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已解决问题

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海洋与大气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

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海洋与大气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1-09-25 11:14:00 解决时间:2019-11-07 09:30

满意答案

六、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

1.吴立新 联系方式:0532-82032852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与气候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与气候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1.发现温室气体增暖将显著增加东太平洋厄尔尼诺的振幅和发生频率;

2.发现即使达到《巴黎协定》约定的1.5度增暖,极端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仍将持续增加约100年;

3.系统地提出了热带三大洋海-气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框架。2017-2019年在Science、Nature、NatureClimateChange等SCI源刊共发表论文37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8200万,2016-2020)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0万,2015-2019)

3.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1622万,2017-2019)

2.李建平 联系方式:ljp@***.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气候动力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121篇,其中SCI论文111篇,CSCD论文8篇。编、译著2部。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12次,担任分会主席或大会共同主席20次。

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动力学与可预报性、东亚季风动力学及其预测等,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系统性创新成果,并成功用于业务预测,对气候动力学的发展和推动业务预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气候动力学和可预报性方面:建立了非定常外强迫下气候的全局分析理论;创建了定量度量可预报性期限的非线性局部李雅普诺夫指数(NLLE)理论;提出了优数值积分的逐步调整法。在东亚季风变化机理和预测方面:揭示了环状模影响东亚季风的机理,从高中低纬相互作用角度,提出了东亚夏季风预测模型,成功用于业务预测。

研究成果被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中国气象局等业务部门使用,为业务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成果被Nature评为亮点、以及被NatureGeoscience杂志特别报道。提出的NLLE可预报性理论、东亚夏季风预测模型等成果被Elsevier出版的《大气科学百科全书·第二版ENCYCLOPEDIAOFATMOSPHERICSCIENCES》收录。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3)、其他奖励10余次。

在研项目及经费: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气候动力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121篇,其中SCI论文111篇,CSCD论文8篇。编、译著2部。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12次,担任分会主席或大会共同主席20次。

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动力学与可预报性、东亚季风动力学及其预测等,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系统性创新成果,并成功用于业务预测,对气候动力学的发展和推动业务预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气候动力学和可预报性方面:建立了非定常外强迫下气候的全局分析理论;创建了定量度量可预报性期限的非线性局部李雅普诺夫指数(NLLE)理论;提出了优数值积分的逐步调整法。在东亚季风变化机理和预测方面:揭示了环状模影响东亚季风的机理,从高中低纬相互作用角度,提出了东亚夏季风预测模型,成功用于业务预测。

研究成果被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中国气象局等业务部门使用,为业务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成果被Nature评为亮点、以及被NatureGeoscience杂志特别报道。提出的NLLE可预报性理论、东亚夏季风预测模型等成果被Elsevier出版的《大气科学百科全书·第二版ENCYCLOPEDIAOFATMOSPHERICSCIENCES》收录。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3)、其他奖励10余次。

在研项目及经费:

1. 2019.08-2021.12:主持基本科研业务费关键核心技术项目课题“热带太平洋观测关键区的动态设计及海洋大数据融合同化”(立项编号:),109万元;

2. 2017.01-2022.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北极与热带系统协同影响欧亚大陆极端事件的机理”(立项编号:41790474),385万元;

3. 2017.01-2020.06:主持国土资源部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太平洋-印度洋与亚洲季风的相互影响”(立项编号:GASI-IPOVAI-03),1445万元;

4. 2016.07-2021.06: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外部强迫和内部变率在全球变暖停滞中的作用”(立项编号:2016YFA0601801),650万元;

5. 2016.01-2022.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扰动位能在东亚夏季风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可预报性”(立项编号:41530424),283.78万元。

3.罗义勇 联系方式:yiyongluo@***.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1)YingyingWang,YiyongLuo,JianLu,andFukaiLiu,2019:ChangesinENSOamplitudeunderclimatewarmingandcooling.ClimateDynamics,https://***/10.1007/s00382-018-4224-1.

(2)FeiShi,YiyongLuo,andLixiaoXu,2018:Volumeandtransportofeddy-trappedmodewatersouthofKuroshioExtension.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Oceans,doi:10.1029/2018JC014176.

