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办学63年来,已发展成集物理、电子信息和电气工程为一体,师范和非师范并举的理工科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8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多人,具有博导及硕导资格近30人;有10余位教师荣获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曾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学院拥有江西省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稀土材料及应用研究中心、先进显示技术与材料研发中心等省级校级教学和科研平台,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在稀土材料、新能源材料、智能显示技术、智能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等方向开展科学技术研究。近五年来,学院科研成果丰硕,科研经费充足,共发表SCI收录论文近100篇,其中在PRL、PR系列等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SCI一区、二区论文)43篇,各类科研课题9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3项,科研总经费1100多万元,并获批20余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近三年来有600多名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物理创新竞赛、人工智能大赛等权威学科竞赛中获奖,过硬的专业基础让毕业生就业率和薪酬水平连续多年名列全校前茅。自创办以来,学院先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毕业生1万余名,成为赣、粤、闽等地区基础教育教师和电子电气工程师培养的摇篮,涌现了一大批杰出校友。“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范建平;“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美科技工作者”黄才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水鉴、庄席福;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翔;“嫦娥五号”发射通信技术保障廖振宇;“全国优秀校长”廖志平等均是其中杰出代表。
校园创客空间*与芯盛科技开展学生专业技能实训* 与忆源科技合作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668 管立新
0797-8393667 潘亮
专业介绍
1.◎物理学
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专业,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三。
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文化自信、物理学科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突出、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胜任中学、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从事物理学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卓越物理学基础教育人才。
主干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量子力学》为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和江西省省级优质课程;《光学》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就业方向:经过60多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软硬件基础设施完善,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专业综合评价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基础教育领域声誉良好,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中学“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学生毕业后在中等学校从事物理教学、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或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的研究、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
九、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创建于1958年。现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46人;双聘院士2人,客座教授10余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入选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30余人。
学院现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一个学科教学(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专业为国家级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材料化学专业为省级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学科为省级优秀重点学科,化学学科硕士点为省级示范性硕士点。
学院现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设备总值4千余万元。建有四个省级研究基地及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10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60余项,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等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各专业学生在各类竞赛如全国高师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和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考研录取率超过50%,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校前列,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2.学生做基础实验 3.第六届全国师范生化学实验邀请赛获得三个一等奖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670 潘老师
专业介绍
1.◎化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立足赣南,面向江西及周边地区、辐射全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师德情怀高尚,化学基础知识扎实,思维观念科学,专业技能、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毕业五年后能够成长为中学、教育机构从事化学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化学教师。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
就业方向:以扎实的化学基础和教师教育能力为培养特色,毕业生将主要从事中学或高等院校化学教学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到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承担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方面工作,或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深造。
2.◎应用化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掌握现代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药物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分析检测等工作的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工业分析与检验、药物分析、精细化工工艺。
就业方向:以扎实的化学基础和药物合成与分析技能为培养特色,毕业生能够在化工、轻工、日化、制药、环保、食品等相关领域,从事开展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工艺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3.◎材料化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高,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和材料科学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并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的沟通组织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材料性能学、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材料化学实验。
就业方向:以稀土材料、高分子材料应用为培养特色,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稀土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生产加工、产品测试、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或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深造。
十、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学院于2011年6月组建成立。现有生物科学、园艺学(为省一流学科)2个本科专业。拥有学科教学(生物)、园艺学、生物信息学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个,省级研发平台3个。
