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鉴致远模式,全力打造强基人才培养环境,培育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2010年上海交大人才培养特区致远学院成立,生物科学方向入选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拔尖1.0),设立“生物科学专业(致远荣誉计划)”。10年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借鉴,本方案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全新的强基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环境。
生物科学(强基计划)专业将成立由海内外教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学生与国内、外杰出学者的交流机会,营造“转身遇到大师”的学术环境。
邀请活跃于学术前沿的著名教授与青年学者,与强基计划学生面对面,鼓励同学们和导师们建立学术联系,自由交流、探索。学生在毕业论文期间进入国内外顶尖实验室,跟随全球一流科学家从事前沿的科技与工程研究。通过海内外学术大师、行业领军人物的潜移默化和精神引领,引导学生产生为国家与人类科技发展而努力的“使命担当”。
2.项目主任制与高层次导师制相结合的引导模式
实行“项目主任负责制”,推举本专业造诣精深的教授任生物科学强基计划项目主任,统一协调生物科学强基班和生物科学致远班的课程互通,指导并推动生物科学方向金课与荣誉课程建设。
依托生命学院高层次人才和杰出校友实施全程“导师制”,一对一引导学生志存高远,促进价值引领、人格养成和专业育人的深度融合。
3.小班研讨、精英化培养的教学模式
生物科学专业强基班课程设计中除平台期理论课大班教学外,突出小班研讨的方式,让学生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学习阅读和报告文献,从大二开始每学期都开设由杰出教授主持的专业研讨课,从大三开始学生进入交叉学科课程的学习,大四开设毕业论文讨论班。研讨教学模式将有效地鼓励学生遵循内心的原始好奇心,积极地帮助学生寻找真正热爱的方向。
4.科教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模式
依托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强势学科优势,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训。在科研实践创新课程“科技实习与创新”中,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提供给学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机会。并充分发挥课外科研实践项目和各类全国和国际竞赛的育人功能,切实引导学生的学术志趣和科研创新。
5.“整合式”与“衔接式”的课程体系
与致远学院打通数理基础课程,强化数理基础;并增强生命科学前沿专业教育,集合荣誉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采用本博衔接培养,实行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学分制管理。在基础核心专业课基础上,充分发挥交大工科学科专业优势,设置多个交叉领域方向课程群,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给与学生个性化选择机会,培育家国情怀和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专业志向。
专业名称 | 开设学校 | 学制 | 地址 |
---|---|---|---|
生物科学 | 奔腾电脑学校 | -- | |
生物科学 | 宿州学院 | -- | -- |
生物科学 | 集宁师范学院 | 四年 | -- |
生物科学 | 莱芜博智学校 | 3年 | -- |
生物科学 | 榆林学院 | 4 | -- |
生物科学 | 郑州华信学院 | -- | -- |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生物科学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方式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