(3)YiyongLuo,FukaiLiu,andJianLu,2018:ResponseoftheequatorialPacificthermoclinetoclimatewarming.OceanDynamics,68:1419-1429.https://***/10.1007/s10236-018-1209-x.

(4)YiyongLuo,JianLu,FukaiLiu,andOluwayemiGaruba,2017:TheroleofoceandynamicalthermostatindelayingtheElNiño-likeresponseovertheequatorialPacifictoclimatewarming.JournalofClimate,30:2811-2827,doi:10.1175/JCLI-D-16-0454.1.

(5)FukaiLiu,YiyongLuo,JianLu,andXiuquanWan,2017:ResponseofthetropicalPacificOceantoElNiñoversusglobalwarming.ClimateDynamics,48:935-956,doi:10.1007/s00382-016-3119-2.

在研项目及经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6002,海洋涡旋对太平洋副热带经向环流圈年代际变化的调整作用,2017/01-2020/12,72万元,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6006,海洋涡旋在亚南极模态水形成和输运过程中的作用,2020/01-2023/12,62万元,在研,主持。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A0605702,海洋动力过程在南大洋热量吸收和输运中的作用,2018/05-2023/04,240万,在研,主持。

4.傅 刚 联系方式:fugang@***.cn 招生专业: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气象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近三年主要从事海上爆发性气旋的研究,2018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大西洋爆发性气旋的研究”。在本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太平洋上爆发性气旋发展机理的研究”(41275049)资助下已经毕业博士研究生3人,毕业硕士研究生8人。2018年出版《海洋气象学》一书,2019年已经发表论文4篇。2019年9月29日至10月4日参加国际19thCycloneWorshop,交流了学术思想。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大西洋爆发性气旋的研究”(41775042),经费80万元。

近三年主要从事海上爆发性气旋的研究,2018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大西洋爆发性气旋的研究”。在本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太平洋上爆发性气旋发展机理的研究”(41275049)资助下已经毕业博士研究生3人,毕业硕士研究生8人。2018年出版《海洋气象学》一书,2019年已经发表论文4篇。2019年9月29日至10月4日参加国际19thCycloneWorshop,交流了学术思想。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大西洋爆发性气旋的研究”(41775042),经费80万元。

5.黄菲 联系方式: huangf@***.cn

招生专业:气象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主要研究方向:气候动力学,极地气象与气候,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近三年(2016-2019)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12篇 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围绕中国极端天气气候对全球增暖和北极快速变化的区域响应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揭示了中国冻雨和极端低温等极端天气气候变化与北极海冰快速变化的影响机理。

在研项目及经费:

招生专业:气象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主要研究方向:气候动力学,极地气象与气候,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近三年(2016-2019)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12篇 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围绕中国极端天气气候对全球增暖和北极快速变化的区域响应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揭示了中国冻雨和极端低温等极端天气气候变化与北极海冰快速变化的影响机理。

在研项目及经费:

1)2016.1-2019.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极放大的关键区反馈机理及其对东亚气候的影响”(41575067),83.26万元

2)2019.7-2024.6: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影响北极未来变化趋势的关键过程、情景与效应”(课题编号:2019YFA06007004),321万元

6.李春 联系方式:lichun7603@***.cn

招生专业: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预测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揭示ENSO影响南海海温的年代际变化;全增增暖1.5C背景下PDO和NPGO的变异特征及其三维空间结构;西风急流波导在中国南方冬季降水中的作用。

在研项目及经费:

全球增暖1.5度下年代际变化机理、预测及碳排放路径,85万

物理海洋与气候(二期),20万

招生专业: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预测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揭示ENSO影响南海海温的年代际变化;全增增暖1.5C背景下PDO和NPGO的变异特征及其三维空间结构;西风急流波导在中国南方冬季降水中的作用。

在研项目及经费:

全球增暖1.5度下年代际变化机理、预测及碳排放路径,85万

物理海洋与气候(二期),20万

7.郑小童 联系方式:zhengxt@***.cn

招生专业: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10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包括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招生专业: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10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包括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南北半球气候不对称变化对ENSO的调制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经费75万元。