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人,博士教师55人,硕士生导师49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高端人才2人,省级人才16人,初步形成了以优秀博士(后)为学科方向负责人、硕博士人才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构筑“以研促教、以赛促学”的创新实践平台和“红绿古新”文化育人体系,在近年的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生命科学联赛等竞赛中获一等奖数十人次,在硕士研究生、教师、公务员等各类考试中考取率逐年大幅攀升。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7768 佟老师
专业介绍
1.◎生物科学
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教学技能,能在中学或基础教育机构从事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指导与研究工作,以及在与生物学相关行业从事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普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与管理,也可适应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其他专业的教学工作,或从事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和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与推广等。
2.◎园艺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园艺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在园艺及相关领域从事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生产类专业技术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各论、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花卉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土壤肥料学、农业生态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农业气象学。
就业方向:各级农业局、果业局、园林局、各级农科院研究所等农业相关事业单位;园艺植物育种、生产、养护管理等相关企业;园艺植物保护、养分管理、机械等农资企业;园艺产品贮藏、加工、销售等相关企业;以及园林规划、施工等工作。
十一、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地理育桃李,环境树栋梁。学院创建于2011年,现有学科教学(地理)、社会文化地理与规划、环境化学3个硕士点,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4个本科专业,学生规模有1000余人。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朝气蓬勃,现有39名青年博士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82.9%。地理科学专业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学》等5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荣获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学院已建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筛选研究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实验场地近2000平米,仪器设备近3000万元,购置了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细胞分选系统、ICP-MS等精密仪器设备,并建成了广东中海达公司等20余个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依托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学院聚焦赣江流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矿山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等研究领域,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省级以上课题共 50余项,发表SCI、CSSCI论文40余篇,1项合作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并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持完成各类空间规划、项目评估等项目30余项。学院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学生在“挑战杯”比赛、全国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GIS大赛等比赛中荣获多项特等奖、一等奖,历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与常规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2021届本科毕业生考研上线率为52.8%。学院正以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阔步向前!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756 熊老师
专业介绍
1◎地理科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地理科学理论素养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师表风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地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及其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地图学、地质与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概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就业方向:在中学从事地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
2.◎地理信息科学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测绘、遥感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政府、企事业等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有关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科学导论、遥感导论、GIS原理、GIS软件操作与应用、地信类程序设计、地信类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空间分析与建模。
就业方向:在政府、企事业等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有关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道路与交通。
就业方向: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工作。
4.◎环境科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环境污染物在土壤、水、气等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规律,具备环境监测、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从事环境系统基本运动规律及其调控理论研究的能力和开展农村环境处置、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的通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实验、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就业方向:在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科研机构、教学单位及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环境保护等工作。
十二、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金融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市场营销为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有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MF)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下设赣南苏区人才发展合作研究院、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经济管理学院有专任教师82人,教授9人,副教授31人,博士22人;硕士生导师21人;本科生1600余人,研究生近100人,外国留学生20余人。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特等奖5项,国家级金奖1项,国家级一等奖21项,国家级二等奖32项,获省级奖项300余项。学院建有江西省实验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设有会计信息处理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室、企业运营电子对抗实验室、案例分析与模拟训练室、大学生创业实训中心等实验室。学院资料室现有中外文图书10487册,中外文专业学术期刊83种。
黑马房地产经纪人班
商学院举办大学生创业文化节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学院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培育新时代职业经理人。图为与星火教育共同打造COO运营管理精英班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652 林老师
专业介绍
1.◎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品牌管理、推销实务、服务营销、市场调查、电子商务、销售管理、营销策划。
就业方向:在各类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营销策划、客户管理、业务拓展、销售管理等工作。
