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学“5+3”一体化
基本学制:本科五年、硕士研究生三年
学位授予:本科阶段授予医学学士,硕士研究生阶段授予中医硕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2018 年获教育部批准招生“5+3”一体
化学生。学生入学在前5年完成本科教育合格后,进入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3年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段学习。毕业考核合格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毕业证、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等。
本专业着力培养具备有良好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有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扎实,具备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地方特色医疗技术手段,和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外语阅读和沟通能力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中医学专业人才。
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推拿学。
硕士研究生阶段主干课程:中医辩证思维、临床实践课、临床科研方法、中医临床进展、经典医籍,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类及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或到各类各级医院从事医疗,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二)中医学
基本学制:五年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本专业为学校传统品牌专业。学校1964年恢复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1976年开始培养外国留学生,1979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以来,先后与7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成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获省级优质特色专业,2015年获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2019年中医学专业开始招收博士生,2019年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学科优势突出、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鲜明,着力培养具备有良好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有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以及与医学科学进步相适应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各级中、西医疗机构中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
(三)中医学(免费医学定向生)
基本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提前批
学校从2011年起实施中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设立中医学专业免费医学定向班。在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实际需要,强化中医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通过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完善具有中医全科特色的课程体系,全面加强学生中医全科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中医定向医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并且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和一定的地方特色医疗技术手段,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在基层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中医药全科人才。本专业学生在享受学费减免政策的同时,需按就业协议履行相关义务。
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选读、温病学、现代医学基础类课程、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全科医学,中西医内科学、中西医外科学、中西医妇产科学、中西医儿科学、中西医眼耳鼻喉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免费医学定向生入学前须与学校签署“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协议书”并和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毕业后到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
(四)中医养生学
基本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中医养生学专业是执行国家“健康中国”“大健康产业”政策下的新兴本科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中医学学科背景和扎实的中医养生学学科基础开办。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掌握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掌握一定现代医学、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学、营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养生保健等相关机构从事中医养生、治未病和慢性病、老年病干预治疗、防护等工作的,或在学校及科学研究机构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等岗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医养生学专业导论、中医养生学、中医治未病学概论、中医药膳食疗学、中医养生方法学、中医情志养生学、中医体质养生学。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各级中、西医疗机构中从事医疗卫生、养生保健、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
(五)中医儿科学
基本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本专业是依托学校深厚的中医学学科背景和扎实的中医儿科学学科基础开办的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坚实的中医经典基础、较强的中医思维和扎实的中医儿科临床实践能力,同时掌握儿科保健医学、儿科急诊医学等相关现代医学、预防医学知识、方法与技能,能够熟练处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够在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中医儿科相关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医骨伤学、针灸学、推拿学、康复医学、中医儿科经典选读、儿科学、小儿急症学、小儿行为发育学、小儿推拿学(含中医儿科特色技术)、儿童保健学,以及现代医学基础、临床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各级中医、西医医院、妇幼保健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从事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
(六)中医骨伤科学
基本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我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学校自1978年招收中医医史文献(骨伤方向)硕士研究生起即开展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教育。1988年起招收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五年制本科生,1996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9年独立招收中医骨伤科学博士研究生。本专业专注脊柱损伤性疾病与骨伤手法治疗、脊柱生物力学、四肢骨关节创伤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骨病、脊柱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学科特色鲜明,是广西区内唯一培养中医骨伤科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基地。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并且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和一定的地方特色医疗技术手段,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中医骨伤科学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基础、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中医正骨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各级中医、西医医院、妇幼保健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从事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
(七)中医康复学
基本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执行国家“健康中国”、“大健康产业”等政策下设置的新兴本科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中医学学科背景和扎实的中医康复学学科基础开办。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中医经典理论,能够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以中医康复“整体观”、“辨证观”、“功能观”、“正气观”、“治未病”、“杂合而治”等为理论基础,吸收现代康复医学