2.南大洋表层增暖迟滞成因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项目经费,270万元。

8.盛立芳 联系方式:0532-66782083

招生专业: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大气环境,海-气边界层物理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欧亚大陆对流层中高层环流异常对中国冬季区域性雾霾有重要影响。

在研项目及经费:

2个基金项目,2个军队项目,经费约150万

招生专业: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大气环境,海-气边界层物理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欧亚大陆对流层中高层环流异常对中国冬季区域性雾霾有重要影响。

在研项目及经费:

2个基金项目,2个军队项目,经费约150万

9.吴克俭 联系方式:0532-66782270/kejianwu@***.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浪与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发表SCI论文6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浪与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发表SCI论文6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80万元

10.鲍献文 联系方式:0532-66781827

招生专业: 物理海洋学、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

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环流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致力于我国陆架海、近海与海湾的水动力与物质输运方面的研究。在我国陆架-近海环流、近海-海湾潮动力学、陆架波动等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在渤海环流、黄海暖流、南海沿海流等陆架-近海环流结构及其机制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同时发展并建立了适应陆架-近海-海湾的精细化数值预测模型系统,合作研发了近海-海湾泥沙输运耦合模型、污染物输运及水质生态耦合模型等,并形成了以近海-海湾研究特色、集水动力-泥沙-污染物运移多过程耦合研究方向;通过开展近海-海湾水动力和物质(泥沙、污染物)输运的过程观测、机理研究和模型研制工作,组建了一支在我国海湾动力与环境研究方面的技术优势团队,并参与世界港湾研究计划。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海洋工程技术奖。

在研项目及经费:

目前承担了国家重点基金、海湾973项目、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以及海洋能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2项,科研经费5000万。

招生专业: 物理海洋学、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

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环流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致力于我国陆架海、近海与海湾的水动力与物质输运方面的研究。在我国陆架-近海环流、近海-海湾潮动力学、陆架波动等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在渤海环流、黄海暖流、南海沿海流等陆架-近海环流结构及其机制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同时发展并建立了适应陆架-近海-海湾的精细化数值预测模型系统,合作研发了近海-海湾泥沙输运耦合模型、污染物输运及水质生态耦合模型等,并形成了以近海-海湾研究特色、集水动力-泥沙-污染物运移多过程耦合研究方向;通过开展近海-海湾水动力和物质(泥沙、污染物)输运的过程观测、机理研究和模型研制工作,组建了一支在我国海湾动力与环境研究方面的技术优势团队,并参与世界港湾研究计划。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海洋工程技术奖。

在研项目及经费:

目前承担了国家重点基金、海湾973项目、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以及海洋能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2项,科研经费5000万。

11.江文胜 联系方式:0532-66782977/wsjang@***.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浅海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浅海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1)获得了模型海域变湍粘系数下的三维潮流解析解。2)在狭长海湾中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地形陡峭度决定拉格朗日余流的分布结构。3)建立模型海湾中三维潮致拉格朗日余流控制方程组的数值求解方法,发现斯托克斯漂的湍粘性效应项是余流生成的主控因素。4)实现水槽中三维潮致拉格朗日余流的PIV直接测量。5)建立湾内增水分布形态分类的定量化方法,并解释了湛江湾内风暴潮增水形态的形成机制。6)数值研究了未来50年青岛沿岸风暴潮增水的情景,应用到适应气候变化研究中。

主要在研项目:

主要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湍流非线性对拉格朗日余流的影响研究,76万;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街区尺度的城市风暴潮漫滩数值预报系统的研究,100万。

12.赵栋梁 联系方式:0532-66782362/dlzhao@***.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气边界层过程与海洋遥感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探讨了大气稳定性对海-气界面通量的影响,分析了从低风速到高风速的海面拖曳系数影响机制,讨论了海浪能量耗散、湍动能耗散率和气体交换速率之间的关系。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浅水情形下波浪对大气和海洋底边界层的影响(41876010),直接经费62万元。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气边界层过程与海洋遥感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探讨了大气稳定性对海-气界面通量的影响,分析了从低风速到高风速的海面拖曳系数影响机制,讨论了海浪能量耗散、湍动能耗散率和气体交换速率之间的关系。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浅水情形下波浪对大气和海洋底边界层的影响(41876010),直接经费62万元。

