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件工程(北京市一流建设专业)
学历:本科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1.什么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一门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软件的学科。它涉及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管理、服务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智能控制软件、人机交互软件、办公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和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软件的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专业介绍:依托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是北京市一流建设专业,是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主体专业。专业深入践行机器人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提出的“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载体汇聚不同学科专业”的理念,面向轮式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制造和大数据领域应用开发,培养术德兼修、知行合一,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智能软件专业知识及高级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外语熟练运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素质智能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成为卓越软件工程师和软件行业精英人才。本专业设置软件工程校级实验班,为高考一本线招生,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进校后也可参加二次选拔进入软件工程校级实验班。学生在校期间可到多所境外大学及国内双一流院校进行交流学习。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逻辑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各种软件的工程。软件工程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算法。其中,计算机科学、数学用于构建模型与算法,工程科学用于制定规范、设计模式、评估成本及确定权衡,管理科学用于计划、资源、质量、成本等管理。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软件工程专业主要课程: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Python基础、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本专业还设置了围绕软件设计开发的各阶段科研任务实践训练课程等。
软件工程专业(实验班)主要课程:机器人感知与实践;智能机器人导论、人工智能概论;离散数学;软件工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云计算;数据库系统、Python基础、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与UML技术、智能交互技术、手持设备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机器学习、数据分析与处理、机器人与机器智能、机器人系统仿真、计算机视觉、多智能体协同、高等数学(Ⅲ)等,本专业还设置了围绕智能软件设计开发的各阶段实践训练课程。
4.本专业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本专业依托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专业教师也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英国皇家工程院牛顿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师资依托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由校内以及外校和企业兼职专家队伍构成,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北京市教委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和戴琼海院士分别担任学院院长和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外籍IEEEFellow1名,教授/研究员1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6名。采用因材施教,专业建有校级实验班,依托智能车载体,以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面向智能时代,软件工程专业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特别适于在互联网、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智能软件开发和测试等工作,就业前景良好。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报考工科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近年来,全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学和技术革命,正引发第四次产业变革。软件工程专业抓住全球向智能化时代转变的机遇,以《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中对智能软件人才的需要为切入点,结合学校“建设首都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智能软件创新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高精尖技术、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社会合作上更加注重用人单位的参与。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作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创新主体”,将承担起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职责,将为国家和京津冀智能产业带来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飞速提升贡献力量。
(二)机器人工程
学历:本科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1.什么是机器人工程?
机器人工程是一个多领域交叉的前沿学科。它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机器人的智能感知、优化控制与系统设计、人机交互模式等学术问题。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专业。它融合了机械工程、控制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生物学等理论,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智能器人和仿生机机器人等,进行设计、开发与研究。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机器人操作系统、机器人通信技术、机器人感知技术、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及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等。
4.本专业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在李德毅院士的指导下,机器人工程专业根据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致力于培养掌握机器人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机器人运用及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完整、基础扎实的综合型工科专业,涵盖面比较广,专业理论要求比较宽。为了适应这一特点,机器人工程专业推进新工科教学的理念,注重实践性教学,注重一专多能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有完整的知识储备,又具有独挡一面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科技不断进步的环境中,具有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面向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毕业生不仅可以在机器人高新领域从事研发与技术支持工作,还有能力胜任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新兴领域的工作。也可在机电、航天、信息通信、集成电路、光电、汽车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技术支持、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可支持其报考机器人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人工智能及软件工程等多个方向的研究生。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自《中国制造2025》规划公布以来,机器人产业已经被定义为我国必须要占领的高地,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预计“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并将带动各行各业向前发展。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全国平均每年需要培养3万名以上的机器人应用人才,但目前每年仅1万余毕业生。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大市场,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会在其中大有作为。
(三)自动化
学历:本科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1.什么是自动化?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过程(生产、管理过程)或系统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动化专业的核心是检测与控制。应用智能检测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机器人等智能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控制网络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开发。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航空、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现代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控制技术及应用等。