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能发挥整体康复和辨证康复相结合、预防康复与临床康复相结合、形体康复和精神康复相结合、自然康复与自疗康复相结合的理论特点和优势,熟练运用传统中药、针灸、推拿、传统体育、养生和现代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功能训练、支具辅助、心理治疗、健康宣教等综合诊疗手段和方法,解决各类功能性、器质性、心理性疾病康复问题,特别是功能障碍、老年病、慢性病等疾病的康复问题,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身心功能康复、回归社会,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医康复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人体发育学、康复心理学、神经病学、康复疗法学、中医康复学、神经定位诊断学、康复评定学。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各级综合性医院、医药院校、残联、康复机构或疗养院及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工作。
(八)针灸推拿学
基本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学校传统优势专业。学校针灸推拿学学科源自50年代末中国著名针灸专家朱琏“缓慢捻进针法”等为特色的朱琏学派。1985年起开始招收针灸推拿学专科生,1989年招收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生,1993年起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9年起独立招收博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的建设,针灸推拿学专业已形成了“经典与实践并重,传承与创新并进,科学与人文并融”的办学特色,在区内外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具备一定影响力。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针灸推拿及其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有坚实的中医经典基础、较强的中医思维和扎实的针灸推拿临床实践能力,并且掌握相应的科研方法和一定的地方特色医疗技术手段,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针灸推拿相关的临床、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或在中医教学科研机构及其他行业相关岗位从事针灸推拿的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针灸推拿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推拿学基础、推拿手法学、推拿功法学、推拿治疗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
(九)壮医学
基本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学校特色本科专业,壮医学教育始于1985年招收中医医史文献(壮医方向)硕士研究生,2002年学校开始招收中医学(壮医方向)本科生,2011年设壮医学本科专业,2018年获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一体化建设点,2019年开始招收中医药(民族医学)博士研究生,同年获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围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遵循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尊重壮医人才成长规律,强化壮医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突出壮医办学特色,保证壮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有较为深厚的壮医、中医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壮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且掌握一定的中医学、现代医学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 和创新精神,服务于民族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服务于国内外对 民族医药的需求,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壮医临床医疗工作、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具有鲜 明民族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壮医基础理论、壮医诊断学、壮药学、壮医方剂学、壮医特色疗法、壮医经筋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讲义、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其他 相关行业的工作。
(十)中西医临床医学
基本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我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从1988年开设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专科),1996年开始招收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一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独立设置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2011年获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2019年获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定位于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中医药特色鲜明,中西医结合优势突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较为系统的中西医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中西医结合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创业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温病学、针灸学、推拿学。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基础、诊断学。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药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健、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十一)临床医学
基本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学校于2000年起开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自2006年至今,本专业先后获得内科学、外科学、老年病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等相关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取得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6年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8年获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2019年获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具备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临床能力、科研工作意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领域服务工作,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预防医学、五官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中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
(十二)口腔医学
基本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学校自2002年起开办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该专业开办以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岗位为前提、能力为重点、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目前,口腔医学专业已成为学校教学水平较高、办学实力较强、教学管理规范、有一定专业特色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掌握现代口腔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科学方法,熟悉口腔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口腔医疗实践,能在基层医疗单位、学校、企业从事口腔医疗专业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影像诊断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预防和保健的临床、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
(十三)预防医学
本专业设预防医学方向和妇幼保健方向,入学一年后实行分流。学生按照《广西中医 药大学大类招生专业方向分流实施细则》分为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班)和预防医学(妇幼 保健班)(30人以上成班,不足30人不分班),按不同专业方向培养。
基本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班)
学校自2016年起开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预防医学是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流行病学方法和中西医结合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疾病控制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技术,能秉承大健康及中医治未病理念,具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生监督监测、改进环境卫生、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能执行公共卫生政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卫生标准,能在各级医疗、行政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或医学院校等单位,从事常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研究和实施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人体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总论、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基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疾病预防控制、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相关行业领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生监督监测、改进环境卫生、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十四)预防医学(妇幼保健班)
