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80余年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一)音乐舞蹈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8306 网址:http://ywxy.***.cn
音乐舞蹈学院的前身是恢复重建于1999年6月的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学、舞蹈表演、艺术教育、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7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学位授权点,音乐、学科教学(音乐)两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共计1360人。
音乐舞蹈学院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4人、国家一级演员3人、国家一级编导1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
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外聘专家10余人;特聘著名舞蹈家刀美兰为音乐舞蹈学院的客座教授。专任教师中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得者、中国原创歌曲大赛十大金曲(政府一等奖)获得者。
近年来,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编写教材、发表论文、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国家级、省级 以上奖项。在中国舞蹈“荷花奖”、CCTV 青年歌手大赛、中国好声音、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等)组织的技能比赛(展演)及合唱比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音乐 舞蹈学院师生都有出色的表现。2019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综合季军、团体表演铜奖、全国个人才艺奖。
音乐舞蹈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 ;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 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 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1.音乐学(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 作者。目前为省级一流专业,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 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 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 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2.音乐表演(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及演艺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 业植根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重视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 注重培养从事云南民族民间声乐、器乐表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丰 富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提供条件,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学校、培 训机构等部门从事音乐教学工作。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 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曲方面的基本训练,并为进一 步深造打下基础。根据侧重点不同,培养方向分为: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 戏曲音乐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等。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与舞蹈学类[含舞蹈学(师范)、舞蹈表演(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音乐与舞蹈学类[含舞蹈学(师范)、舞蹈表演(非师范)]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开设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教育课程,第二学年根据人才培养方案 进行分流培养。具体以学生成绩、志愿进行专业分流。
音乐与舞蹈学类[含舞蹈学(师范)、舞蹈表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 具备主要舞蹈种类表演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文化部门、社会舞蹈团体、专业文 艺表演团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4.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艺术涵养以及职业素养和形象气质,掌握航空服务学、艺术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航空业有关的政策和 法规,熟悉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流程和要求,掌握空中乘务、旅客运输、货物运输、 安全检查、地勤服务等专业技能,具备职业需要的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 变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艺术气质,能在航空业及其他行业从事服务和管理的 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美术 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0201 网址:http://msxy.***.cn
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师范)、绘画、书法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6个本科专业;有美术学、设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306人。
美术学院的“美术学一级学科”为校级一流学科,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美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发表论文,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国家级以上奖项。在“艺术设计大赛”、“教学技能比赛”以及各类美术展 览活动中,美术学院的师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美术学院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建有木版画工作室、石版画工作室、铜版画工作室、丝网版画工作室、木工工作室、金工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多媒体室等专业教学设施。
美术学院坚持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的办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 ;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 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1.美术学(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以培养美术专业基础教育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基础性和系统性的专业训练,以及传承性、服务性和实用性的培养特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绘画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 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 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美术教育必备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和绘画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 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教育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 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2.绘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以培养在专业艺术领域从事绘画创作、美术管理、艺术设计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艺术实践能力, 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绘画创作机构从事美术创作、策划和艺术实践工作的应用人才。本专业综合开设国画、油画和版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发掘和培养学生不同 画种的绘画基础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 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实践工作的能力。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3.书法学(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以培养书法专业基础教育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师范教育和专业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书法专业基础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书法专业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书法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的、合格的基础教育书法教师和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书 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书法基本技能,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 具有艺术实践能力,具备书法创作、书法理论分析、书法教学等能力,并为终身学习 打下坚实基础。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三)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三个本 科专业。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系统学习通识课程及学科基础课程,第二学年按照学 院分流实施方案中的办法和人数指标分流至上述三个专业学习。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1.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以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技能、文化传播、文化创意设计能力,具有国际 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应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 现代数字媒体实践能力,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 院校等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管理、实践工作的专门人才。
2.环境设计
本专业以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具备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专业技能和环境创意设计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 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 实践能力,能在环境空间设计机构、装饰设计领域和建筑规划工程行业从事公共空间 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景观与社区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同时具备项目策划 与经营管理、设计实践工作的专门人才。
