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创始校长杨承宗是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的博士生,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建校伊始,就提出“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的办学模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学校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原合肥联合大学和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
合肥学院成立之初,就率先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改革和实践,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9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填补了安徽省属高校该项空白,校党委书记蔡敬民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5年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016年联合德国大陆集团、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设计“双元制”高等教育专业,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2018年再次斩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10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视察学校。李克强指出:“合肥学院30年来的发展壮大是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用“三十而立、卓有成效、根深叶茂”概括了中德合作共建合肥学院三十年的成果,寄予再创“中德合作未来更辉煌的30年”的期望。德国总理默克尔称赞合肥学院是“中德近30年合作的光辉典范”。两国总理共同决定在合肥学院设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基金。教育部、安徽省共同制定《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和合作基金建设方案》报国务院,确定“一个示范校、六个平台”建设目标。安徽省、合肥市将“支持合肥学院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列入省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省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目前建设顺利推进。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6100多人,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名,副高以上职称424人(其中正高130人),博士学位260人。常年在校外籍教师20多人,4人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11人获得“黄山友谊奖”。
学校占地面积1391亩,建筑面积54.7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9亿元。有14个教学系和4个教学单位。5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批准的对外合作办学专业3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
目前,学校是“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63所试点学校之一,首批承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1所学校之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专门委员会副主席单位,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委托培养学校,全国第三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100所“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单位之一,国家新工科教育与研究成员单位,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
2019年合肥学院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办学情况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