本专业方向通过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指导,接受疾病控制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方面尤其是妇幼保健有关的知识技术训练,理清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与妇幼健康的相互关系,能够制定有关于妇幼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妇幼疾病,增进妇幼健康,延长妇幼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较为系统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妇幼保健和妇幼卫生管理理论与知识,有较强的妇幼保健专业实践技能和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能秉承大健康及中医治未病理念,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行政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或医学院校等单位,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幼卫生管理、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医学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人体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内科学、传染病学、中医学基础、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基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妇幼保健学、健康教育学、社会医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相关行业领域,从事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幼卫生管理、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医学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工作。
(十五)医学影像技术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设于2017年,是医学、工学有机结合的理学专业。本专业融合临床医学知识、医学影像技术相关多门工科专业知识,重点学习医学影像的成像原理、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设备操作技能,并掌握图像后处理、图像的存档通信及质量管理知识,能够满足临床各种影像技术的应用需求,解决临床医学实际问题。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诊断知识,具备扎实的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技术学、放射治疗技术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维护、操作技能,熟悉放射治疗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影像数学、医用物理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局部解剖学、影像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质量管理、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成像、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建设、以及其他医学影像相关操作技术工作,同时也能够在医疗器械公司从事设备应用与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十六)医学检验技术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学校于2012年开办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本专业教师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结构合理;
拥有检验专业实验室3间,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先进,教学与临床联系紧密。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掌握医学检验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关联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并且掌握先进医学检验技术,具备初步的医学检验岗位的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医学院校实验室、科研机构实验室、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的开发等工作,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人体系统解剖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院校、医学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和教学、科学研究及医疗管理等工作。
(十七)康复治疗学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学校自2011年起开办康复治疗学本科教育,目前是学校新兴的优势特色专业。本专业充分依托和发挥地方民族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坚持将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技术融入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体系,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交叉融合与应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具有地方民族医药特色的实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已为广西培养了260多名优秀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生,为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康复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医学人文精神和敬业的专业态度,掌握基础医学、康复治疗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中医传统康复治疗等康复专业技术,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科研发展潜能,毕业后能够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民政,教育等相关机构及政府管理部门致力于教导患者、公众和下一代,能从事康复治疗服务、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人体系统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病理学、人体发育学、康复医学概论、作业治疗学、神经康复学、物理治疗学、语言治疗学、康复功能评定学、语言治疗学、传统康复方法学、诊断学、内科学、推拿学、针灸学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疗养院、保健康复机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民政,医学院校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技术、科研、教育或相关工作。
(十八)护理学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二批
学校护理学教育源于1971年,1998年开设专科教育,2000年开设护理学本科专业,2005年设置护理学(英语方向),2006年招收护理学方向研究生,2013年护理学获广西高校唯一护理类重点学科,2014年增列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被评为广西高校特色优势专业,2016年成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2017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18年获省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基地(中心)建设项目,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以护、教、研、管“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传承中医护理文化,发挥中医护理优势,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专业护理人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较系统的护理学、中医学及相关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和中医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具备中医临床护理思维、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从事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人体形态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中医学概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工作。
注意:从医药人才和就业工作岗位要求的特殊性考虑,报考该专业要求女生身高达到155cm(含)以上、男生165cm(含)以上,不符条件者不予录取。
(十九)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基本学制:五年(“3+2”双校园模式,前3年在国内,后2年赴美国学习)
授予学位:中方授予理学学士,美方授予BachelorofScienceinNursing(护理学学士学位)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二批