13.兰健 联系方式:0532-66781820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与气候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分析了南海深层环流的主要特征,揭示了该气旋式环流的驱动力来源于吕宋海峡的深水溢流,并基于位势涡度积分约束解释了该驱动机制。分析了南海深层环流和吕宋海峡深水溢流的季节变化特征,揭示了南海深层环流季节变化的信号来源于吕宋海峡深水溢流,而非上层海洋的季节变化。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印度洋副热带模态水年际变化特征及机制研究”,经费85万。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与气候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

分析了南海深层环流的主要特征,揭示了该气旋式环流的驱动力来源于吕宋海峡的深水溢流,并基于位势涡度积分约束解释了该驱动机制。分析了南海深层环流和吕宋海峡深水溢流的季节变化特征,揭示了南海深层环流季节变化的信号来源于吕宋海峡深水溢流,而非上层海洋的季节变化。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印度洋副热带模态水年际变化特征及机制研究”,经费85万。

14.陈学恩 联系方式:xchen@***.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研究方向:海洋环流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系统揭示了南海内潮、内孤立波生成、传播的三维性特征,定量刻画了大振幅高模态内孤立波的浅化及其伴随的非线性变化过程;同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开展了其他中尺度海洋动力学过程研究。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研究方向:海洋环流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系统揭示了南海内潮、内孤立波生成、传播的三维性特征,定量刻画了大振幅高模态内孤立波的浅化及其伴随的非线性变化过程;同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开展了其他中尺度海洋动力学过程研究。

1)Yuan,Grimshaw,Johnson,ChenXueen,2018,ThePropagationofInternalSolitaryWavesoverVariableTopographyinaHorizontallyTwo-DimensionalFramework.JPO,Vol48,P283-300.

2)ShengquanTang,HansvonStorch,andXueenChen,Atmosphericallyforcedregionaloceansimulations:Scale-dependencyofthesignal-to-noiseratio,JPO,2019

3)ZENGZhi,CHENXueen,YUANChunxin,TANGShengquan,CHILequan,Anumericalstudyofgenerationandpropagationoftype-aandtype-binternalsolitarywavesinthenorthernSouthChinaSea,ActaOceanologicaSinica,2019.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课题“规范化海上试验技术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构建(2016年9月2020年12月)”,负责人,(编号:2016YFC1401301),601万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课题“规范化海上试验技术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构建(2016年9月2020年12月)”,负责人,(编号:2016YFC1401301),601万

15.吕咸青 联系方式:66782971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近3年在数值模型与观测资料的有机结合及观测资料分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对传统调和分析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非平稳潮汐调和分析方法(EHA);并将其应用于验潮站资料、内潮潜标观测资料和河流潮汐资料的分析中,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和关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顶尖和权威)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Oceans,JournalofAtmosphericandOceanicTechnology,OceanModelling,Deep-SeaResearchI,ContinentalShelfResearch,Estuarine,CoastalandShelfScience,JournalofMarineSystems,TellusA:DynamicMeteorology&Oceanography,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等发表论文26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402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6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806214)。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近3年在数值模型与观测资料的有机结合及观测资料分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对传统调和分析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非平稳潮汐调和分析方法(EHA);并将其应用于验潮站资料、内潮潜标观测资料和河流潮汐资料的分析中,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和关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顶尖和权威)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Oceans,JournalofAtmosphericandOceanicTechnology,OceanModelling,Deep-SeaResearchI,ContinentalShelfResearch,Estuarine,CoastalandShelfScience,JournalofMarineSystems,TellusA:DynamicMeteorology&Oceanography,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等发表论文26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402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6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806214)。

16.赵玮 联系方式: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内波混合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基于自主研发的系列深海潜标,在南海成功布放系列潜标400套次,目前在位潜标42套,构建了国际上规模大的区域海洋观测系统—南海潜标观测网,形成了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长期连续组网观测能力。

