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浙江大学百年“求是”文脉,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战略,学校设立“求是雏鹰班”,下设文科实验班、理科实验班和艺术实验班。
1.根据当年高考成绩,在商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和法学院各专业新生中确定约160名文科实验班候选人;在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工程学院各专业和医学院药学专业新生中确定约160名理科实验班候选人;在艺术类专业新生中确定约40名艺术实验班候选人。
2.有意愿的候选人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报名。
3.学校组织综合测试,择优录取,文科实验班、理科实验班录取人数均不超过80人;艺术实验班不超过20人。
求是雏鹰班实行本科导师制,由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等高水平师资担任学术导师。培养模式如下:
一年级,文、理科实验班的通识课程单独开设教学班,由浙江大学和本校优秀教师授课。
二年级,文、理科实验班学生可转入全校范围内的任意专业学习(不含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艺术实验班学生可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内互转。
三年级,特别优秀的学生可赴浙江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相关专业进行访问学习。
4.浙江省优秀贫困生专项资助计划
被学校正式录取,且高考成绩达到浙江省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及以上的省内普通类本科贫困生(不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按注册专业免予缴纳大学本科四年(建筑学、临床医学为五年)的学费和住宿费。
5.省外对口帮扶专项计划
被学校正式录取,生源地为杭州市或浙江大学对口帮扶的四川省甘孜州的12个县和广元市的6个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云南省景东县、湖北省恩施州和贵州省黔东南州,且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自治区)当年相应科类本科一批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及以上的新生,按注册专业免予缴纳大学本科四年(建筑学、临床医学为五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上述学生中符合贫困生条件的还可获得5000元/人·年的资助。
贫困生条件:城市低保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烈士子女、持证残疾学生、城市低保边缘家庭学生、低收入农户家庭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因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件、重大疾病等突发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或是经学校根据实事求是原则认定的其他需要资助的学生。
除上述资助帮扶政策外,学校搭建校内实践育人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按有关规定给予困难补助、联系国家助学贷款,开通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报到“绿色通道”。
答案来源于:2021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