4.本专业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自动化专业是北京联合大学骨干专业、优势专业,形成了“认知+基础、实验+综合、创新+应用”的循序渐进、能力为主,强化应用的教学体系,在2014年和2016年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教师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教师12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实验教师2人。另有中科院自动化所、航天一院、西门子公司和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的工程师任专业课程教师,师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3)重视校企合作。现有自动化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与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公司、ABB公司、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孵高科产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并有多种长期或短期的海外大学交流。
(4)学生竞赛硕果累累。已完成“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近50项;专业50%的学生参加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等学科竞赛,连续5年获得国家级和华北赛区特等奖、一等奖。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近5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每年都有毕业生考取北航、北理、北邮等211、985高校的研究生,考研率达12%。毕业生可以面向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金融中心、国家电网、高科技公司、教育机构、交通运输等单位从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监控与网络化控制、机器人智能产品等的设计、研发、系统集成、技术支持、运行维护和管理、商贸交易等方面的工作。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使与自动化相关的智能制造等行业迅速崛起。在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中,与自动化相关的有5个: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业。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日益拓宽,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四)电子信息工程
学历:本科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1.什么是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雄厚的科研平台支撑,深入践行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提出的“科学任务带动人才培养,载体汇聚不同学科专业”的理念,面向轮式机器人、无人机及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应用开发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传统电子行业以及新兴的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等应用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本专业学习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较高。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测量技术、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EDA技术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无人汽车驾驶概论、无人驾驶原理与实践、汽车电子与总线技术、机器人与机器智能、车载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等。本专业还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一起设置了围绕智能电子技术设计开发的各阶段实践训练课程。
4.本专业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本专业是北京联合大学的资深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依托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试验区等国家、市级教学科研创新平台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专业师资由校内外教师和校企专兼职结合。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和戴琼海院士分别担任机器人学院院长和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对本专业的建设进行全程指导。以本专业教师和同学为核心的“旋风智能车”团队在国内外无人驾驶领域具有较大知名度,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广阔和美好的就业前景。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具备非常强的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广泛,深受社会和企业认可。可在工程控制、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机器人控制等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应用测试、技术推广等工作。在雄厚的科研平台支撑下,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特别适于在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产品测试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报考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近年来,全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学和技术革命,正引发第四次产业变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无人驾驶技术为其核心竞争力,抓住全球向智能化时代转变的机遇,以《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中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要为切入点,结合北京联合大学“建设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智能创新型人才。
(五)机械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1.什么是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机械系统的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机械是机构和机器的总称。日常生活中,机械随处可见。自行车、汽车、高速列车、机床、机器人、飞机、坦克、宇宙飞船等等都属于机械范畴。这些设备当中不仅包含着机械本体,还有控制部分,包含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机械工程专业学习和研究范围不仅涉及机械设计、制造、电子、电气、自动化等传统技术,而且也涉及到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
3.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机器人技术系列课程、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等等。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但针对各专业课程设置了相应的实验或实训环节,还和企业合作围绕机械创新设计、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和智能制造等方向开发了综合实践训练课程。
4.本专业培养优势在哪里?
机械工程专业所依托北京联合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北京市属高校中早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工科专业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市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和薪酬与国内同类院校相近专业相比,居于前列。
本专业现有教师21人,其中博士(后)13人,在读博士2人;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贯彻项目式教学方法,实践课程“机械工程技术综合实践”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教师团队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拥有机器人创新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测试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先进实验室并与企业共建多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教师具有较强的执教能力,指导学生参加了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华北五省(市、自治区)机器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活动,多次取得了优异成绩。
本专业围绕机器人相关技术,以“人工智能+专业”为导向,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指导,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5.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到机器人、机电、航天、信息通信、集成电路、光电、汽车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机器人、智能化设备、机电一体化产品、信息技术设备的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售前售后技术支持、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报考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本专业历年来就业率都在95%以上。
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性产业。为国民经济、国家安全提供装备,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丰富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专业人才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机器人及相关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自动控制、智能化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机器人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生产运行及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工作。
2020年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机器人学院优越的地理位置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