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包括政府机构、媒体等事业单位、跨国生产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专业公共关系公司、专业广告公司、专业咨询公司、新媒体企业等。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八大知识和能力:
1.具有广泛的人文、社科知识,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2.具有新闻传播学、管理学、广告学和市场营销学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3.掌握系统的公共关系专业知识,把握前沿的公共关系理论动态;
4.具有卓越的公共关系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新媒体等各种传播工具;
5.了解公共关系行业的基本状况,具有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8.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复杂的、跨文化的工作环境。
本专业人才的七大特点:
1.热爱沟通,擅于沟通,组织中的专业沟通者,管理层与公众的协调人;
2.洞察公众,监测舆论,管理层预测决策的专业支持者;
3.乐于策划,懂得策划,以提供专业服务为根本的优秀策划者;
4.营销公关领域的佼佼者,对多种营销传播工具融会贯通,具有较为卓越的整合能力和执行能力;
5.熟悉媒体,运作媒体,企业、政府的媒体专家,媒体的工作伙伴;
6.各类组织的新闻发言人团队的重要构成者;
7.精通管理学,战略管理人才的预备队。
公共关系系传承了广告学院科研、教学双驱动的优良传统。本系的四大科研基地(公关舆情研究所、广告主研究所、危机公关管理研究所、战略传播研究所、高龄沟通与传播研究所)孕育了八大研究领域,包括: 1.国家形象研究;2.公关舆情研究;***公关实务研究;4.危机公关研究;5.营销公关与品牌传播趋势研究;6.发言人策略与实务研究;***文化与CI战略研究;***社会责任研究。丰富的科研成果有力支撑和推动了本专业的教学。此外,本专业积极吸纳业界精英,积累行业资源 ,拥有多位优质客座教授。与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广告主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共关系专业教学团队在多年来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独到的课程观,简而言之,
第一,课程是学生构筑知识结构和专业体系的平台;
第二,课程是学以致用的基本训练场;
第三,课程是教师教育实践的落脚点。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七大模块构成,课程模块相辅相成,跨越了综合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应用、综合应用四个阶梯。其中,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概论课、基础理论课、实践操作课、技能训练课等多个层面;专业选修课,横跨多个学科领域,为学生开拓知识面,发掘学习潜力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主干课程:
公共关系概论、广告学概论、品牌传播与广告主、国际公关、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写作、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传播、危机公关实务、公共关系口语表达、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管理与实务、公共关系效果与评估、政府公关、新闻发言人理论与实务、战略写作与媒体关系、传播战略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健康传播、企业新媒体传播策略与实务、高级写作与提案等。
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普通类本科专业
当今已进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不仅是传媒转型的趋势,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互联网+”和新旧媒体融合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网络与新媒体是新闻传播学科的新兴专业,我院是全国早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本专业的院校之一,于2010年开始招生。本专业旨在培养立足新媒体、面向新经济、具备信息传播能力和经营管理潜力的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学生就业范围广泛,可以进入传媒、互联网机构的内容、产品、市场、运营等各条业务线,也可进入政府、企业从事与新媒体有关的工作,并逐渐成长为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特色:
专业突出。本专业围绕网络与新媒体的新业务、新规律,沿着新媒体内容和产品运营、新媒体互动营销、新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三个核心的专业方向,创新性的开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并且不断打造完善;
全能培养。本专业依托我院的多学科基础,注重创意、设计、商业、技术、数据多种观念与能力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全能型人才;
强化实践。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媒介》杂志、手机电视台、大数据实验室、新媒体终端实验室、互动营销案例库、产品设计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和科研平台,以及与包括阿里、腾讯、百度、360等业界知名机构合作的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和实习基地,使学生触摸业界前沿,强化实践能力。
主干课程:
新媒介概论、媒介经营管理、信息社会与新媒体、网络传播与网络经济、流言与互动媒体、新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移动媒体、新媒体内容策划与管理,网络视频策划与制作、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新媒体终端运营、新媒介数据分析与应用、互动营销、企业新媒体传播策略与实务等。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艺术类本科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是顺应媒介多元化和传播高效化发展的整合型设计。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全国领先的学科优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十五年的发展中,打造了优秀的师资队伍,以扎实的教学经验和设计实战的积累充实于专业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培养了大批能力强、思维新、综合素质高的设计专业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推行具有创新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为目标,融合传播学、广告学和艺术学的基础理论,以设计史和设计理论为美学底蕴,拓展学生对媒介环境变化和设计传播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对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认识,使其在掌握设计专业知识、提高设计综合技能的同时,兼具跨学科的视野和交叉学习的能力。面对毕业后复杂多变又充满挑战的设计环境,学生不仅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和良好的竞争意识及专业调控能力,而且具备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专业策划能力和执行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宽广,既能满足各类传媒机构如电视台、互联网、出版行业,以及广告公司和设计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形象宣传、信息传播与管理部门、艺术教育和研究机构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又能满足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组织机构、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咨询服务机构等对展览策划和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的教学也培养和激励了学生自主创业的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其创业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整合设计的多种技能。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化媒体传播意识、开拓跨学科视野为核心,形成了“专业基础课+跨专业课程+专业主干课”等三大板块,逐步打造出专业教学的特色。在强化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以前瞻性的设计研究去把握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并将设计探索和传媒领域的前沿新知贯穿于课程教学,使课程内容顺应设计和传播的变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造型基础、中外美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构成设计、视听语言、摄影基础、设计思维与训练等。相关的跨专业课程由广告学院内的广告学系和新媒体系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持,课程内容包括:广告策划、品牌战略、市场营销与调研、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消费者行为研究等。
专业主干课程以不同的侧重形成三大核心课程组合:
一是以平面设计为侧重的课程组合,旨在培养学生把握平面的形式语言特征,以有效的信息传达为目的完成视觉表现和创意设计,熟悉平面作品从制作、印刷到发布的实务流程,具备设计与品牌运作的综合能力。主干课程:字体设计、传统图形、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CI设计、信息与指示设计、广告摄影、印刷与型录设计等。
二是以综合媒体设计为侧重的课程组合,旨在为各种形态的传媒机构培养具有艺术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以新媒体艺术与技能的训练为基础,拓展交互设计和网络体验设计的认知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媒体的动态传播意识和相应的设计表达能力。主干课程:媒体设计、互动媒体广告、用户体验与网页设计、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影视广告、网络视频策划与制作、设计专题研究等。
三是以展览策划与设计为侧重的课程组合,旨在培养以博物馆、美术馆运营为基础,掌握展览项目管理的流程和相关的实务操作,能完成展览策划和设计并进行多项媒体推广的专业人才。主干课程:会展设计、设计管理、商业空间设计、艺术品投资与鉴赏、艺术市场、设计策略与规范、艺术评论与文案写作、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专题等。
专业名称 | 开设学校 | 学制 | 地址 |
---|---|---|---|
广告学 | 京师会计学校 | -- | -- |
广告学 | 黑龙江省双星计算机职业技术学校 | -- | -- |
广告学 | 英泰移动通信学院 | -- | -- |
广告学 | 西安培华学院 | 四年 | -- |
广告学 | 池州学院 | 四 | -- |
广告学 |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 | -- | -- |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专业介绍第四,能满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非盈利组织的人才需求。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