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气象学院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学院之一,肩负着发展海洋学科的历史重任,在海洋、气象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现有专业教师32人,其中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特聘教授1人,二级岗教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5人。著名物理海洋学家潘德炉院士受聘为海洋科学“双聘院士”。
学院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海洋科学为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环境评价重点实验室、 “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实验室” 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环境研究所、物理海洋实验室等研究机构。近年来,学院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课题30余项,在上层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海气耦合机制及区域海洋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J. Geophys. Res.》、《J. Marine Syst.》、《Cont. Shelf. Res.》、《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杂志。
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如下:
1、物理海洋学(070701)
本博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博士学位。设有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①陆-海-气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开展南海海气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及其耦合机制研究,阐明跨陆架物质输送和能量交换机制,发展近海水交换过程和水质环境变化的数值预报模式,揭示近海动力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环境生态效应;
②海洋次中小尺度过程与混合
深入了解南海陆架海区次中小尺度过程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动力学特征,揭示海洋次中小尺度过程与风场、中尺度涡、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混合机制,发展精细化的数值预报模式。
2、海洋化学(070702)
本博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博士学位。设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利用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手段,结合物理过程,研究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物理过程的耦合。揭示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点,为南海的海洋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服务。
②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化学:以南海特色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生物手段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化学改性与功能化研究。
③近海海洋环境评价:开展广东沿海重化产业园区、规模化养殖区、典型海湾、滨海湿地等重点海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构建近海环境系统评价方法体系。
3、海洋生物学(070703)
本博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博士学位。设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①海洋生物与生态保护:以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为重点,在海洋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海洋生物与生态保护和修复,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去栖息环境关系,生态系统调查、监测和评价,重点海域环境容量调查与环境安全评价、近海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
②海洋生物繁育与资源保护:主要开展南海濒危与珍稀物种生殖细胞的发生、胚胎及幼体发育、环境变化与生物遗传变异、生物资源保护与增殖方面的基础研究,并开展种质资源与种质保存、育种共性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③分子生物学及应用技术:开展海洋生物分子与生物分类技术、环境变异的分子检测技术、基因组学以及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2016年广东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海洋与气象学院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