开展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相互作用研究工作,提升了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现象与机理认知水平。基于南海潜标观测网长期连续观测数据,以南海内波与深海环流为核心,以混合、中尺度涡等动力过程为纽带,开展了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观测研究。在内波方面,系统建立了南海东北部内孤立波的生成、传播、演变及消亡全过程的特征及规律,捕捉到了迄今为止全球海洋大振幅(240米)内孤立波,探究了ENSO、黑潮入侵、中尺度涡对内孤立波的调控机制;在深层环流方面,探明了巴士海峡深水瀑布的水源特征,精细刻画了巴士海峡深水瀑布的空间结构、时间变异及流量特征,证实了南海深层西边界流的存在并发现其显著的90天周期振荡特征。基于上述成果,2016年来在JPO等国际顶尖及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7篇(通讯9篇),提升了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认知水平。

基于南海内孤立波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及取得的南海内孤立波的生成-传播-演变-消亡规律与机理等系列研究成果,创新研发了“南海内波预警预测系统”,并在海军指挥及一线部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基于多年运行情况,2018年海军水文气象中心评价该系统“开启了我军南海内波的日常业务化预报,在我军乃至我国尚属首次,填补了我军海洋环境业务化保障领域的空白…在保障我军潜艇在水下航行安全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研项目及经费: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内波混合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基于自主研发的系列深海潜标,在南海成功布放系列潜标400套次,目前在位潜标42套,构建了国际上规模大的区域海洋观测系统—南海潜标观测网,形成了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长期连续组网观测能力。

开展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相互作用研究工作,提升了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现象与机理认知水平。基于南海潜标观测网长期连续观测数据,以南海内波与深海环流为核心,以混合、中尺度涡等动力过程为纽带,开展了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观测研究。在内波方面,系统建立了南海东北部内孤立波的生成、传播、演变及消亡全过程的特征及规律,捕捉到了迄今为止全球海洋大振幅(240米)内孤立波,探究了ENSO、黑潮入侵、中尺度涡对内孤立波的调控机制;在深层环流方面,探明了巴士海峡深水瀑布的水源特征,精细刻画了巴士海峡深水瀑布的空间结构、时间变异及流量特征,证实了南海深层西边界流的存在并发现其显著的90天周期振荡特征。基于上述成果,2016年来在JPO等国际顶尖及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7篇(通讯9篇),提升了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认知水平。

基于南海内孤立波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及取得的南海内孤立波的生成-传播-演变-消亡规律与机理等系列研究成果,创新研发了“南海内波预警预测系统”,并在海军指挥及一线部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基于多年运行情况,2018年海军水文气象中心评价该系统“开启了我军南海内波的日常业务化预报,在我军乃至我国尚属首次,填补了我军海洋环境业务化保障领域的空白…在保障我军潜艇在水下航行安全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研项目及经费:

1.2016.09-2020.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402600,"两洋一海"重要海域海洋动力环境立体观测示范系统研发与试运行,主持,3900万元;

2.2017.01-2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6011,南海北部深层环流时空结构及其变异机理,主持,86万元;

3.2019.01-202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858203,西太平洋典型地貌下深层边界环流与沉积输运,主持,253万元;

4.2019.01-2023.12,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关键动力过程及**应用,主持,500万元;

5.2018.01-2018.12,“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南海潜标*******处理(2018年度),主持,300万元;

6.2018.01-2018.12,“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东印度洋*******资料整编(2018年度),主持,300万元。

17.杨庆轩 联系方式:yangqx@***.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内波混合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南海及毗邻海域混合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异特征,诱发混合的不同机制。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6009,吕宋海峡区域中尺度涡调制跨等密度面混合的机制研究,2016/01-2019/12,81.4万元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内波混合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南海及毗邻海域混合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异特征,诱发混合的不同机制。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6009,吕宋海峡区域中尺度涡调制跨等密度面混合的机制研究,2016/01-2019/12,81.4万元

18.史久新 联系方式:shijiuxin@***.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极地海洋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极地海洋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1)利用潜标实测数据证实上升到陆架上的暖水能够被卷挟到表层,从而减弱南极沿岸冰间湖中的海冰生成过程。

