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哲学史”部分
1、先秦哲学
[1] 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考试内容:
中国原初文明时代的宗教、政治与道德。《易经》中的思想观念以及气、阴阳、五行、和同等观念产生。
考试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诞生于五帝与夏商周时代“天”“上帝”“帝”“天命”等宗教观念的形成与嬗变。理解这些观念在嬗变过程中的政治与道德内涵。
(2)理解殷周之际以周公等人为代表在思想观念上发生的变化,即把“以祖配天”发展成“以德配天”,以及这种观念变化对于中国哲学思想史之发展走向的意义。
(3)了解《易经》的文本构成要素,了解《易经》卦爻辞不成于一时一人,乃长期积累编纂而成,大约成书于商周之交。
(4)理解《易经》中相互联系和变化的思想。
(5)论述在春秋初期出现的“气”与“阴阳”的观念及其对于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意义。
(6)论述五行观念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和”观念的产生。
[2] 孔子
考试内容:
孔子的“天命论”、“仁”学思想和方法论。
考试要求:
(1)了解孔子的“仁者爱人”,“一以贯之”之“道”,“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
(2)论述孔子是如何创造性地奠定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的。
(3)理解孔子天命观的宗教性和道德性。
(4)论述孔子“仁”学的主要内涵、层次及其意义。
(5)理解孔子在人性修养方法、教育方法和思想方法上的具体主张。
[3] 老子
考试内容:
老子之“道”的体与用,以及体“道”的工夫与境界。
考试要求:
(1)了解老子其人在历史上的几种不同的说法以及《老子》文本的演变。
(2)从“体”和“用”的角度来论述老子之“道”的哲学内涵与意义。
(3)理解老子“无”与“有”的思想。
(4)论述老子体“道”工夫的种种表现与方法,及其所达到的澄明境界。
(5)理解儒道两家在先秦时期即体现出来的思想方法上的差异。
[4] 孙子
考试内容:
孙子的战略战术思想中体现出来的辩证智慧。
考试要求:
(1)了解“经之以五事”的具体内涵并理解它对于孙子“兵法”思想的意义。
(2)理解孙子“知己知彼”方法的基本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3)论述孙子的整体、动态、综合、联系、辩证的战争观。
[5] 墨子及后期墨家
考试内容:
墨子的十大主张及其意义,墨子的认知理论,后期墨家的逻辑学体系以及墨学的历史地位。
考试要求:
(1)了解墨子十大主张的具体内容,并理解其意义。
(2)论述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其与儒家“仁爱”思想之异同。
(3)理解墨子的天命鬼神与非命节葬思想。
(4)了解墨子“三表法”的认知主张。
(5)了解后期墨家逻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6)理解墨学在汉代之后迅速衰微的原因。理解墨学的历史地位。
[6] 子思子
考试内容:
子思的中庸学说。
考试要求:
(1)理解《中庸》“诚”的思想。
[7] 孟子
考试内容:
孟子的性善论、仁政学说和人格修养论。
考试要求:
(1)了解战国时期人性问题争鸣的一般情形。
(2)了解孟子的“良知良能”、“四端四心”、“民贵君轻”、“天爵人爵”、“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3)论述孟子性善论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4)理解孟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5)论述孟子的修养工夫论与人格理想的当代价值。
[8] 庄子
考试内容:
庄子的道论、理想人格论与知论
考试要求:
(1)了解庄子“逍遥”、“道通为一”、“是非两行”、“以明”、“真人”的基本内涵。
(2)论述庄子的“道论”。
(3)理解庄子的体道工夫“坐忘”与“心斋”。
(4)理解《齐物论》的基本思想。
(5)论述庄子的“理想人格论”。
(6)辨析庄子是“可知论”者,还是“不可知论”者。
[9] 惠子与公孙龙子
考试内容:
惠施的十大命题,公孙龙的白马论、坚白论、指物论、名实论。
考试要求:
(1)了解惠施“历物十事”的基本内容。
(2)理解公孙龙“白马论”、“坚白论”、“指物论”、“名实论”的主要内容与论证思路。
[10] 《易传》
考试内容:
《易传》的宇宙论、生命哲学、变易思想、人性论与修养论。
考试要求:
(1)了解《易传》的构成、与《易经》的关系。
(2)了解“太极”、“八卦”、“乾元”、“坤元”、“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涵义。
(3)论述《易传》的宇宙论思想。
(4)理解《易传》的生命哲学。
(5)理解《易传》“变易”的思想及其启示。
(6)论述《易传》的人性论与修养论。
[11] 荀子
考试内容:
荀子的性恶论、礼论、天论、正名学说。
考试要求:
(1)了解“化性起伪”、“礼有三本”、“明分使群”、“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名以指实”等的基本涵义。
(2)论述荀子的“性恶论”思想,并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3)理解荀子的“礼论”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