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理论66.7%(100分)
1.“导论”部分
[1]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考试内容: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的形态。
考试要求:
能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考试内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考试要求:
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了解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特点。
2.“文学活动”部分
[1]文学作为活动
考试内容:活动与文学活动、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考试要求:
了解人类活动的性质、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及文学活动在人类生活活动中所处的位置。
理解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及其关系。
了解文学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
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了解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及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理论。
[2]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考试内容:文学的含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考试要求:
了解文学的两种含义及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
理解文学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性。
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掌握文学作为话语的五个要素。
[3]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考试内容: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考试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理解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问题。
理解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掌握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3.“文学创造”部分
[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考试内容: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考试要求:
(1)了解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2)理解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
(3)了解文学话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的区别。如何了解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4)了解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同特征。
(5)理解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特点。
(6)了解文艺理论史上人们对文学客体、文学创造主体的不同理解。
(7)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8)理解文学创造活动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9)如何理解作为主体的作家在文学创造中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
[2]文学创造过程
考试内容: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考试要求:
(1)了解文学创作的材料特征及其来源。
(2)了解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3)了解灵感和直觉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4)理解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
(5)理解文学创造物化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6)如何理解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
[3]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考试内容: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
考试要求:
(1)理解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它与科学真实、生活真实有什么不同。
(2)了解艺术概括的基本原则;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
(3)理解文学创作中的情感评价。
(4)了解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如何理解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5)如何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6)理解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7)阐明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诠释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的含义。
(8)如何理解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理解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及历史理性之间的关系。
(9)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10)如何理解“有意味的形式”。
4.“文学作品”部分
[1]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考试内容: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的体裁。
考试要求:
(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
(2)理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基本特征。
(3)理解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4)掌握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
(5)说明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的特征。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7)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考试内容: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典型、意境、文学意象。
考试要求:
(1)了解文学文本的基本层次。
(2)理解文学形象的特征。
(3)理解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理解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4)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
(5)理解文学意象的特征。
[3]叙事性作品
考试内容: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考试要求:
(1)理解叙事的特征。
(2)了解情节与事件的关系。
(3)了解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
(4)了解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5)理解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的意义。
(6)了解叙事作品中的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4]抒情性作品
考试内容:抒情界定、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抒情方式。
考试要求:
(1)理解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
(2)了解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
(3)如何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5]文学风格
考试内容: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风格的定义和内涵、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文学风格与文化。
考试要求:
(1)理解“风格即人”和“文如其人”的观点。
(2)理解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3)理解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
(4)了解风格的基本内涵。
(5)理解“风格是文体的高范畴和体现”。
(6)了解文学风格的特征。
(7)理解风格的审美价值。
(8)理解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
5.“文学消费与接受”部分
[1]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考试内容: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考试要求:
(1)了解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
(2)理解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的影响。
(3)了解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消费的意义。
(4)了解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不同。
(5)了解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
(6)了解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和联系。
(7)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
(8)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9)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价值诠释活动。
(10)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交流活动。
[2]文学接受过程
考试内容:文学接受的发生、文学接受的发展、文学接受的高潮。
考试要求:
(1)了解读者阅读期待视野是如何形成的。
(2)了解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
(3)、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
(4)了解隐含读者是如何形成的。
(5)理解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6)理解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
(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中的误解。
(8)理解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
[3]文学批评
考试内容: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文学批评的模式、文学批评的实践。
考试要求:
(1)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2)理解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3)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其两者的关系。
(4)掌握几种主要的传统批评模式和现代批评模式的特征。
(5)立足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论述文化批评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写作部分33.3%(50分)
阅读指定的一篇文章,就文章的立意、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2020年集美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文学理论与写作“文学消费与接受”部分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