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简介
清华大学历史学科有着悠久传统和辉煌历史,是中国“新史学”的发源地之一,著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蒋廷黻、刘崇鋐、雷海宗、张荫麟、邵循正、吴晗、周一良等都先后在历史系执教,形成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培养了诸多蜚声中外的学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清华大学逐渐恢复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人文学科。1985年,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1993年重建历史系,2003年所、系合并形成新的历史系。2000年,历史系获批专门史博士点,2006年,历史学获得一级学科授予单位,2007年,建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专门史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2012年,由清华大学牵头,联合国内11个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了“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该协同中心通过了教育部的正式认定。如今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学术梯队合理,学科齐全,优势集中,特色明显,学术新生长点多,已成为国内历史学科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师资队伍
历史学科(含出土文献中心)共有教师35人,包括教授20人,副教授8人,助理教授7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
3、教学与科研条件
历史学科拥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国家一级学科。中国史在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方面具备很强的实力。其中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已居于该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了本领域有推广价值的两个国家专利。世界史在西方史学理论、世界地区与国别史、专门史(特别是中西文化交流、环境史、思想史)等方面实力突出。
历史学科有2门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门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课程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7门课程被列为校级精品课。
2019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日新书院基本情况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