师,师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3)重视校企合作。建有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与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公司、ABB公司、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孵高科产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并有多种长期或短期的海外大学交流。
(4)学生竞赛硕果累累。已完成“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近50项;专业50%的学生参加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等学科竞赛,连续5年获得国家级和华北赛区特等奖、一等奖。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近5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每年都有毕业生考取北航、北理、北邮等211、985高校的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达16%。毕业生可以面向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金融中心、国家电网、高科技公司、教育机构、交通运输等单位从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监控与网络化控制、机器人智能产品等的设计、研发、系统集成、技术支持、运行维护和管理、商贸交易等方面的工作。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使与自动化相关的智能制造等行业迅速崛起。在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中,与自动化相关的有5个: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业。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日益拓宽,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五十六)特殊教育(师范)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教育学学士
1.什么是特殊教育(师范)专业?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殊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特殊教育,也称残疾儿童教育,是对身心发展缺陷儿童的教育,其教育对象包括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群体。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对所有因环境、生理或心理等因素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教育,其教育对象不仅包括上述各类身心发展缺陷儿童,也包括超常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和学习障碍儿童等。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在认识不同类型特殊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在特殊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发展。本专业研究的具体内容是掌握各类身心发展缺陷儿童,特别是智力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等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方法。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的学科包含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康复学。开设课程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特殊教育导论、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随班就读儿童教育、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教育、孤独症儿童教育、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个别化教育计划、行为改变技术、运动治疗、游戏治疗等。
4.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历史传承深厚。
特殊教育专业的历史可追溯到1990年成立的北京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自2000年特殊教育专业建立以来,该专业取得一系列荣誉称号:2004年获评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获评北京市“首都特殊教育"创新团队,2008年获评北京市特色专业,2010年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5年起招收特殊教育专业硕士,2020年获评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院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学院,该专业在全国专业排名位于前列。
(2)专业师资力量强。特殊教育专业师资力量强,拥有一支多学科背景的高水平教师团队,立足学术前沿和特殊教育实践需要,持续做好北京市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工作。本专业现有9位专职教师,高级职称占78%,博士占33%,双师型教师占78%,国外访学教师占44%。
(3)坚持普特融合方向。
立足“立师德、重素养、强能力、全实践”的专业特色,坚持“普特融合"的课程设置,兼顾特殊教育学科教学、随班就读教学、特殊儿童干预训练等模块,落实了人才培养的OBE理念。
(4)注重实践应用。
特殊教育专业非常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遴选北京市融合教育、特殊教育优质学校作为专业实践基地,构建了特殊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实施螺旋递升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确保学生知行合一。
(5)社会反响良好。
迄今为止本专业为北京市培养了千余名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约占北京市特教师资的半数。毕业生覆盖了北京市所有19所特殊教育学校,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核心和骨干教师。大多数毕业生在北京市普通小学担任融合教师、资源教师及学科教师,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北京市每个学区资源中心都有我院特教专业毕业生,他们为促进首都特殊教育质量提升贡献着重要力量。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普通小学、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学校、特殊儿童教育康复机构等,从事特殊教育教育教学工作资源教师工作、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等,还可以从事教育咨询、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本专业就业率高,就业单位多为具有事业编制的各级各类学校。
(五十七)教育康复学(师范)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教育学学士
1.什么是教育康复学(师范)专业?
2013年3月28日,教育部发布教高[2013]4号文件,决定在本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教育康复学专业,作为二级学科与特殊教育并列。该专业的开设是为了满足特殊儿童对教育与康复的双重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儿童患病的类型也在发生改变,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下降,遗传性疾病、先天畸形、早产、极低体重等儿童的存活率逐渐上升。这些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暴露出某些障碍或缺陷,甚至产生如脑瘫、智力障碍、孤独症等疾病,他们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治疗。另外,随着特殊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推行,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特殊儿童障碍程度加重,残障类型增多,多重障碍儿童增多等。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必须承担起教育与康复的双重任务,培养具有教育与康复双重知识和技能的师资。教育康复学专业正是在“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理念下应运而生。
2.教育康复学专业与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学等相关专业有何不同?
