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临床医学院与第二附属医院(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实行“院院合一”。学院现有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医儿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贵州省特色专业、贵州省一流专业。学院现有贵州省高等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基地、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中西医结合高级复合型临床人才培养基地和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贵州省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等平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5个,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16个;国家胸痛中心1个,类风湿中心1个,痛风中心1个。
拥有专业教师237名,有高级职称教师112人,博士47人,硕士学位98人,硕博比61.2%。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139人。拥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省管专家4人,省级名中医2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3人,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个;贵州省名中医及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1人,“千”层次人才10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培养对象2人;全国高等中医药学校“优秀青年”1人,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拔尖人才1人,“全国美中医”1人,“黔医人才”7人,贵州省百优医生5人、百优护士6人。近五年获各类科研项目334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3项、省部级项目24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国家级学会科学技术奖4项,省级学会奖12项;获得专利授权142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33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出版专著93部,其中主编19部;编写教材54部,其中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发表论文1502篇,其中SCI、EI26篇,核心论文146篇,普通论文1330篇。教师参加“全国中医药社杯”“全国黄帝内经大赛”分获二、三、优秀奖。
学院一向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获批国家级项目4项,厅局级以上项目17项,在全国“挑战杯”、“创青春”“远志杯”“创新、创意及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屡获佳绩。在“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单项一等奖、“贵州省大学生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1、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代码:1006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中医经典学习与传承基础上的中西医临床思维与能力的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系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结合诊疗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同时,结合地域特色,注重与有鲜明贵州特色的民族医药相融合,进行独具贵州特色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该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中西医临床类、中医类、针灸推拿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也可以到各类各级医疗机构或相关科研部门从事医疗、科研、管理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等。
学制学位:
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1010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掌握基础医学、检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医学检验技术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也可以在各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及检疫机构、血液中心、医学科研和教学等单位从事医学检验领域的临床、教学、科研、技术研发等工作。
主要课程:
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3、中医儿科学专业代码:100512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有较好的中国中医药文化底蕴,系统掌握中医、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中医儿科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具备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方法,了解中医药基本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中医儿科学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中医类、中西医临床类、针灸推拿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可到各类各级医疗机构或相关科研部门从事医疗、科研、管理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儿科学、诊断学基础等。
学制学位:
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三、基础医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的前身是贵阳中医学院基础部,始建于1984年,2011年9月更名为基础医学院。我院系全校大的教学单位,承担学校预科生及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目前有学生850人(其中2017级本科生743人、2019级预科生107人)
学院现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医临床基础、医史文献、医古文、解剖、生理、生化、微生物、药理、组胚等11个教研室,有中医实验室、形态实验室、功能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有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科教科、学生办公室、团总支等5个管理科室。现有教师190人(另有兼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44人。师资队伍中博士113人、硕士5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9人;有国家级名老中医1人,省级名老中医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有省级“千”层次人才6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2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学科带头人(含扶持学科)4人,校级学术带头人8人。有省级重点学科(含扶持学科)2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1个、厅局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厅局级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科研中心1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
近年来(近5年),我院科研项目不断实现新突破,组建了基础医学院公共科研平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0项,国家专利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厅局级科研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70篇,其中SC1收录论文3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72篇;教师主编、参编教材或专著126部。
学院紧紧把握“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三大战略,秉承“弘医立人、精诚至善”的院训精神,践行“严慈相济、知行合一”的师德观,结合祖国医学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立目标、爱专业、强基础、提素质”为学风理念,以“三基、三严、四早”为工作举措,把科学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贯穿于医学生培养全过程,逐步探索和构建青年中医成长成才“杏林之路”。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贵州省省直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贵州省省直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省直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当前,全院广大教职工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教学改革,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发挥民族医药优势,把对人才的培养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关键,按照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学校“申博”大业为中心,突出抓好以执业能力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和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把我校全面建成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1、医学实验技术(新)专业代码:1010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及医学实验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系统培养适应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技术快速发展需求,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实验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系统掌握医学分子诊断、检测及科研领域的实验技术及相关仪器使用、管理维护;具有创新能力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医学基础和实验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机能学实验、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遗传学、药理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仪器学、免疫学实验技术、实验仪器学、免疫学实验技术、医学微生物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医学实验管理与安全、细胞工程、组织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蛋白质化学技术、医学科研方法概论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针灸骨伤学院简介
针灸骨伤学院于2017年12月由原针灸推拿学院和原骨伤学院合并而成。学院组合后,形成一支集教学、临床、科研于一体二级学院,现有121人教职工,其中有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31人;博士40人,硕士5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9人。有“全国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4名,全国名老中医1名,省级名中医4名。
学院现有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针灸推拿学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贵州省示范专业、贵州省一流专业。有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有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贵州省中医(民族医)高级人才培养基地、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贵州省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教学团队、一流实验教学平台等平台。近五年主持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课题170余项,总经费2000余万元,获各级教学、科研成果奖9项。近十多年来,我院对外交流日益增加,到英国、德国、印度、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教学、医疗等学术交流活动,并承担英国、巴西等国外短期进修生的针灸推拿培训。
学院一向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获批国家级项目6项,厅局级以上项目18项,在全国“挑战杯”屡获佳绩,组建的针灸推拿机制研究及产品研发创新团队”2014年获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成为全国100支团队中唯一一所中医院校团队!