2.◎国际经济与贸易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国际商务理论和实务,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从事涉外经济工作,具有分析和处理国际商务活动中具体问题的基本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经济学、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函电、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国际贸易惯例、国际商法。
就业方向: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国际贸易公司等从事与国际贸易和其他国际化经营有关的管理、业务拓展、理论研究等工作。
3.◎会计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接受会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向上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Ⅰ、财务会计Ⅱ、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税务筹划、会计信息系统、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就业方向: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4.◎人力资源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优良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胜任力特征和职业化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招聘管理、绩效管理、管理沟通、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才素质测评方法。
就业方向: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从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劳动关系等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5.◎金融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数理分析与英语应用基础,具有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团队精神,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满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金融工程学、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就业方向:在商业银行从事综合柜台业务与个人理财业务;在证券公司从事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在投资公司从事项目融资、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在工商企业从事投融资分析、资本运营等方面的工作。
十三、音乐学院
学院简介
音乐学院办学历史始于1960年,是闽粤湘赣边际区域唯一一所拥有音乐与舞蹈类硕士点的授权单位,现有音乐学、舞蹈学2个本科专业,与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合作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2人.在读博士10人,有江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人。学院有着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音乐教学楼群建筑面积约190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价值2000多万元。
学院毕业生以其综合素质优势,不仅在江西,而且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深受欢迎。其中,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舞蹈骨干教师或文艺团体的艺术家以及音乐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中坚力量。
学院高度重视师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成立了大学生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和舞蹈团等艺术实践团队,经常参加全国和江西省众多演出活动,如连续10年应邀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连续4年参加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国外巡演等。在各类艺术专业竞赛中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中国校园舞蹈大赛“荷花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
我校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我校学子联系10年应邀参演“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519 李老师
专业介绍
1.◎音乐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音乐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音乐教育和表演的基本技能,从事音乐教育与教学等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声乐、器乐、钢琴、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合唱、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就业方向:中小学校、文化馆站、青少年宫、社会音乐团体、文化企业、广播影视部门等单位。
2.◎舞蹈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舞蹈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舞蹈的基本技能,从事舞蹈表演、创编与教学等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芭蕾舞基训、古典舞基训、古典舞身韵、现代舞、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剧目排练、舞蹈表演。
就业方向:文化馆站、歌舞剧团、青少年宫、社会舞蹈机构、文化企业、中小学校、广播影视部门等单位。
十四、美术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办学始于1960年。现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产品设计四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美术学、艺术硕士二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美术学获评为省重点学科、省高校品牌专业、省首批特色专业,连续三年跻身“软科中国好学科排名”前50%。2019年美术学、动画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先后获“中国设计事业创新机构奖”、“江西省动漫传播教育机构奖”、江西省“优秀设计单位”、(全国)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理事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名,博士6名,江西省学科带头人2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江西省设计大师1名,江西省骨干教师5名。
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获奖作品达2000多件,其中在国家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专业组一等奖12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1件,获奖总数位列同等院校首列。
学院现有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工业(家具)设计中心及目前我国大的客家文物博物馆(馆藏文物1万余件)。学院楼群建筑总面积18000㎡,拥有1000多万价值的先进教学设施和设备,建有4个实验、实训室、 12个专业工作室和1个多功能展厅。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658 李老师 肖老师
专业介绍
1.◎美术学
培养目标:美术学专业办学始于1960年,是江西省重点学科专业,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美术学科知识,能适应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及相关艺术机构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训练、中外美术史、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美术创作实践、个性化课程训练、美术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实习、艺术实践、艺术考察、毕业创作等。
就业方向:美术学专业就业面向中小学美术教师岗,以及政府文化部门、社会艺术教育、影视、出版等美术从业相关单位及公司的美术教学、科研、创作设计工作。
2.◎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学校老牌特色专业,专业综合评价省内排名前列。专业主要面向视觉传达设计的管理机构、公司、企业、教育、培训等部门,培养具有视觉传达设计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基本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设计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字体设计、图形设计、插图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型录设计、品牌设计与推广等。
就业方向:在专业平面设计领域的传媒公司和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企业,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3.◎动画
培养目标:动画专业设立于2003年,是江西省早的动画本科专业,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荣获江西省政府优秀动漫教育机构奖。动画专业面向动漫、新媒体艺术、游戏美术等领域,培养动画制作、短视频摄制及游戏美术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专业教学条件优越,拥有完整的动漫综合实训中心、高精度动作捕捉实训室、影视动画实训室、定格动画工作室、数字高清摄像棚等实验实训室,配备了数字影视摄制、数字动画制作、棚内威亚特效装置、三维扫描与成型等专业设备。