教育康复学与特殊教育的区别体现在:从服务对象上看,特殊教育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为主,而教育康复对象既包括学龄儿童,也包括学前儿童。从培养内容上看,特殊教育以生活适应、学科学习、劳动技能培养为主,而教育康复则以提高患者的听觉功能、言语、语言、认知、运动功能为主。从培养目标上看,特殊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在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教育康复学专业主要培养既能从事特殊教育集体教学任务,又能承担各类个别化康复训练的双师型人才。
教育康复学和康复治疗学也有所不同。从服务对象上来看,康复治疗学以成人为主,而教育康复学以儿童为主。从培养内容上看,康复治疗学以物理治疗为主,而教育康复学涉及言语、语言、认知、心理、运动等更广泛的领域。从康复手段上看,康复治疗学以药物、器械等手段为主,而教育康复学强调以教育的方法进行康复。
3.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整合教育与康复的手段和方法,旨在培养富有爱心、素质优良、具备较为扎实的特殊教育、学科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复合型知识技能,能对言语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运动障碍等特殊儿童进行评定、康复、教育、咨询及康复辅具研发的复合型人才。
4.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教育康复学开设的学科大类核心课程有: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专业核心课程有:教育康复学概论、言语障碍评估与矫治、运动障碍评估与矫治;专业选修课程有:听力学基础、康复听力学、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儿童语言发展、融合教育、学习障碍儿童教育康复、发育迟缓儿童教育康复、情绪异常儿童教育康复、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脑瘫儿童教育康复、行为改变技术等。
5.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2014年,我校成为继华东师范大学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批开办该专业,也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家开设“教育康复学"的学校。全国目前仅有10所高校获得开办该专业的资格,我校教育康复学专业在全国专业排名位于前列。本专业拥有一支多学科背景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团队,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0%以上。本专业在多所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小学以及北京听力协会、北大医疗脑健康、北京博爱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教育和康复两方面的实习场所。自2018年起,本专业连续四年举办北京教育康复高峰论坛,促进各领域间合作交流,引领教育康复学专业稳步发展。
6.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类特殊教育学校2288所,视力残疾康复机构1457所,听力言语残疾康复机构1819所,肢体残疾康复机构4749所,智力残疾康复机构3974所,精神残疾康复机构2109所,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2681所,辅助器具服务机构2027所,儿童福利机构1217所,另有大量的社会康复机构等,这些学校与机构都需要大批教育康复的专业人员。随着我国对障碍人群的关注与投入的空前提高,社会对教育康复人才的需求激增,教育康复人才稀缺,就业前景一片光明。根据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统计,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前往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康复中心、民政福利机构、研究机构等从事教育康复工作。
(五十八)数字媒体艺术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艺术学学士
1.什么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跨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艺术、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理念。具体来说,本专业是使用先进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设计表现和艺术创作,借以传达人文理念。在我们的身边,数字媒体艺术广泛涉及电影、电视、动画、人机交互、计算机软件、手机APP、舞台影音、多媒体展演等领域。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重点研究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将信息进行艺术加工并借助不同媒介进行传播,专业下设“数字影像”“交互设计”“舞台影像"三个模块方向。数字影像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化电影、电视、网剧等作品的创作方法、创作流程及相关数字技术。交互设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的艺术创作方法、创作流程及相关数字技术。舞台影像设计侧重于舞台美术设计相关领域,特别是剧场类舞台多媒体影音设计及非剧场类的多媒体展演设计。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影视合成编辑、非线性剪辑、影视前期可视化设计、影视短片创作、交互设计原理、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交互产品设计、舞台设计原理、三维动画、舞台影像设计等。
4.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2019年本专业获评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2021年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在全国开设本专业的302所高校里排名第7,获五星级评价,近三年排名稳定在全国该专业前5%以内,常年保持在前十名以内。
(3)本专业现有教师23人,教授及副教授职称7人,博士5人,全部具有企业实践经验
(4)专业对标北京地区重点及优势产业人才需求,与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深度合作联合开办“舞台影像设计"实验班,探索舞台美术艺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还与中国用户体验联盟、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联合人才培养协议。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调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学时占专业总学时70%以上