本专业是我校与美国督优维尔学院合作办学的专业。合作办学采取“3+2”培养模式,部分核心课程选用美方教材,由美方教师来华教授,其他多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学生在规定学制内修完两校所有课程、获得学位规定学分,可获得广西中医药大学颁发的普通本科毕业文凭,并授予学位,同时获得美国督优维尔学院颁发的护理学学士学位(BachelorofScienceinNursing),可以参加美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
完成我校3年学习后,满足专业成绩要求,雅思(IELTS)、托福(TOEFL)或美方指定的考试机构成绩达到美方院校当年要求的入学成绩的学生,可直接进入美方院校继续第4和第5年课程学习。
如因个人原因学生未能在第4年赴美学习,可申请转入到我校同专业普通班完成余下
1年课程。其学费标准、毕业证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与转入的本科专业一致。进入美国学习阶段而无法完成美方学业者,可回到我校继续修完其余课程。符合毕业及学位授予条件者,可颁发我校护理学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具备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和扎实的专业英语知识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在国内外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护理对外交流的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人体形态学、健康评估、人际沟通、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病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综合英语、高级英语、专业英语、英语写作、医学英语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获得国际资格证书以后,主要在国外医院及诊所从事相应的护理工作,或凭美方学位继续深造,也可在国内医疗机构及护理教学机构及各类涉外部门从事护理临床、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等工作。
注意:从医药人才和就业工作岗位要求的特殊性考虑,报考该专业要求女生身高达到155cm(含)以上、男生165cm(含)以上,不符条件者不予录取。
(二十)助产学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二批
助产学专业是依托于护理学专业的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专业,专业知识基于护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重点涵括产前、产时、产后多个阶段,学生就业后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孕产妇及新生儿。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较系统的助产学、中医学及相关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从事助产实践的临床能力和中医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具备中医临床护理思维、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与科研、助产以及妇幼保健工作的、具有中医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助产人文关怀、助产学(含助产技能)、妇幼保健学、新生儿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危急重症护理学、健康评估、中医护理学、中医临床护理学(妇、产、儿科篇)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助产、护理、母婴保健等工作。
注意:从医药人才和就业工作岗位要求的特殊性考虑,报考该专业要求:1.女生身高达到155cm(含)以上、男生165cm(含)以上。2.仅招收女生。不符以上条件者不予录取。
(二十一)中药学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我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学校1964年开始中药学专业学历教育,1975年开设大专班,1977年开始本科教育,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5年获自治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2017年完成国家本科专业认证,中药学科2018年获批自治区级一流学科,2019年获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开设本科教育以来,适应时代发展、国家与地方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为广西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大健康产业发展,培养中医药国际化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较为系统的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中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并且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和壮医药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中医药传承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够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药学服务、研究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经营与销售、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临床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学、药事管理与法规。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与中药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药品检验与管理机构、各级各类医院药剂科和药品经营企业工作。
(二十二)药学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我校于2000年开设药学本科专业。学校自设药学专业本科教育以来,适应国家与地方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培养服务于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大健康产业发展,服务于广西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在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领域,从事药物发现和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指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格健全、良好的科学和职业素养,掌握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并且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并且具有一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和壮医药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社会能力,具备传承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药学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和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生物化学(含分子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方向:药学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药品检验与管理机构、各级各类医院药剂科和药品经营企业工作。
(二十三)药学(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一批
药学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专业是依照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药集团广西白云山盈康药业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实施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该专业充分利用大学办学的丰富经验、利用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优势、利用重点龙头企业的社会资源,采取“1.5+1.5+1”合作培养方式;学生第一、二、三学期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就读,第四、五、六学期在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第七、八学期在广西中医药大学指导下前往广药集团广西白云山盈康药业有限公司完成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三方的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课程、技术标准、实训基地、网络资源等教育教学资源实现高效共享,共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格健全、良好的科学和职业素养,掌握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并且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并且具有一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和壮医药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社会能力,具备传承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业且考试成绩合格,发给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证,达到绩点要求发给广西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证。
专业主干课程:生物化学(含分子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与法规。
就业方向:药学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和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