1、针灸推拿学专业代码:100502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具备较为系统的中医、针灸推拿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中医、针灸推拿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掌握必备的现代医学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方法,了解苗医药外治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中医和针灸推拿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的高级针灸推拿学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
学制学位:
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2、中医康复学(新)专业代码:100510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系统中西医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扎实的中医康复专业知识和诊疗技能、具备一定的现代康复医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疗养院、健康管理咨询机构、运动保健中心、各级运动队及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康复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中医康复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中医整脊学、中医康复医学概论、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康复评定学、康复疗法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学等。
学制学位:
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3、中医骨伤科学(新)专业代码:100513
培养目标:
本专业系2020年获得教育部批准的本科新专业,拥有三十余年以中医学(骨伤方向)进行招生的办学历史,本专业具有特色的专业文化及精神,力求于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和职业素养,拥有较系统的中医、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及知识,具备扎实的中医骨伤临床能力,具有中医思维及创新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骨伤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解剖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正骨学、中医骨病学、中医筋伤学、创伤急救等。
学制学位:
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五、护理学院简介
贵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成立于1999年,2012年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2015年开始招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护理学专业2008年成为省级示范专业;2012年获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护理学获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建设;2013年护理学获省教育厅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获省研究生卓越人才计划项目;2015年获省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卓越人才培养建设项目;2017年获省一流专业、一流教学管理团队、一流课程等四个项目立项;2019年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五年获省级科学进步奖4项;获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编、副主编(参编)“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30余部;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厅局级课题9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958篇;申请国家专利70项。2018年通过全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专项评估,在58所高校中排名第10。
学院现有基础护理、第一临床护理、第二临床护理、中医护理、人文护理等教研室和护理技能实训室。拥有两所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12所省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及云岩区康园老年公寓等四个挂牌的社区养老实训基地。拥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临床和实践并重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博士5人,兼职教师100余人。先后涌现出全国文教科委抗“非典”优秀工会干部、贵州省新长征青年突击手、贵州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科技工作者、贵州省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建功”标兵、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贵州省教学名师、贵州省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百优护士。
学院秉承“仁爱宽和、修己安人”的院训精神,坚持以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培养为核心,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厚基础、重人文、精技能、强中医”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展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形成了“5.12护理文化节”、“授帽仪式”、“中西医护理技能大赛”、“仁爱论坛”、“是书香能致远”、“护理知识竞赛”、“三进三联三助”、“护理礼仪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学院积极探索与境内外护理教育机构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目前,在学校已与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女子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与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签署“交换生护理训练营项目”协议的背景下,选派5名教师赴菲律宾圣保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每年将与圣保罗大学互派本科生短期交流。每年邀请实习基地的各家医院护理部主要领导和带教老师,举办临床教学研讨会。多次派出教师赴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四川大学护理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等学校进修交流。学院先后派出两批教师赴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学习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同时,遴选学生参加贵州省千人计划,赴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流学习。
近五年,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学位授予率98%以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在99%以上,就业率>96%。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项,获院级表彰达700人次、省级表彰100人次。在2018年中南杏林护理教育联盟中医护理综合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荣获团体“一等奖”、知识竞赛“一等奖”、耳穴埋豆法“一等奖”、拔罐法“二等奖”等荣誉。2016年和2019年,我院学生分别获得贵州省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佳人气奖,以及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贵州赛区选拔赛三等奖。
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以荣获全国卫生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的共产党员苏娟为代表,我院毕业奋战在“战疫”一线的有40余名护士。他们将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如穴位按摩、中医经络操、八段锦、艾灸等运用于患者的救治中。
1、护理学专业代码:1011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中医药护理事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具备较系统的护理学及相关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中医思维和中医护理实践能力,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能够面向我省民族地区服务,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护理学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药学院简介