(5)五年来带领学生参加莫斯科人文大学国际大学生广告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学院奖、时报金犊奖等国内外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得国际等级奖16项、国家等级奖50余项
(6)鼓励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联系教师,开展项目实践活动,并借助学院资源建立数字影像创作工作室、传统文化研究所、虚拟现实创作工作室等师生团队,完成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纵向课题。五年来,相关团队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委办局项目2项、中央电视台委托项目4项。师生团队全程参与中宣部文艺局牵头组织拍摄的纪录片《召唤》的创作,该片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两年后,我国文艺战线上涌现的新现象、新风气、新成就。师生团队全程参与中央电视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纪录片《山河岁月》第42集的编导摄影剪辑工作。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面向传媒、影视、互联网、设计、游戏、广告、展演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实践、设计管理、设计研究与设计教学工作,对应设计总监、摄影摄像师、影视后期师、影视剪辑师、动画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界面设计师、用户体验师、舞台视觉设计师、舞台美术设计师等岗位。近几年来,本专业就业率98%,就业单位多为设计类、影视类、广告类公司,专业亦不乏自主创业优秀人员。另外,专业考研率达到10%,有学生考取美国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中央美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
(五十九)服装与服饰设计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艺术学学士
1.什么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服装与服饰设计的研究领域包括服装本身的设计、生产、消费问题,也包括与服装相关的衣物配饰的设计及消费研究;服装与服饰设计是强调艺术与技术、实用与时尚、创新与传承、生产与商业等多重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生活文化的独特意味。
2.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中西方服装史、设计方法、服装画技法、服饰色彩设计、面料纹样设计、面料塑形、服装工艺与制作、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日常装设计、职业装设计、礼服设计、手工印染、服饰配件设计等。
3.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本专业创建于1985年,具有近35年的办学历史,是北京市最早的服装设计专业之一,本专业积累了丰富的服装教学经验,为北京市以及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服装设计及技术人才。
(2)近两年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在全国开设此专业的228所高校中排名第27位,获评4星级专业。
(3)本专业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2人,全部具有企业实践经验。
(4)本专业坚持“以赛促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每年带领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石狮杯等设计大赛,聘请专业高端人才、行业大师非遗传承人、企业高级技师等走进课堂,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视野、会设计、能实施、善沟通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
4.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面向服装设计、服装陈列、服装买手、服饰品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型设计领域,毕业生可从事服装品牌设计师、服装定制设计师、服装制版师、服装营销、服装陈列师、服装买手、服饰配件设计师、时尚摄影师等行业;在时尚传媒等机构担任美术编辑;在幼儿园、中小学、社会培训类教育机构等担任美术教师、培训教师等职位;在时尚领域从事服装、文创等自主创新创业工作。本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历届毕业生中占比1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国外学历进修,遍及美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
5.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百姓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本专业人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担负着提高人们的着装品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服务改善人类生活的责任;本专业人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担负着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和设计创新的责任及传达正确社会生活理念的引领作用。
(六十)视觉传达设计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艺术学学士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依据特定的设计目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并通过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作,是将可视化信息传达给受众并对受众产生影响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视觉媒介将信息传达给观众的设计。我们生活中视觉传达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多,比如手机界面、网页界面、电视、电影、建筑物、造型艺术、各类设计产品,以及各种图标舞台、文字设计等。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文字、图形和色彩是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三个重要元素。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这三个要素,把特定的信息借助适合的媒介并以合理的流程且具有美感的方式传递给受众。视觉传达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以视觉方式传播信息的要素、形式流程、媒介、美感、方法等等。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文字与版式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