主干课程: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故事板、动画运动规律等;数字影像技术、影视剪辑合成、数字影视特效、微短片制作、新媒体设计等。
就业方向:影视动画制作及电视传媒行业,广告传播等商业制作公司,游戏、网络动画等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手机游戏动漫等无线娱乐领域。
4.◎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产品设计专业办学历史始于2012年,是江西省内特色明显的设计类专业。产品设计专业面向现代产品设计与研发领域,以家具设计为特色,培养现代家具产品设计、室内设计以及服装服饰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产品设计专业紧密联系国内大的实木家具产业集群南康家具产业,深入开展校企校地合作,高标准推进专业建设。专业现有多个高层次教学研究平台,包括省级工业(家具)设计中心、家居特色小镇家具设计研发中心等。
十五、体育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创办于1959年。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教学(体育)专业硕士点;设有三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省级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建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和7个省级教学科研与实训平台。拥有5门省级精品优质课程。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3名,其中教授7人,博士12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学科带头人等5人,国际级、国家级裁判11人。
学院拥有14个室内运动场馆,8片风雨球场,2个标准田径场、33个室外篮、排球场、6个网球场、2个游泳池、能较好地满足教学训练及承办大型比赛的要求。在校生先后奥运会、亚锦赛、全运会、大运会等重大比赛中获得冠军20多项。学院连续两次获校就业先进单位。
我校学子彭建华获得直通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
学院咨询电话:0797-8393671 陈老师
专业介绍
1.◎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专业始建于1959年,2005年获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2010年获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教育训练学为省重点学科。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建成为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特色专业,举目全国,体育教育专业逐渐形成和鲜明的特色和相对优势。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国家、省重大体育运动和教学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近四年学院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6%,年均考上国内知名体育专业院校硕士研究生30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力量。
主干课程: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保健学、田径普修、体操普修、武术普修、球类普修、主项提高(专项选修课)。
就业方向:本专业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是江西及赣粤闽湘边际区域体育师资的重要培养基地,毕业生在地方教育事业建功立业。
2.◎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专业创办于2008年,运动训练教学团队为学校级建设教学团队,共有教师20名,团队师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该专业已培养了400余名学生。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运动训练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运动训练与管理、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能力以及体育竞赛组织工作和裁判能力,能胜任基层运动队,各运动倶乐部和各级学校组织实施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休闲运动项目指导、从事运动训练、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学生在国家、省重大体育运动竞赛中屡创佳绩。2017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彭建华在全国运动会上多等大型比赛中多次摘冠。女子足球队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中获高水平组第3名。学生就业率在全省同专业中名列前茅。
主干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专项理论方法、专项提高课、运动竞赛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心理学、运动选材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
就业方向:本专业始终紧扣国家体育、教育、健康事业战略需求,依托学校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以培养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为目标,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秉承“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理念。本专业学生胜任基层运动队,各运动俱乐部和各级学校组织实施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休闲运动项目指导、从事运动训练、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
2.◎电子信息工程
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涵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嵌入式系统等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具有突出的工程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C/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单片机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嵌入式系统设计。(《模拟电路》为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江西省省级优质课程、江西省省级精品在线课程;《通信原理》为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数字电路》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就业方向:本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设计、智能制造等专业方向,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两个硕士点及赣南师范大学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忆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培养出在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智能制造等领域内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工程实践技能,能在该领域内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在人工智能、电子工程、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中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
3.◎电子科学与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掌握必备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集成电路领域宽厚专业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技术与产业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和制造等方面的科研、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物理学、微纳电子器件、微电子工艺原理、信号与系统、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模拟电路》为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江西省省级优质课程、江西省省级精品在线课程;《数字电路》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就业方向:本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专业方向,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赣南师范大学低温等离子体学科协同创新团队等平台,培养出在光电子技术(新型光电材料制备、光电子器件设计、低温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开发等方向)、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等方向)、微电子技术(微电子器件和电路设计、模拟、工艺等方向)等领域内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工程实践技能,能在该领域内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在集成电路、物理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及管理工作。
答案来源于:2020年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