(2)分析近20年来南极中层水的长期变化特征,研究其变化原因。

在研项目及经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南大洋关键海洋动力过程的观测研究(2018-2022)”,经费60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极普里兹湾东部冰间湖变化及其对陆架水的影响(2020-2023)”,经费65万元。

19.王彩霞 联系方式:cxwang@***.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内波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对海洋内波进行观测、实验、遥感、理论研究,取得成果已发表如下: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内波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对海洋内波进行观测、实验、遥感、理论研究,取得成果已发表如下:

***,C.*,***,J.C.BdaSilva,2019.StudiesofInternalWavesintheStraitofGeorgiaBasedonRemoteSensingImages,RemoteSens. 11(1),96,https://***/10.3390/rs11010096.

2.Li,L.,R.Pawlowicz,****,2018.SeasonalvariabilityandgenerationmechanismsofnonlinearinternalwavesintheStraitofGeorgia,J.Geophys.Res.Oceans. 123,5706-5726,https://***/10.1029/2017JC013563.

***,C.*andR.Pawlowicz,2017,Internalwavegenerationfromtidalflowexitingaconstrictedopening,J.Geophys.Res.Oceans,122,110–125,doi:10.1002/2016JC011765.

在研项目及经费:

近表面大振幅非线性内波的观测与实验研究,85.16万。

在研项目及经费:

近表面大振幅非线性内波的观测与实验研究,85.16万。

20.陈显尧 联系方式:chenxy@***.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与气候变化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围绕海洋年代际变异机制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开展了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对全球气候影响作用、格陵兰岛冰盖变化及其对全球海平面的影响、北极快速变化机制等问题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Nature、NatureClimateChange、ClimateDynamics等杂志。

在研项目及经费:

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4项,总经费500万(2019-2024)。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与气候变化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围绕海洋年代际变异机制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开展了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对全球气候影响作用、格陵兰岛冰盖变化及其对全球海平面的影响、北极快速变化机制等问题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Nature、NatureClimateChange、ClimateDynamics等杂志。

在研项目及经费:

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4项,总经费500万(2019-2024)。

21.王伟 联系方式:0532-82032366

招生专业: 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 大洋环流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招生专业: 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 大洋环流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1、 利用实验室实验,发现热盐环流的大尺度形态特征,明确位势涡度的控制地位。

2、 从理论出发,得到大尺度热盐环流稳定态的非线性解。

3、 从理论出发,得到热盐环流的内在振荡机制。

4、 观测和理论结合,发现台风通过与海洋中尺度涡旋相互作用而加剧全球变暖的正反馈机制。

在研项目及经费: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国际合作 120万

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标 50万

在研项目及经费: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国际合作 120万

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标 50万

22.林霄沛 联系方式:linxiaop@***.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近3年围绕海洋动力过程及其气候效应,在北大西洋翻转流变异机制、太平洋模态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黑潮环流动力学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发表论文20余篇,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辨识与机理研究 2510万元。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近3年围绕海洋动力过程及其气候效应,在北大西洋翻转流变异机制、太平洋模态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黑潮环流动力学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发表论文20余篇,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辨识与机理研究 2510万元。

23.陈朝晖 联系方式:chenzhaohui@***.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海洋观测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揭示了全球赤道流分叉垂向结构机制;阐明全球变暖背景下低纬度西太平洋海洋环流变化特征;构建完善中纬度黑潮延伸体浮潜标观测系统;新型海洋移动观测平台如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漂流式波浪浮标等进入到科学应用阶段。

在研项目及经费:

物理海洋,105万;水下移动观测平台关键技术:443万;黑潮延伸体观测示范分系统:450万;低纬度西边界流变异机理:150万。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海洋观测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揭示了全球赤道流分叉垂向结构机制;阐明全球变暖背景下低纬度西太平洋海洋环流变化特征;构建完善中纬度黑潮延伸体浮潜标观测系统;新型海洋移动观测平台如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漂流式波浪浮标等进入到科学应用阶段。