4.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具有25年的办学历史,是我校开设较早的设计类专业之一。
(2)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3人。
(3)教学成果突出,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0多项。
(4)实践教学扎实,学生动手能力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有凸版印刷、丝网印刷、书籍装帧、3D打印、木板雕刻、包装制作等众多实践环节。
(5)竞赛成果多,先后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等级奖项10多项、好创意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家级奖项5项,北京市等级奖项10多项。此外还在众多的各类设计比赛中获奖。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面向专业设计机构、互联网公司、大众媒体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实践、设计管理、设计研究与教学工作;适合职位有:设计总监、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界面设计师、用户体验师等等。本专业就业率99%,就业单位多为设计类公司。考研率达20%,先后有很多学生考取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北大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继续深造。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本专业人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品牌建设、信息传达、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展示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专业策划与设计创新作用,为艺术和商业的结合开拓新的服务模式,探索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更多可能性,推动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同时追求社会进步中的思想文化的返璞归真,探索新时代下文化的呈现,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光大,在各类型的传播媒体上以艺术化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加强我国文化及视觉艺术的积淀。
(六十一)环境设计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艺术学学士
1.什么是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是从设计的角度来研究人工和自然的空间要素。包含的学科知识相当广泛,涉及建筑学、园林景观、室内设计、家具陈设、公共艺术等多类创意设计,涵盖了环境科学、社会科学、人机工程学、行为心理学以及美学艺术与施工技术等多种内容,集艺术性、文化性、国际性、生活性、创造性、实践性于一体,既有很强的专业特性,又有很广的就业领域和方向。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研究对象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及乡村各类环境空间,包括公共与私人空间、室内与室外空间、家居产品(家具、陈设、照明等)。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设计方法、室内设计、设计制图、材料与工艺、家具设计、陈设设计、光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展陈空间设计、庭院景观设计等。
4.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本专业于2020年获批北京市-流专业。近三年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评价稳定提升,获四星级专业评价。
(2)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7人,其中3名教授,6名副教授,8名讲师;拥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11人。教师的专业结构合理支撑专业教学需要,其中室内设计方向8人、景观设计方向3人、建筑设计方向3人、展示设计方向1人、公共艺术方向1人、雕塑艺术方向1人。完整契合本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专业知识诉求。共有12名教师获得“双师”资格认证,设计实践能力突出,多名教师在业内具有较高声誉及影响力。
(3)获评“环境设计教育改革与实践一一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014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2014年);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016年)。京内外签约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均为业内重要行业协会及知名度较高的设计企业,为实践实习提供丰富的行业资源。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就业去向范围较大、就业前景良好,涉及城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会展设计、景观设计及城镇乡村环境设计改造项目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新媒体新服务类公司,可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会展设计、家具设计以及各领域设计助理、设计绘图、设计监理、设计研究等工作。此外,近三年每届约有10%的毕业生选择考研或出国进修。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本专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居设计、展示设计等多个行业和门类。室内设计又根据时代特点和行业需求进行商娱空间、办公空间、文教空间、住宅空间等不同类型的划分,每种空间类型又延展出其相应行业和方向。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环境设计的需求。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更多的建筑需要创造、有更美的环境需要保护、有更好的生活需要设计,市场对环境设计师的需求一直保持较高的生命力,社会对环境的重视及对人的关怀意识的加强会对环境设计人才提出更高的诉求及需求。
(六十二)产品设计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艺术学学士
1.什么是产品设计专业?
