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运动规律,既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学习其他地质分支学科的基础。《动力地质学原理》从本质来说,与《普通地质学》或者《地质学基础》类似,是地质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动力地质学原理》系统全面地介绍地球基本知识;研究地球运动的动力类型和来源、各种动力如何驱使地球不断运动以及运动的过程和产物;研究各种动力改造地表以及物质循环规律等等。
一、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基本认识,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发生的过程和基本原理,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生的基本原理,地球圈层的形成演化及岩石圈运动方式,等。进而,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建立地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思路的基本轮廓。
二、本课程考试包括的基本内容:
(一)、地球和地壳
1.包括地球的空间位置、物理性质及结构、表面形态;
2.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组成;地壳的矿物组成及矿物的基本特征和类型;岩石的结构构造和基本类型,等);
3.地质时代(相对地质时代,同位素地质时代);
4.地质作用概述(两种分类及其基本概念)。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
1.构造运动:构造运动的基本标志;主要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态组合特征;构造运动的时间性、方向性差异:地震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岩浆作用:岩浆的起源和演化;岩浆作用的概念及基本类型;岩浆侵入作用及其主要特征;火山作用及主要特征;岩浆活动的基本规律。
3.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三)、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概念、基本类型、影响因素;风化壳。
2.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地面暂时流水地质作用;河流的基本特征(水动力特征);河流侵蚀作用(下蚀的基本原理和造成的地质现象;侧蚀的基本原理及其地质现象;溯源侵蚀的原理及其地质现象);河流搬运作用(原理及搬运过程中的颗粒演变);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场所及其沉积类型);河流地质作用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下水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基本特征;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溶蚀及机械剥蚀)、其搬运和沉积作用;岩溶相关概念及其形成和发育条件、主要的岩溶地貌类型。
4.冰川地质作用:冰川基本特征;冰川的剥蚀作用及其地质现象;冰川搬运的原理及特征;冰川沉积原理、沉积场所及冰碛物特征。
5.海洋地质作用:海水的动力特点;浅海地质作用;半深海及深海地质作用。
6.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湖水动力特点;湖泊地质作用的类型;湖泊和沼泽的生物沉积作用。
7.风的地质作用:风的动力特点;其剥蚀的主要方式和产物;搬运的原理和搬运过程中颗粒的变化;风沉积作用的原理和主要类型。
8.负荷地质作用:其原理和基本类型;崩落(塌)作用的因素和崩积物;潜移作用;滑动作用;流动作用(泥石流)。
(四)、地球圈层的形成和岩石圈的运动:
1.地球圈层的形成和演化:地壳及其圈层的形成;大气圈及水圈的形成和演化;生物圈的形成和演化。
2.岩石圈的运动:板块概念、运动特征及运动机制;海地扩张的方式和证据;大陆板块的主要运动方式;全球大陆的演化。
三、推荐参考书目
1.李叔达主编,《动力地质学原理》(第二版),地质出版社,1994;
2.夏邦栋主编,《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6;
3.宋春青等编著,《地质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李亚美等编,《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93。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2019年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动力地质学原理外动力地质作用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