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面向:工业企业机械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机电设备的技术销售与制造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机械电子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微计算机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煤矿采、掘、运、支、提、通、排、供电等专业知识,获得现代机电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与开发、组织、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现代工程测试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接口技术与应用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操作、金工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毕业设计、军训以及各类课外科技、社会实践活动等。
就业面向:工业企业机械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机电设备的技术销售与制造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机械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机械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维修及故障诊断处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程与技术、机电传动与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金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工业企业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机电设备的技术销售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介绍(专科)
◆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煤矿生产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机械与电子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从事煤矿机电工程的设计能力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检修、选型与改装设计的基本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的综合能力,并了解本专业前沿技术的新动态,能解决煤矿机电工程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能力: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使用、调试和维护及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及公差、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流体机械、液压与气动、电力拖动与控制、提升及运输、采掘机械、矿山供电、机械CAD、PLC可编程控制器。
主要实践环节:制图测绘、金工实训、矿山机械实训、供电实训、电机拖动与控制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使用、调试和维护及机电设备销售与服务工作。
其它:本专业可考取劳动部电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数控技术(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数控原理、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调试、维修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核心能力: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调试和维修,数控设备管理。
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原理与系统、CAD/CAM应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工业企业管理、制图测绘、PLC实训、机加工实习、机械CAD/CAM实训、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技术实训、毕业实习(设计)等。
就业面向:在工业企业,从事数控程序编程、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
其它:本专业可考取劳动部数控机床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劳动部(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创建于1995年,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在1999年更名为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方向)等4个本科专业(培养四年制普通本科生及两年制专升本学生);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2个三年制专科专业,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专业建设坚持区域性、应用性、适用性、超前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煤炭行业发展的需要,努力打造品牌专业,彰显专业特色。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缘构成优化,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爱岗敬业,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目前,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设6个教研室,共有专任教师33名,兼职教师10名,并且长期聘请省市知名学者、教授作为客座、名誉教授,建立起了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兼职教师均为高级技术人员,专职教师中,有教授5名,副教授(含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11名。
积极开展科学、教学研究,注重教材建设,主编、参编了《电工电子简明教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专著20多部。2008-2014年,教师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50多篇,已经完成或在研的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2项。教师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50多篇,已经完成或在研的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2项。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手段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实验实习条件良好、功能齐全。现有GE智能平台自动化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等13个实验室,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3300余万元。其中GE智能平台自动化实验室被评为国家级GE智能平台自动化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另有山西地方电力公司、山西汾西机电有限公司等12个校外实习基地。
专业介绍(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获得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基础扎实、主动学习、系统思考,具有“互联网+”(WEB前端)应用、移动互联(Android)、JAVA企业级应用的开发、维护和单元测试能力,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计算机人才。
师资状况: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32%;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学位的22人,占教师总数的92%。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1人,山西省双师型优秀教师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科研水平较强的能满足专业需求的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可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验室6个,实验室总建筑面积2675.79平方米,设备总值1155.92万元,可用于该专业的教学实验设备数量572(台/件)。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6个,其中校内1个,校外5个。校外实习基地是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软件人才基地。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共建、实验室共建,可以满足本专业所有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需求,并可以帮助学生就业。
计算机专业图书69464册,电子图书26740册,计算机类专业期刊10种,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学生教师学习科研的需要。
科学研究:计算机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近五年发表论文41篇,其中中文核心7篇,国家级4篇,被EI收录2篇;研究项目8项,其中省级立项7项,市级1项;出版专著教材17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
校企深度合作,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院与北京中软国际教育集团一起,进行专业共建、创办实习实训基地。采用“3+1”模式的合作办学机制。建成山西省首家校企联合办学的省示范性专业,共同打造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园,培养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创新型集“产、学、研、训”四位一体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IT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国范围内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典范。为学生提供与本专业对口的、更多和更高层次的就业及创业机会。
专业特色: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特色,即创设创新创业平台,以科研促教学,用教学助科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和平台,增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能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高级技术人才。
以“互联网+”人才需求为基础,通过“校企融合、产学研结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实验室,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对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方面的国家级省级大赛,校企联合毕业实习时对学生进行高薪就业的强化培训,保证学生高薪就业。
专业方向:软件开发、JAVA开发、Web前端、Andriond开发等。
主干课程:除了必修课程之外,本专业学生还需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C++、大型数据库开发、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核心课程。
就业面向:本专业40%左右学生进行研究生学习,50%的学生服务面向生产一线的信息化管理与监控系统的研发与维护,面向“互联网+”行业的研发,面向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也有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IT行业、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从事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及预测和大数据应用维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在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大数据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应用分析、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系统研发及数据可视化等工作。
专业特色:
2017年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