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是孪生兄弟,作为设计学科最早开设的专业门类,产品设计拥有极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其所衍生出的设计思维,成为现代设计的核心,不仅推动了产品造型的不断迭代,还推动了以硅谷众多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商业创新。因此产品设计不仅训练表达技巧、工具、还学习如果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通过具体的载体表达出来。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品设计研究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类用品。例如,一组移动抽屉,如何合理的搁置文件、档案、文具及隐藏纠缠的电线;一台吸尘器,如果能够减轻电池重量的同时又可以延长使用时间;一辆汽车,从整体造型到局部的车灯、内饰、尾翼等等都是产品设计需要关注的问题。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产品设计变现、材料与模型工艺、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系统设计等。
4.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本专业以北京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创新企业为依托,综合京津冀地区在智能制造、文化创意、娱乐游戏等行业的丰富资源,以大量实践项目为基础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文化学养、创意研发、品牌管理、产品制作实践等各类课程和实践机会。学院除建有文创产品实验室、金属工艺实验中心等实践场所之外,还与北京众多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课程实践、实习以及就业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本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外各种竞赛中获得众多奖项,作品被圆明园、首都图书馆、西藏博物馆等多家机构采纳。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在智能制造、文博、旅游等众多领域从事与大众生活相关的产品创新设计、研发、营销及管理工作,或依托以上产业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以及产品推广与策划等工作。近年来本专业社会需求强劲,毕业生就业形势好,待遇优渥。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产品设计专业基于国家文化复兴、文创事业大发展的现实背景,以及社会大众提升生活品质的刚性需求,一方面可以用来改进日常用品的品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创意类产品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再创造,传播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六十三)工艺美术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艺术学学士
1.什么是工艺美术专业?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工艺美术指代、包含的内容从原初的传统手工艺转向了现代手工艺术创作及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工艺美术产品正在向特色型、创意型、个性化和精品化方向发展;工艺美术正在融合3D打印等新技术开创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模式。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文化产业”双重框架推动下,工艺美术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经济建设中现代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业态之一。
本专业定位为当代工艺美术创新时尚设计。重点研究国内外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前沿趋势;研究并掌握传统技艺、工艺流程以及三维数字技术及3D打印;研究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思维方法;研究并掌握工艺美术与时尚领域、文创领域跨界设计及市场推广模式。
2.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设置理论研究、专业设计、大师工坊、国际工坊实践创新五大课程群。核心课程有金属工艺、珐琅工艺、雕刻工艺、三维数字技术与3D打印、首饰设计、中外工艺美术史、品牌文化与创新设计、产品设计表现、北京手工艺创新设计实践、系列国际金属工艺工作坊、系列大师精品课等。
3.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市属一流专业+高水平师资:本专业于2020年获评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捆绑联大手工艺研究所及《工艺北京》行业权威期刊两大科研机构,在理论与实践双教学上给与有利保障;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1人,教授及副教授职称4人,博士后及博士8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1人,双师素质教师6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果突出,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及优秀育人团队称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
(2)三师教学+三业共建育人模式:校内导师、行业工美大师、企业设计师组建三师教学团队,与行业紧密对接植入设计前沿和引入企业真题作为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充分与行业、企业对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与专业素养;
(3)大师工作室+国际工作坊教学模式:本专业工艺实践课由行业工艺美术大师长期驻课,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形成大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夯实工艺技艺的研究与实践学习;专业与东京艺术大学、台北工艺中心、清华美院等国内外一流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国际工作坊教学制,引入优质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4)专业+信息化双一流的实践环境:专业拥有金工实验室、花丝镶嵌实验室、造型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等高规格实验环境,为教学提供有效保障;并建立了市属高校唯一的传统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室及开创了虚拟仿真设计平台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在跨专业学习上给与学生更大的空间;
(5)高级别赛事+成果孵化优势:教学成果对接行业大赛,聚焦工美创新领域,带领学生参加行业高级别赛事,产出丰硕成果获得企业资助孵化,使教学成效真正落地。近三年,学生参加行业大赛屡获国际级、国家级和市级大奖,作品获得企业孵化资助金20万元,得到行业高度认可。
4.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面向文化艺术管理与设计部门、工艺美术教育部门、文创设计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等。专业在创新跨界、3D打印、文创设计、高端奢侈品设计等前沿领域具有崭新发展。本专业就业率99%,就业单位涉足工美集团事业单位、北京地区工艺美术类设计公司、文创开发公司、高端首饰设计工作室、非遗经济公司、艺术教育等,就业对口率较高。
本专业毕业生也可继续考取我院设计学“文创与手工艺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为学生学业提升搭建优质平台。
(六十四)表演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艺术学学士
1.什么是表演专业?
