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时间和内容
第一阶段:行业调研
实施日期:2018年5月25日-2018年5月31日
实施内容:学员在来源地进行“当地传统书画装裱(或古籍修复)人才培养需求”的调研,网上提交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实施日期:2018年6月1日-2018年6月30日,为期一个月
地点: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教学:课程分为理论模块、实践操作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
第三阶段:采风
学员回当地自行采风调研,上交调研报告。为期15天。
内容:对开设有民族传统技艺的院校进行考察调研;对全国范围内优秀的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技艺大师、传承地进行考察调研。
第四阶段:成果提交
时间:2018年7月21日-2018年7月31日
实施内容:完善参展作品,并提交。
(二)培训对象: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
申请资格(需至少满足以下一条):
A在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从事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等相关工作满2年以上的在职人员。
B各地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人,对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有一定修为的艺术工作者或匠人。
C各高职院校从事民族传统技艺(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教学的教师。
(三)培养人数:50人
(四)主要授课专家、教师:
陈子达:男,59岁,教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化管理系首席专家、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专业带头人。长期从事文物鉴定和文物修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工作。兼任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客座教授、浙江省收藏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齐韶花:女,48岁,博士,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化管理系教师。毕业于德国墨尼黑大学,汉学、中国考古与艺术博士。2015年出版专著《商奄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杭州),2017年以第二作者身份出版诗集《相随诗集》(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杭州)。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周历史、两汉经学以及中国青铜器艺术,对中国传统文人的典籍阅读与书画赏鉴艺术亦有研究体会。
林瑾:女,35岁,讲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化管理系教师。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品质管理专业,十余年来累计创作文字达60余万字,编写校本教材《创意学》一本,长期从事文化创意及策划类的教学和研究。
汪自强:男,56岁,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馆员、技术修复部主任;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古代纺织品保护、古书画装裱修复的研究。
阎静书:女,55岁,浙江省图书馆古籍修复部主管、副研究馆员,30余年一直从事古籍修复工作,被尊称为“古籍医生”。
(五)培训费用
本项目为国家艺术基金全额资助项目,培训期间的经费支出将严格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经费管理及使用》的相关条例执行。项目实施期间,学员学费全免,所有学员培训阶段一次往返交通费(只包含往返汽车票或高铁二等座)、住宿费、伙食费、考察费用、材料费用、展览费用等均由主办方承担(培训期间由于个人原因所产生的费用自理)。
(六)教学管理
学员在校集中培训期间的管理严格按照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制定的学员管理制度执行。同时,学员将与培训责任单位签订培训期间管理协议。在培训期间个人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医疗责任自负。
(七)培训结业
本次项目以学员作品集和由学员提供的高规格参展作品进行展览展示作为结业依据。培训期满,学员所提交作品经专家老师评议打分,成绩合格的学员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统一颁发结业证书。
2018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民族传统技艺(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补充说明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