药学院历史悠久,是贵州中医药大学早设立的系部之一。1975年设立中药系,1994年更名为药学系,2012年更名为药学院。现有教职工217人,其中博士135人、高级职称73人。拥有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共九个专业。我校于1974年成立中药学学科,1978年开设本科专业,1983年获国务院学位办首批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授予权,2007年中药学、药物制剂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中药学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4年“卓越中药师培养计划”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2017年中药学获批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和一流建设专业,同年12月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19年药学、药物制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三个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获评为省内一流建设专业。目前优势专业中药学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近五十年的发展,药学院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实现了质的突破和飞跃,立足贵州,发挥智力、人才和资源优势,已成为中药民族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1、中药学专业代码:1008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系统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民族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一定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达到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在中药教育、研究、管理、流通、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具备发展潜能的中药学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中药调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2、中药制药专业代码:100805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系统掌握中药制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少数民族医药特色,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传承传统中药制药相关理论技术及良好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用药安全意识,能够从事中药制备、中药新剂型与新辅料研究、中药制剂工艺与工程设计、中药药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制药化工原理、机械制图、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药分离工程、中药制药工艺学、中药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3、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代码:1008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专业基本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从事中药资源的调查、评价、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临床中药学、植物生理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中药生物技术、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产品与开发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4、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代码:100806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学习中草药资源分布、栽培、采收加工及鉴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受到系统的中草药专业的基本训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中草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在实现中药现代化领域中从事中药材栽培、药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经营管理、教学科研、资源开发和利用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与生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中药学、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保护学、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中药材加工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5、药学专业代码:1007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系统掌握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在药学领域从事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药物研究开发等工作,具有专业基本理论、药学服务和实践能力的药学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临床医学概论、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6、药物制剂专业代码:1007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行业需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系统掌握药物制剂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熟悉中医药相关学科基本知识以及我省民族医药特色,能从事药物制剂的工艺设计、制备生产、质量监控、研究开发、药品营销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药学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药化工原理、制剂工艺学、新药研发学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7、制药工程专业代码:0813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学、药学和工程基础知识,掌握制药工程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良好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职业道德,能够在制药工程领域从事生产过程管理、技术开发、产品研制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制药化工原理、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工业药剂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8、生物制药专业代码:0830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围绕贵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学校民族医药资源特色优势,培养系统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生物药物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生物药物的加工过程流程与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了解中药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生物合成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生物医药新研究成果,能在生物药物产业相关部门从事生物药物产品生产、技术工艺升级改造、产品质量控制以及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无机化学、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普通微生物学、制药化工原理、药用物理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药剂学、药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9、食品质量与安全(新)专业代码:0827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聚焦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依托药学院中药民族药特色优势,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熟知药食两用中药传统文化知识,了解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法规,能在食品科学领域从事食品生产、质食品量分析检验、食品安全管理、食品质量监督,以及药食两用产品开发与生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原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临床营养学、分子生物学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人文与管理学院简介
医学人文学院成立于2001年,2017年正式更名为人文与管理学院。学院目前共设有9个教研室,1个实验室,1个人文综合示范教学实验中心,1个省级研究中心(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医心理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法学专业为省内一流专业。
学院有校级精品课程4门,教学实习基地十余家,包括贵州省中医院、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区人民法院、贵阳市医保中心、太平洋保险公司等。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岩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法院、贵阳市云岩区人民法院、贵阳市南明区社保局、贵阳市云岩区社保局、贵阳市南明区旅游局等。近年来,学院开启了与国内外学界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与台湾静宜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建立合作办学或学术交流关系。
学院拥有省内先进的心理学实验室、模拟法庭和模拟谈判室。心理学实验室下设基础心理实验室与网络心理实验室,相关设备资产总金额达300万。对教学科研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数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厅级课题,二十余项校内课题,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并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毕业生可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相关机构从事专业性工作。