在研项目及经费:

物理海洋,105万;水下移动观测平台关键技术:443万;黑潮延伸体观测示范分系统:450万;低纬度西边界流变异机理:150万。

24.张钰 联系方式:0532-82032071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大洋环流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利用实验室实验,发现热盐环流的大尺度形态特征,明确位势涡度的控制地位。从理论出发,得到大尺度热盐环流稳定态的非线性解。从理论出发,得到热盐环流的内在振荡机制。观测和理论结合,发现台风通过与海洋中尺度涡旋相互作用而加剧全球变暖的正反馈机制。

在研项目及经费: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大洋环流”,150万

深层斜压环流基本规律的实验研究,70万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大洋环流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利用实验室实验,发现热盐环流的大尺度形态特征,明确位势涡度的控制地位。从理论出发,得到大尺度热盐环流稳定态的非线性解。从理论出发,得到热盐环流的内在振荡机制。观测和理论结合,发现台风通过与海洋中尺度涡旋相互作用而加剧全球变暖的正反馈机制。

在研项目及经费: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大洋环流”,150万

深层斜压环流基本规律的实验研究,70万

25.马晓慧 联系方式:0532-82031353 /maxiaohui@***.cn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招生专业: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对于中尺度西边界流区尤其是西北太平洋黑潮及其延伸体区域的中小尺度海气耦合,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已在国内知名SCI期刊上发表文章9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文5篇),其中在Nature主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篇,在JournalofClimate发表文章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两洋一海"区域超高分辨率多圈层耦合模式研发(2017YFC1404101), 332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黑潮延伸体区海洋中尺度涡对天气系统的影响(41776013),78.2万。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招生专业: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对于中尺度西边界流区尤其是西北太平洋黑潮及其延伸体区域的中小尺度海气耦合,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已在国内知名SCI期刊上发表文章9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文5篇),其中在Nature主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篇,在JournalofClimate发表文章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两洋一海"区域超高分辨率多圈层耦合模式研发(2017YFC1404101), 332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黑潮延伸体区海洋中尺度涡对天气系统的影响(41776013),78.2万。

26.张绍晴 联系方式:0532-82031355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地球系统多圈层耦合模式和同化,地球系统可预报性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气象学

主要研究方向:地球系统多圈层耦合模式和同化,地球系统可预报性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1)耦合气候模式(大气-海洋-海冰-陆面)资料同化及全球气候再分析研究;(2)耦合模式参数估计对可预报性的影响研究;(3)持续领导建设及改进全球首个耦合气候预报系统(GFDL/NOAA/美国),及区域高分辨率多圈层耦合预报系统(QNLM/中国)。

在研项目及经费: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两洋一海”区域超高分辨率多圈层耦合延伸期预测系统,1574万;

(2)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针对海气交界面关键物理过程的耦合模式及耦合资料同化研究,354万;

(3)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高效计算的集合卡尔曼滤波近似算法研究,68万;(4)青岛创新领军人才项目:100万元。

27.乔方利 联系方式: qiaofl@***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与气候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乔方利原创性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论,建立了首个实质性耦合的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FIO-COM,建立了新型海浪-潮流-环流耦合业务化预报系统,建立了考虑海浪飞沫等物理过程的新型台风模式FIO-AOW,建立了首个包含海浪的气候模式FIO-ESM,设计了超千万核的海洋模式高效并行算法。近三年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国家首届创新争先奖。

在研项目及经费:

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与气候动力学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乔方利原创性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论,建立了首个实质性耦合的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FIO-COM,建立了新型海浪-潮流-环流耦合业务化预报系统,建立了考虑海浪飞沫等物理过程的新型台风模式FIO-AOW,建立了首个包含海浪的气候模式FIO-ESM,设计了超千万核的海洋模式高效并行算法。近三年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国家首届创新争先奖。

在研项目及经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新型海洋与气候模式的发展,直接经费:1050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海洋环境动力学和数值模拟,直接经费:1622万元;

28.何广顺 联系方式: 022-24015299

招生专业: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资源管理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编制了全国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海域海岛动态监视监测、佛得角圣文森特岛海洋经济特区规划等,发布了我国海洋发展指数和国外海洋政策研究报告。