3.产品设计
本专业以培养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具备文创产品设计、家具设计、民间手工艺产品设计能力,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工艺美术 基础及产品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产品设计相关企事业单 位、产品设计研发机构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实践工作,也能从事与 产品设计相关的信息设计、造型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专门人才。
(四)传 媒 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12965 网址:http://soc.***.cn
传媒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形成了以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 授权点为龙头,以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权点为支撑,以新闻学、传播学、学、 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编导等六个本科专业为基础,涵盖文、艺两大学科 门类,基础宽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
2018年3月,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建的“国际新闻传播学院”落地传媒学院,共建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多领域多层次合作,整合优势资 源,推动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相互贯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提升国际新闻传播人 才的培养质量。
学院在校学生1800余人,在职教职工64人,在职教职工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师资总数的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人,在读博士7人,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
学院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教育部舆情研究机制单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融合研究基地、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云南省媒介融合 与讯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华社经济社舆情与大数据研究基地,与云南日报报 业集团建有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人才培训中心、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大数据创新实验中心、与微想720云建有VR数字媒体联合实验室,学院建有音频实验室、视频实验室、多功能演播厅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虚拟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1600余万元。学院还与云南台、宜良电视台、昆明电视台、玉溪电视台等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1.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专门培养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民族学等多学 科知识与能力,能在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及 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 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 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台词训练、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新闻采访、文体播音、播音主持话语表达、 节目策划与制作、新闻学概论。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2.动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艺术素养,掌握动画、漫画设计创作、制作及相关 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国内外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从事动画、漫画的策划、创作、制作、传播、运营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培养模式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第一学年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夯实学生的基础,初步认知动画、漫画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二学年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并完成专业实践课程,掌握专业理论基础、专 业创意思维、专业技能表达等相关核心知识;第三学年根据自身能力结构和发展方向, 任意选修相关专业课程,强化项目设计过程中项目策划、项目制作、项目管理与运营 等行业规范;第四学年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完成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职业意识。
主干学科 :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专业课程:视听语言、二维动画基础、三维动画基础、动态速写、影视剪辑基础、摄影与叙事、绘画与叙事、概念设计、美术设计、分镜头设计、动作设计、插图设计、绘本创作、故事漫画创作、动漫衍生产品设计、三维模型制作、三维绑定与 动作、三维光照渲染、影视特效合成、三维粒子特效、新媒体交互动画、虚拟现实等。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3.编导(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编导专业致力于培养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节目及电影电视作品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了解学、新闻传播学、电影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创作规律,了解制作技术,接受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编导及 影视制作人才。
主干学科: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电影学。
主要专业课程: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基础、电视策划与文案写作、采访、影视布光、与新媒体概论、中外史、剧本创作基础、中外电视比较、录音艺术与声音剪辑、纪录片创作、微电影创作等。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五)体 育 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889 学院网址:http://tyw.***.cn
体育学院是云南省办学历史悠久的体育专业院系,其前身系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留下了宝贵的体育精神财富。梅贻琦、 张伯苓、蒋梦麟、马约翰等四位教育家和体育家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首席教授马约翰先生被称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张伯苓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学院现有职工10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32人,有海外经历教师10人。学院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2个学位授权方向,还有1个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体育学”。学院有体育教育(含校园足球人才)、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高原训练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 设项目,此外还有11个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12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基金项目8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荣获各类省级以上政府教学科研成果奖励80项,其他厅级科研奖励200余项。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专业自开设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院承担着 体育舞蹈裁判、体育舞蹈教师和体育舞蹈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和考核工作,是云南省 体育舞蹈教师人才培养基地。该专业开设至今曾多次派出专业学生代表学校和国家 远赴日本、缅甸、老挝等国家进行友好访问及展演交流活动,培养了国家体育总局(CDSF)国家青年队队员两名 ;此外该专业学生多次代表学校和云南省参加世界拉丁舞公开赛、CDSF全国锦标赛、CBDF全国锦标赛、CEFA全国大奖公开赛并在云南省各级体育舞蹈比赛中获得冠亚季军百余次;2019年1月该专业学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西班牙贝尼多姆市举办的2019WDSF西班牙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获得职业公开组第六名的好成绩。
健美操、啦啦操一直都是我校的优势项目。学校受聘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 操艺术体操分会云南省区秘书处,同时也是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两操专业委员会主任 单位,负责云南省区两操的推广、普及和竞赛。
1.舞蹈表演(体育舞蹈)(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以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首任,系统传授掌握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的技术体系、动作 语言、编排技法和专项职业技能,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系 统地掌握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专业理论与基础技术、技法,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 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协调发展,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能够 独立完成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项目教学训练和竞赛组织工作。学生进校后可选 择体育舞蹈专项或健美操啦啦操专项学习,学院按专项进行培养。
主干学科:艺术学、体育学、音乐学、舞蹈学。
主要课程:中国舞蹈史、舞蹈概论、音乐基础理论、教学法、舞蹈编排基础、芭蕾基础训练、舞蹈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科研方法、 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专项理论与实践等。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4.以上收费项目标准为2019年度收费标准,如有调整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当年制定的收费政策和核定标准执行。
5.我校本科学生实行学分制收费标准,按学年预收并按专业学费和学年实际修读课程的学分学费进行结算。相关详细信息请登录云南师范大学计划财务处网页查询:http://cwc.***.cn。
答案来源于:2020年云南师范大学艺术类招生简章
2020年云南师范大学艺术类简介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