(二十四)制药工程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二批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创办于2002年,是广西早的制药工程专业,该专业是综合运用化学、药学(含中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研究解决药品规范化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工程、质量与管理等问题。我校拥有具备化学化工、制药、药学和中药学等教育背景的专业教师,拥有较为齐全的课程实验室,拥有符合现代GMP标准的提取分离车间、炮制车间、制剂车间,拥有历史悠久的校办制药厂作为生产实习基地,根据学校中药制药的办学特色,培养从事药品制造等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制药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中医药(壮医药)知识,具有综合应用知识和现代技术工具分析和解决制药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好实践能力,能在药物研究和医药设计机构、药物生产和流通企业、药品监督管理和检验从事药物的研制、开发、生产、工艺改进、应用研究、质量控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中药药剂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机械基础与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制药原理与设备。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类制药行业、药品经营企业、药物研究机构、药物检验机构、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药物制剂的制备、药物分析、药物合成、药物生成、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二十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二批
我校于2007年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拥有专业教师23人,拥有专业实验室4个,基础实验室5个,先后与8个三甲医院和IT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立足于中医药院校,在课程、实践教学及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均体现出中医特色,突显中医背景和文化底蕴。教学实践环节围绕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医药企业、卫生行政管理等部门的信息管理活动开展,实习内容紧密结合医药卫生信息工程,引入IT企业信息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开设以来毕业生就业前景好。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系统化管理思想,掌握较为系统的信息工程知识、管理学知识和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系统的医药信息系统管理能力、大数据处理及定量分析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在各级医药卫生部门或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以及大数据分析处理等工作,也可以在IT行业从事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网络系统集成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医学信息学、医学统计学及SPSS软件应用、医学数据挖掘、管理学原理、信息资源管理、中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等。
就业方向:各级医院、医学研究机构、医药院校和医药卫生管理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工作,也可以在IT行业从事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集成等工作。
(二十六)健康服务与管理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二批
本专业为2019年设立的新办本科专业,设健康服务管理方向和医药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报到入学后即按学校组织的时事政治考核成绩并结合学生意向分为健康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管理班)和健康服务与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班),按不同专业方向培养。
健康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管理班)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健康服务管理班)是本着国家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理念,突出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特色,前期重中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理论教育,后期强化健康服务与管理技能,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现代健康理念,健康服务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及基本的中医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学、信息学知识,掌握健康服务与管理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各级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和大健康产业、中医药、健康体检、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业、保险公司等领域从事健康检测、评估、干预等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学基础、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全科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健康管理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健康信息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学、管理学原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健康保险学、妇幼保健学、卫生保健伦理学、卫生法学等。
就业方向:各级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和大健康产业、中医药、健康体检、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业、保险公司等领域。
(二十七)健康服务与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班)
健康服务与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班)将沿袭学校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兼备医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有志于从事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本专业方向前期着重管理学、医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理论教育,后期强化医药卫生事业管理技能,重视学生政策法规认知度与医药卫生管理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现代健康理念,健康服务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和“健康广西”建设需要,掌握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基本知识,具备现代管理学和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管理技能,具有初步的卫生政策制定与执行能力,毕业后能在各级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学教育科研单位、健康服务机构、医药企业及其他公共服务性企业等领域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
工作的“医学+管理学”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健康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医疗保险学、卫生监督学、卫生政策学、临床医学概论、流行病学、卫生管理统计及软件应用、公文写作、卫生管理科研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从事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及其他综合管理工作。
(二十八)食品质量与安全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广西录取批次:本科第二批
我校于2014年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是广西区内唯一具有医药背景的工科食品专业。学校立足广西,服务广西,紧紧围绕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和当前大健康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广西与东盟经济建设的规划,办学突出中医药特色,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经过多年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已全面提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热爱食品科学事业,有较为系统的化学、生物学及中医中药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分析以及食品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且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相关食品及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及保健食品生产、分析检测、质量安全控制、安全评价、质量认证、监督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卫生与安全、食品工程原理、功能性食品设计、食品化学、食品检验与分析、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保健食品工艺学、中药保健与营养等。
就业方向:相关食品及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及保健食品生产、分析检测、质量安全控制、安全评价、质量认证、监督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答案来源于:2021年广西中医药大学招生简章
2021年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专业介绍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