在研项目及经费:

全国“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0万元,全国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200万元,中国海岸带保护规划200万元。

招生专业: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资源管理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编制了全国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海域海岛动态监视监测、佛得角圣文森特岛海洋经济特区规划等,发布了我国海洋发展指数和国外海洋政策研究报告。

在研项目及经费:

全国“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0万元,全国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200万元,中国海岸带保护规划200万元。

29.余静 联系方式:0532-66782117

招生专业: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资源环境管理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在SCI等国际国内期刊发表学术文章11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本人经费60万元)、省部级课题1项(本人40万元)、国家海洋局课题3项(本人经费80万元);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本人经费10万元)、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本人经费2.3万元)。

编辑单位:海洋与大气学院

招生专业: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资源环境管理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在SCI等国际国内期刊发表学术文章11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

在研项目及经费: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本人经费60万元)、省部级课题1项(本人40万元)、国家海洋局课题3项(本人经费80万元);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本人经费10万元)、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本人经费2.3万元)。

编辑单位:海洋与大气学院

  技校网数据中心 2019-11-07 09:30

类似问题答案

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海洋与大气学院01-2022.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扰动位能在东亚夏季
5.2016.01-2022.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扰动位能在东亚夏季风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可预报性”(立项编号:41530424),283.78万元。3.罗义勇联系方式:yiyongluo@.cn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气象学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1)YingyingWang,YiyongLuo,Jia(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海洋与大气学院马晓慧联系方式:0532-82031353/maxiaohui@ouc.edu.cn
25.马晓慧联系方式:0532-82031353/maxiaohui@.cn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招生专业: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对于中尺度西边界流区尤其是西北太平洋黑潮及其延伸体区域的中小尺度海气耦合,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已在国内知名SCI期刊上发表文章9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文5篇),其中在Nature主刊作为第一作者(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海洋与大气学院综合考核总成绩
四、综合考核总成绩综合考核总成绩根据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计算得出,总成绩及任一项成绩出现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面试成绩=业务考核成绩×80%+外国语考核成绩×20%(面试成绩、业务考核成绩和外国语考核成绩均采取满分百分制)。综合考核总成绩=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各专业按录取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综合考核总成绩根据专(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海洋与大气学院万元
80万元10.鲍献文联系方式:0532-66781827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致力于我国陆架海、近海与海湾的水动力与物质输运方面的研究。在我国陆架-近海环流、近海-海湾潮动力学、陆架波动等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在渤海环流、黄海暖流、南海沿海流等陆架-近海环流结构及其机制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同时发(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海洋与大气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
六、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1.吴立新联系方式:0532-82032852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气象学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与气候动力学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气象学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与气候动力学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1.发现温室气体增暖将显著增加东太平洋厄尔尼诺的振幅和发生频率;2.发现即使达到《巴黎协定》(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海洋与大气学院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1622万,2017-2019)
3.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1622万,2017-2019)2.李建平联系方式:ljp@.cn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气象学主要研究方向:气候动力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21篇,其中SCI论文111篇,CSCD论文8篇。编、译著2部。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12次,担任分会主席或大会共同主席20次。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海洋与大气学院张钰联系方式:0532-82032071
24.张钰联系方式:0532-82032071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主要研究方向:大洋环流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利用实验室实验,发现热盐环流的大尺度形态特征,明确位势涡度的控制地位。从理论出发,得到大尺度热盐环流稳定态的非线性解。从理论出发,得到热盐环流的内在振荡机制。观测和理论结合,发现台风通过与海洋中尺度涡旋相互作用而加剧全球变暖的正反馈机制。在研项目及经费(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海洋与大气学院参考书目
五、参考书目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2247大气科学类专业综合(包括地球流体动力学、大气物理学和高等天气学)JosephPedlosky《GeophysicalFluidDynamics》,Springer-Verlag,1979,1987伍荣生著,《大气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2版,ISBN:7-04-010427-X盛裴轩,毛节泰,李建(阅读详细内容)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相关学校
招生信息与资讯
技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