1、法学专业代码:0301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法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等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2、应用心理学专业代码:0711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系统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在教育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心理学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实验心理学、心理评估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代码:120403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医药基础知识,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能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医保部门、企业等机构从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业务和管理工作,其他企事业等机构从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劳动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公共政策学、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代码:1204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法学概论、卫生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西方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电子政务、行政法学、社会研究方法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5、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120410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康服务与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管理学相关知识和扎实的中医康复等专业技能,能在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从事健康管理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全科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管理学原理、卫生管理学、健康保险学、健康评估、健康心理学、公共危机管理等、健康管理学、健康营养学、健康运动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康复医学、卫生管理学、健康营销学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八、体育健康学院简介
体育健康学院成立于2015年,学院现有运动康复本科专业。运动康复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走“体医结合”的模式,将传统医学、现代康复医学、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学等进行有机融合,秉承中华传统保健精髓,弘扬传统运动养生文化,培养运动康复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学院下设运动康复教研室、基础体育教研室、传统体育教研室、运动康复综合实验实训室和体能测试中心。运动康复学科是学校重点扶持学科。现有教职工25人,其中专任教师17名,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千”层次人才1人,硕士学位以上占专任教师52.94%。教师近5来来参编教材20余部,获各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0于余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我院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资助4项,其中国家级1项,厅级2项,校级1项。2019年第三届全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我院学子荣获三等奖的佳绩。
1、运动康复专业代码:040206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康复事业发展需要,满足于人民健康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康复医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等基本理论,掌握传统康复、现代康复和运动康复技术,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复机构、运动队、健身机构、养生机构、养老机构、疗养院、社区等机构,从事传统康复、现代康复、运动康复,以及健身指导、运动伤害防护、健康管理、体质测评、运动处方、健康教育、运动健康促进等工作的运动康复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医学、康复医学、运动人体科学、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推拿手法学、影像学、健康体适能、传统保健体育、导引养生学、康复治疗学、运动疗法学、神经康复学、慢性疾病康复学、运动损伤防治学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九、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和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保障各级医院正常运转,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所必备的技术支撑条件。贵州中医药大学抓住战略机遇,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整合全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人才和资源,新建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总支和科教科等职能部门,设置有数学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电子与信息教研室、医学信息教研室和信息工程综合实验实训室等教研部门。
学院拥有从事教学、科研、网络技术管理的专、兼任教师33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14人,占比率达到42%,研究生学历23人,占比率达到70%,其中博士学历8人,占比率达到24%。招收4年制医学信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代码:080711
培养目标: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医学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具有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医学等基础知识,熟悉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具有信息资源管理和处理的能力,能在医药卫生单位、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等从事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科研、设计,制造、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字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信息安全技术、医学信息学、医疗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分析技术与应用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专业代码:080910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接受数据科学思维教育和大数据技术的实践训练,掌握计算机学科、大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重点掌握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应用等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大数据应用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毕业后能在地方的IT行业、信息服务部门、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从事大数据处理、分析和维护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数据科学导论、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C/Java/C++/Scala等)、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面向数据科学的编程语言(Python/R等)、算法设计与分析、分布式计算与并行计算、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平台及编程实践(包括基于Hadoop、Spark的大数据应用系统研发)、医学大数据分析与创新创业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中医养生学院简介
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院是国内高等院校中第一个,且目前是唯一一个以“中医养生”命名的学院,201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正式挂牌。2019年,贵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医养生学院。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有副教授1人,讲师9人,博士9人,硕士生导师1人,是一支以高学历、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目前主要承担有《中医养生学》、《中医药膳学》、《中医养生学导论》、《中医运动养生学》等课程。学院现有中医健康评估室、茶与音乐养生实训室、中医药膳加工实训室、书画养生实训室,可以满足在校师生的养生类课程的教学需求。
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医药茶与养生》1门,贵州省中医养生文化研究与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主持并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个。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课题20余项,总经费135万元。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学院秉承中医养生文化理论精髓,培养新时代中医养生学专业高等人才,着力推动中医养生文化理论与方法技术的振兴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贵州省大健康、大扶贫、大生态等发展战略指导下,助力“健康贵州”的建设和发展。
1、中医养生学专业代码:100511
培养目标:
中医养生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养生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基本知识,系统接受中医养生技能训练,具有运用中医养生技术与方法进行诊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各级各类医院治未病科、体检中心、老年病科、慢病科等科室,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门诊部,中医类诊所,中医养生等社会健康服务或管理机构从事相关医疗、科研、养生、治未病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养生学、中医药膳学、中医养生方法技术学、中医运动养生学、中医治未病学概论、中医经典、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老年病学、针灸学、推拿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预防医学、内科学等。
学制学位:
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答案来源于:2020年贵州中医药大学学院及专业介绍
2020年贵州中医药大学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简介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