表演艺术是演员在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鲜活的舞台(影剧)人物形象的艺术。演员通过戏剧(舞台)与影视(镜头)表演,完成典型人物形象的捕捉与塑造。
2.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既涵盖表演基础训练、经典剧目排演等表演专业必修课程,还开设有中小学戏剧教育、配音艺术、镜头表演等特色方向课程。
3.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本专业立足表演实践,培养具备多元艺术素养、良好文化底蕴,掌握表演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能够在影视及新媒体等行业承担影视表演、节目主持、戏剧教育、文化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服务于首都文化产业的应用型表演艺术人才。
高水平师资保障: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教师的专业结构合理支撑专业教学需要,涵盖音乐、舞蹈、戏剧、主持等艺术门类,同时聘请行业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余人,完整契合本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专业知识诉求。共有9名教师获得“双师”资格认证,实践教学能力突出,在业内具有较高声誉及影响力。
中外特色美育工作坊:本专业依托学校“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的资源优势,开设“传统表演艺术工作坊”项目,先后邀请了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通过舞台表演、作品展示等实践模式,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提炼、转化与融合;本专业还倾力打造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和行业认知的特色工作坊,包括《百老汇音乐剧工作坊》(美国)等。丰富的专业实践交流:表演专业组织师生参与各类专业实践及社会实践活动,如台湾艺术大学交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话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等多所专
业院校、院团的演出实践。参与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节、中国-东盟戏剧周、金鸡百花短片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专业实践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戏剧、影视类的职业演员;文艺节目主持、策划及后期制作人员;中小学、培训机构的戏剧艺术基础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满足基层文化单位需求的有创作能力的文艺骨干。同时,我校拥有艺术学科硕士研究生点及职业教育研究生点,为本科学生提供优质的高层次教育平台。
(六十五)绘画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艺术学学士
1.什么是绘画专业?
作为最古老的学科门类,绘画专业涵盖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课程门类,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开设诸如数字绘画、绘本与插画等商业绘画课程。
2.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以油画、山水写意、国画工笔、插画绘本、数字动画与原画设计、数字人体、民间美术、现代艺术赏析等专业课程为主,选修壁画临摹与修复、综合材料技法、图案、构成、创意图形设计等课程。
3.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在教学中采用导师组制工作室+双轨制教学模式;
导师组制工作室:以国画、油画、数字艺术、综合材料工作室为基础,实施导师组制。导师组将负责各自工作室学生的学习与就业规划,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跟踪辅导与管理,设计毕业创作选题及提供就业平台。
双轨制教学:结合市场需求,突破传统绘画专业壁垒,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导向,采用双轨制教学体系(传统绘画基础课程+数字绘画课程),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组建不同方向的课程群。本专业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如:西班牙暑期夏令营、白俄罗斯驻地创作、中国台湾暑期工作坊等,保证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绘画语言技能的提高。
4.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回归与美育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要求,绘画专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北京中小学为例,每年美术教师师资缺口达到二千余人,岗位需求明确要求为具备扎实国画基础及传统美术知识的专业毕业生。美术专业毕业生在该领域拥有优势。同时,各美术研究(省市地区的博物馆)、文博艺术管理(各大美术馆及画廊等)、新闻出版(各大电视台及出版社等)、动画公司、影视公司、艺术家工作室等领域都对绘画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宽阔的就业空间。同时我校拥有艺术学科硕士研究生点及职业教育研究生点,为本科学生提高优质的高层次教育平台。
答案来源于:2022年北京联合大学报考指南
2022年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