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已解决问题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总体培养方案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总体培养方案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1-07-21 15:06:00 解决时间:2021-02-26 17:42

满意答案

四、总体培养方案

学校强基计划与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紧密衔接,坚持“植根铸魂、强基固本,博学深究,兴趣主导、创新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宽厚基础、学科复合、科教融合、大师引领、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机制和培养过程的性、研究性、国际性、挑战性和个性化。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学识和卓越能力、深刻思想和宽广视野、长远眼光和创新思维,能够潜心学术,关注重大科学和人类发展问题,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科技强国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培养方案要点如下:

(一)采用通专结合、本硕博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强化思想引领和核心素养、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教育强调宽厚基础、扎实能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设置课程和培养环节,突出学习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丰富的特色选修课程,并在高年级打通研究生课程学习,学生在学术导师组的指导下,依据其个性化特征和发展规划构建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管理。

(二)配备国内外高水平师资,全面实行导师制。选聘校内外优秀的师资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聘请高水平国际师资开设全英文国际化前沿课程和讲座。在培养过程注重大师引领,实施学术导师组和学术导师相结合的学业发展指导制度,同时通过新生研讨课、学术研讨班、学业导师、学术讲座、科研实践、大师工作室等具体举措促进师生互动,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业发展。

(三)设立研究性学习平台,学生常态化参加研究性学习。每个强基计划专业平行开设若干研讨(研读)班,营造研究性、自主性、性、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应根据兴趣持续跟踪参加一个研讨(研读)班。

(四)依托学校高水平科研平台,实施科教融合培养。依托各相关学科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科研机构和平台,开展学术研讨班、学生进科研项目(实验室)、学生进产学研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研究为目标,在科研团队指导下,按照学习和研究有机融合的方式,开展科研实践,实施渐进式学术训练。学校为学生参与校内、国内和国际科研计划提供经费资助。

(五)搭建国际化培养平台,培养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学校和学院利用现有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并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合作伙伴,学校和学院选聘高水平国际专家为学生国际学习、研究、交流提供指导,通过派往合作学校和机构交流学习、组织考察交流、推荐申报国家和机构国际学习奖学金、依托国际小学期聘请国际一流师资开设系列前沿课程等方式和途径,为强基计划学生搭建一流的国际学习交流平台。学校为学生出国交流交换提供资助。

(六)实施科学动态的考核和进出机制。为落实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理念和强基计划目标要求,各专业实施动态考核与进出机制。

1.动态考核机制

(1)原则上各专业每学年考核一次,部分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规律第二学年开始考核。

(2)由考核小组依据学业成绩、课外研学情况、综合素养、学术导师意见、学生学习规划和学习意愿等方面实施综合考核,考核重点关注学生学术志向、相关领域学术潜力、综合发展能力。

2.动态退出机制

(1)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转专业;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应退出强基计划。

(2)在前两学年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转入该专业或相近专业对应的普通班级继续培养。对于在第三年考核未通过的学生,在考核小组指导下根据学生实际和兴趣制定后续学习计划,完成本科阶段学习。

3.动态进入机制

(1)入校第一学年后,根据资源条件情况,学院可在普通班学生中选拔适量学生进入强基计划。

(2)参加选拔的学生应由学生提出申请,并获得所申请的强基计划专业两名(含)以上教授推荐。考核小组对申请者实施综合考核,考核包含笔试、面试和对以往学习及综合表现的考察三个方面,重点考察学生的学术志向、学术潜力和综合发展能力,择优录取。

(七)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各强基计划专业按照本硕博衔接培养的要求设计培养体系。

1.培养体系的衔接

(1)按照强基计划总体培养目标科学确定本硕博各阶段培养定位、培养要求和侧重点,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的整体培养体系。

(2)本科阶段强调宽厚基础和扎实能力培养,为后续硕博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3)针对第三学年考核通过的学生,在第四学年开始实施本研衔接培养。

2.本研转段机制

(1)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与名额。强基计划学生第三学年考核通过后,将获得转段候选人资格。

(2)获得转段候选人资格的学生,将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特点、条件以及相关培养方案,可通过相关程序录取到强基计划培养单位相关学科或相关交叉学科专业进行硕士培养或直接进行博士培养。

答案来源于: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技校网数据中心 2021-02-26 17:42

类似问题答案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总体培养方案
四、总体培养方案学校强基计划与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紧密衔接,坚持“植根铸魂、强基固本,博学深究,兴趣主导、创新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宽厚基础、学科复合、科教融合、大师引领、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机制和培养过程的性、研究性、国际性、挑战性和个性化。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学识和卓越能力、深刻思想和宽广视野、长远眼光(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总体培养方案
四、总体培养方案学校强基计划与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紧密衔接,坚持“植根铸魂、德才兼修,强基固本、博学深究,兴趣主导、创新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宽厚基础、学科复合、科教融合、大师引领、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机制和培养过程的性、研究性、国际性、挑战性和个性化。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学识和卓越能力、深刻思想和宽广视野(阅读详细内容)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各强基计划专业按照本硕博衔接培养的要求设计培养体系
(七)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各强基计划专业按照本硕博衔接培养的要求设计培养体系。1.培养体系的衔接(1)按照强基计划总体培养目标科学确定本硕博各阶段培养定位、培养要求和侧重点,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的整体培养体系。(2)本科阶段强调宽厚基础和扎实能力培养,为后续硕博培养奠定良好基础。(3)针对第三学年考核通过的学生,在第四学年开始实施本研衔接培养。2.本研转段机制(阅读详细内容)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实施科学动态的考核和进出机制。为落实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理念和强基计划目标要求,各专业实施动态考核与进出机制
(六)实施科学动态的考核和进出机制。为落实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理念和强基计划目标要求,各专业实施动态考核与进出机制。1.动态考核机制(1)原则上各专业每学年考核一次,部分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规律第二学年开始考核。(2)由考核小组依据学业成绩、课外研学情况、综合素养、学术导师意见、学生学习规划和学习意愿等方面实施综合考核,考核重点关注学生学术志向、相关领域学(阅读详细内容)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培养体系的衔接
1.培养体系的衔接(1)按照强基计划总体培养目标科学确定本硕博各阶段培养定位、培养要求和侧重点,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的整体培养体系。(2)本科阶段强调宽厚基础和扎实能力培养,为后续硕博培养奠定良好基础。(3)针对第三学年考核通过的学生,在第四学年开始实施本研衔接培养。答案来源于: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阅读详细内容)
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强基培养方案
五、培养方案依托于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的师资力量,从本科开始实行导师制、小班化、本硕博衔接培养,单独制定培养方案。(一)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采用“3+5”培养模式,本硕博学习时间不少于8年。大一学年末起进行动态调整,淘汰考核不合格者,同时从相近专业择优补录。大三学年末进行综合考核,通过的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后从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不通过的学生将转(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培养体系的衔接
1.培养体系的衔接(1)按照强基计划总体培养目标科学确定本硕博各阶段培养定位、培养要求和侧重点,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的整体培养体系。(2)本科阶段强调宽厚基础和扎实能力培养,为后续硕博培养奠定良好基础。(3)针对第三学年考核通过的学生,在第四学年实施本研衔接培养。(阅读详细内容)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满足以下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名。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来从事专业相关领域工作;高度认同我校“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和“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阅读详细内容)
最新文章
相关学校
招生信息与资讯
技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