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已解决问题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数学类其它激励机制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数学类其它激励机制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1-07-16 01:21:00 解决时间:2020-05-08 15:04

满意答案

5. 其它激励机制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国内外数学竞赛,如“江泽涵杯”及北京市、全国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

对于参加各类数学类竞赛获奖的学生以及发表优秀论文的学生,发放一定数额的奖励。对科研汇报会上优秀报告人、优秀的拔尖毕业生,除了发放奖学金,还颁发荣誉证书,授予优秀毕业生称号等各项奖项奖励。

强基计划招生及培养工作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执行。若遇教育部政策调整,则按新政策执行。

本培养方案可能随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有所调整。

数学类II(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招收对信息与计算科学有较强兴趣,在信息或数理化生等方面有专长的学科交叉人才。强基班学生将会优先推荐到图灵班以及拔尖计划2.0等优秀本科生培养计划,经过“3+X”贯通式培养,学生可在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方向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以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创新型学术或产业领袖。

学生入校后进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共同培养。

一、基本情况

1. 专业简介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于2002 年由原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研究所和信息科学中心合并而成。学院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软件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2017 年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评 A+,“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获评A。2019 年,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 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获批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的突出特色是“重视数理基础、强化系统能力、鼓励交叉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通识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模式,培养信息与计算学科基础理论扎实、在信息与计算学科前沿开拓创新能力强、同时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

2. 师资队伍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主要由数学科学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优秀教师组成授课团队,联合“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和教学团队共同承担。除数学科学学院教师团队外,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团队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特聘教授5名、

国家杰青11名、教授/博士生导师58名、副教授30余名。形成了老中青结合、发扬教学传统、激励教学创新、管理规范的基层教学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学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和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落实到位。

3. 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依托信息学科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和智能科学系,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以及“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教学方面,本专业教师近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门本科生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在科研方面,本专业教师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大量科研项目,并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10 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 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办法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学生入学后,鼓励优秀学生申请“图灵班”,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培养,特别是在科研领域获得与高水平科研导师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将在每学年结束时对强基班同学进行综合考核,对于在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同学纳入教育部拔尖计划2.0 培养,并采取相应的动态进出机制。

2. 本硕博衔接的办法

学院鼓励“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同学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3+X”计划,学生在大三结束后申请提前进入衔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完成本研过渡,为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生打好基础。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1.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学生需完成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培养方案中要求的课程,总学分为147 学分。

2. 如入选图灵班,“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学生需完成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图灵班)培养方案中要求的课程,总学分为150 学分。

3. 完成上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之后,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其中表现优秀者,可根据培养方案规定授予荣誉学位。

4. 如参加“3+X”计划,将会在完成相应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之后,分别授予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计划在低年级通过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实验班、小班课以及其他相关措施,给予学生个性化培养。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前提下,激发优秀学生从内心产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发掘学生的优良潜质,使其在“肥沃而自然的土壤中”成长为卓越人才。

具体来讲,“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的培养方案的特色包括:

1. 以实验班系列课程为核心的创新型课程体系。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实验班带动整体课程内容改革,同时开设英文班、MOOC 班、平行班,使教师课程团队既可以深入讨论分工建设课程内容,又可以通过学生自由选课形成竞争机制,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培养。

2. 促进科研一线教师和学生亲密接触的全员小班课模式。通过在低年级开设两门专业必修课(《计算机系统导论》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小讨论班,再辅以大一全员新生导师制度,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科研一线的教师,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近距离观察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

3. 以暑期科研实习为核心的立体化本科学生国际化交流模式。结合本学科的国际化特点,拟建设包括联合学位培养、中短期科研实习项目、短期考察交流在内的国际交流项目体系,以及外教课程引进、创新创业实践、科研系列讲座在内的境外教授来访项目体系,形成立体化、多方位的本科生国际化培养方案。

五、课程设置

1. 通识教育课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培养鼓励通识教育。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有四个系列,每个系列均包含通识教育核心课和通选课两部分课程,修读总学分为12 学分。要求至少修读一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且在“人类文明及其传统”、“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技术”四个课程系列中每个系列至少修读2学分。

同时,“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强调本专业同数、理、化、生、工(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的交叉融合,鼓励学生选修信息与工程学部、理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的核心课程。

2. 专业教育课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包括数学科学学院开设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等A类数学课程,以强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数学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不少于30学分,其中包括离散数学、计算机系统导论、算法设计与分析、概率统计、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人工智能引论、机器学习等。

3. 特色课程

1) 实验班课程系列。学院在本学科建设了一系列核心课程小班实验课,主要目的是使有特长、能力强的同学能够接受更加深入的计算机课程训练。现已建成包括《计算概论》、《程序设计实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实习》、《算法分析与设计》、《编译实习》、《操作系统实习》、《计算机系统结构实习》、《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实习》、《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在内的全部编程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班系列课程群。

