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诗文阅读与理解
1.范围
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能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代诗文,以及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名人、名篇和名著。可参考初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古诗文背诵的推荐篇目,详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7~9年级)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附录“诵读篇目建议”。
2.要求
(1)了解并适度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一般性的文学常识,能够背诵和默写诗文名篇中常见的名句。
其中,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类如:先秦诸子的名号、四书五经的名称、中国史书体例、造字法、古代爵位、古代的谦敬称呼与别称、古代地理区划(诸如山东、山西等)、时序与节气、干支纪年法、谥号与庙号、计量单位、年龄称谓、古代战争与兵器、古代仪礼、古代官职、旧称与避讳、常用典故等。
基本的文学常识类如:《诗经》的篇目数量及分类、著名的唐宋诗(词)作家名号及其创作风格、乐府民歌、三曹、初唐四杰、边塞诗派、元曲四大家、三吏三别、古代诗歌体裁、四大古典名著、古文运动与唐宋八大家、三言二拍等。
(2)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能就具体词义及用法进行辨析;了解常用的文言虚词,掌握必要的文言文法;理解文本表达的具体内容和含义,并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能够对文字中的观点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其中,常用的文言虚词尽量限定在如下范围之内:之、者、而、乃、其、若、为、焉、也、以、因、于、何。
常用的文言文法尽量限定在如下范围之内:通假字、古今异义、使动用、意动用、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名词作状语、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与应用
1.范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范围内的中国现当代文章名篇、优秀的汉译作品,以及一般的实用性文章。
2.要求
(1)正确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及用法。要求结合语境对关涉文章解读的重要词语进行理解,亦可包括有关汉字的使用规范,如字音、书写等内容。
(2)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及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说明文三要素、议论文三要素、小说三要素、消息的要素、散文特点、五种常用的文章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主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主要论证方法(例证、喻证、对比论证、演绎法、归谬法)、主要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人物描写的主要手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3)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及重点语句的含义;能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4)能够弄清文章的结构或理顺文章的写作思路。如总分总、总分、分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归纳、演绎等。
(5)较为迅速地梳理和归纳文本信息;能够对阅读的文字内容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正确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能够就文字材料所表达的要点、观点、思想予以讨论和评价;能够对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作出简单地评判。
(6)常见写作方法的识别,包括特色手法等。如象征、对比、衬托、小中见大、欲扬先抑、分类说明、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插叙、讽刺、借景抒情、设置悬念、铺垫渲染、伏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借古讽今、烘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详略得当、边叙边议、实写、虚写、虚实相生、卒章显志、类比推理、前后照应等。
(7)对于议论文体,能够指出论点和论据,并能对论证方法作出解析;对于说明文体,能够准确理解说明的各种要素和语言风格;对于文学作品,能够鉴赏作品中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取向。
(8)熟知现代汉语常用辞格。如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借代、引用、夸张、通感、设问、反复、对偶、排比、反问等。
(9)结合文字表达,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如省略号、波折号、引号等。
(10)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够结合原文表达或具体语境,选用词语、仿写句子、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及压缩语段,表达要准确、连贯、得体、生动。
(三)现代应用文写作
1.范围:
根据所给材料或具体要求,写一篇实用体裁的小文。备选文体:通知、说明书、自我鉴定、产品介绍、海报等。
2.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文字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无语病或较少语言错误。
2017年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独招生考试范围及要求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