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校在校生11835人,校园面积1166亩,建筑面积41.5万平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4.8万平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7亿元,藏书102万册。教职工922人,其中专任教师720人,正高66名、副高256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1人,大国工匠3人,四川工匠2人,建有四川省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开设34个专业,是全国“数控”“焊接”“航空材料精密成型”专业的牵头院校。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四川全面创新改革和德阳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等重大战略,与北京航材院、中国二重万航模锻、中科院成都分院、德国库卡、西门子合作,共建了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西门子德阳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航空材料检测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高水平产学研教平台,协同实施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近三年,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类大赛中屡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18全国大学生巴哈赛车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男子足球、女子篮球联赛冠军等大奖,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学校为中航工业、中国兵器工业、东方电气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输送毕业生7160名,培训企业员工2.3万人次,完成科技服务993项。.学校“创新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省首批全创经验成果之一。2017年9月,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成就,入选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典型,反映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学校坚持办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连续接待美国密苏里大学交流生10余批;与泰国南邦职业学院、清莱职业学院等五所职业院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和酒店管理专业泰国留学生联合培养协议,现有在校泰国留学生20名;实施中泰文化交流项目,促进中国与泰国大学生的交流;达成与老挝合作培养质量管理与检测人才等一系列共识;进一步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大幅提升了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始终肩负着发扬敢为人先之精神,开创高职改革之先河,孕育国家建设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之发展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继续发扬体制创新、办学的优良传统,围绕立德树人、提高质量的根本目标,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努力创建行业离不开、同行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学校在校生11835人,校园面积1166亩,建筑面积41.5万平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4.8万平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7亿元,藏书102万册。教职工922人,其中专任教师720人,正高66名、副高256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1人,大国工匠3人,四川工匠2人,建有四川省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开设34个专业,是全国“数控”“焊接”“航空材料精密成型”专业的牵头院校。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四川全面创新改革和德阳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等重大战略,与北京航材院、中国二重万航模锻、中科院成都分院、德国库卡、西门子合作,共建了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西门子德阳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航空材料检测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高水平产学研教平台,协同实施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近三年,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类大赛中屡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18全国大学生巴哈赛车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男子足球、女子篮球联赛冠军等大奖,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学校为中航工业、中国兵器工业、东方电气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输送毕业生7160名,培训企业员工2.3万人次,完成科技服务993项。.学校“创新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省首批全创经验成果之一。2017年9月,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成就,入选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典型,反映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学校坚持办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连续接待美国密苏里大学交流生10余批;与泰国南邦职业学院、清莱职业学院等五所职业院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和酒店管理专业泰国留学生联合培养协议,现有在校泰国留学生20名;实施中泰文化交流项目,促进中国与泰国大学生的交流;达成与老挝合作培养质量管理与检测人才等一系列共识;进一步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大幅提升了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始终肩负着发扬敢为人先之精神,开创高职改革之先河,孕育国家建设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之发展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继续发扬体制创新、办学的优良传统,围绕立德树人、提高质量的根本目标,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努力创建行业离不开、同行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