2) 小讨论班课程。本学科针对两门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系统导论》和《算法设计与分析》)采用“大班平行班授课+小班课研讨”的模式,遴选本学科优秀师资参与小班课授课,每个小班人数控制在15 人以内,配备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助教。通过小班教学模式,使得本学科的同学在大二可以近距离接受老师的指导,并且提高了同学们的交流与表达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小班课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示范效应。

3) 全员参与本科生科研。将科研实习与本科生课程训练并列为本科生培养的两个组成部分。在图灵班为大二学生开设面向研究能力培养的《前沿计算科研实践》。在低年级学生中遴选基础好的学生通过“校长基金”、“莙政基金”、“教育部大学生科研实践计划”、教师自筹等项目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在科研中培养创新能力。在高年级选拔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实施“3+X”贯通式培养。

六、配套保障

1. 组织保障

1)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将为“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设立相应的管理委员会,负责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选课指导、年度评估、毕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的培养工作。

2)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将单独编班,教务、学工对“强基班”学生实行联动,由学院统一领导,统筹学业、思政、实习实践、评优评奖等工作安排,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全方位关注每个学生成长。

3)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学生在大二参与科研之后,根据导师所在专业方向,划分入不同的研究所,依托研究所进行专业培养管理。

2. 经费保障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将会在教育部“拔尖计划2.0”的支持下,对“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学生的培养过程提供经费保障,支持本专业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研究或由国际兼职导师指导研究的机会。在本学科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的强基班学生可获得全额资助参与学术会议。

3. 师资保障

在入学后,学院为每位“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学生安排新生导师,负责学生的选课指导,并提供全面的学业指导。强基班学生可优先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知名学者为导师;科研工作优秀的同学,可选择国际知名学者作为共同导师。

4. 政策保障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品学兼优的学生可评选学校及学院设立的各类奖学金。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班”通过“3+X”计划,优化培养环节、加强过程管理,打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达到与世界一流大学相称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我国自主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可行方案。

强基班学生在学习期间将会获得公费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研究、暑期科研实习或由国际兼职导师指导研究的机会。

强基计划招生及培养工作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执行。若遇教育部政策调整,则按新政策执行。

本培养方案可能随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有所调整。

  技校网数据中心 2020-05-08 15:04

类似问题答案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数学类其它激励机制
5.其它激励机制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国内外数学竞赛,如“江泽涵杯”及北京市、全国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对于参加各类数学类竞赛获奖的学生以及发表优秀论文的学生,发放一定数额的奖励。对科研汇报会上优秀报告人、优秀的拔尖毕业生,除了发放奖学金,还颁发荣誉证书,授予优秀毕业生称号等各项奖项奖励。强基计划招生及培养工作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执行。若遇教育部政策调(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数学类开展暑期学校,培养跨学科交叉人才
6.开展暑期学校,培养跨学科交叉人才北大数学和东京大学、首尔大学、莫斯科大学四校合办国际暑期学校,课程均为直达研究前沿热点的先进课程。首届国际暑期学校在北大举办,第二届在东京大学举办,学院资助了15名学生参加,使其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开阔学术视野。学院正积极筹备与外部学科的交叉性课程,将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为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创造(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数学类经费保障
2.经费保障每年学校给学院配备大量充足的本科教学改革经费用于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全部用于支持学生的各种学术活动,国内外学习、科研和学术交流等。教育部“国家创新计划”、北京市创新计划、北京大学各类基金和学院基金、教改经费等还用来支持学生的本科生科研。(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数学类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27学分
4)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27学分。2.专业代码3.专业及专业方向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础数学方向、金融数学方向);2)统计学专业(概率论方向,统计学方向,生物统计方向);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数学方向、信息科学方向);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每个专业方向均设有从该方向毕业的选课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从其中一个专业方向毕业,且须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填写《(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数学类促进国际交流,引进学科前沿知识
5.促进国际交流,引进学科前沿知识学院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并支持每一位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学生可以申请去国外参加暑期课程培训或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学习,还可以参加与法国综合理工大学3+3+1联合培养项目、与法国巴黎高师联合培养项目。学院积极帮助并支持学生参加国际暑期学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暑期科研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学生可以增加与国际活跃学者(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数学类组织保障
1.组织保障学院教学主管院长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学院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负责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方案的研讨和确立、主干基础课主讲教师认定等工作。由部分主干基础课授课教师、小班讨论课教师、本科生导师、班主任等组成日常工作管理小组,随时了解学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问题,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为学生的(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数学类培养方式
四、培养方式在人才培养上,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一直贯彻“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培养理念。学院通过实施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通过小班教学,给学生以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本科生科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国际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其科研学术水平和实践交流能力。北大数院培养的学生(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数学类特色课程
3.特色课程为培养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常设六门拔尖课程,暑期学校课程,国际专家短期特色课程,进一步夯实数学基础学科能力素养。(阅读详细内容)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相关学校
招生信息与资讯
技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