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身
2003年,学校成立学生资助研究中心,对学生资助工作相关课题开展研究。当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1045-0963)的支持下,重点攻克“家庭经济调查”(means-test)和贫困学生判定相关课题。对资助工作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判定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有学校特色的新的贫困学生判定模型,开始在部分院系试行推广。
2、雏形
从2003年底开始,由于资助力度逐步加大,资助工作开始出现一些新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资助信息不对称,辅导员大量资助往下分配难,部分学生反应资助力度不够;第二,信息反馈速度慢,存在少量学生学期初就生活费紧张,可能需要到学期中才能得到解决;第三,资助公平和效率问题矛盾,要么资助过于集中,要么过于分散;第四,资助情况不透明,学生反应意见较大……。
为了解决资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资助中心开始对学校资助工作进行逐步改革。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改变原来落后的信息收集手段,将学生各项信息利用网络整合,辅导员可以坐在办公室了解所有学生信息情况;其次将各项资助改为网上发放,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压力,提高资助工作透明度;第三调整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时间,对各项资助添加约束条件,合理搭配资助方案,提高资助效果。
这些措施逐步实施,解决了当时资助工作中所面临的各项困难,学校将当时的资助模式称为“一揽子资助方案”,即资助包计划的雏形。
3、实施
2006年,资助中心经过认真总结前期资助工作的经验教训,开始逐步明确提出“资助包计划”,并从2006年9月开始在院系实施。由于当时对“贫困学生分级资助”、“学费资助和生活费资助分离”等政策把握不准,资助包计划实施力度不大。
2007年上半年,教育部连续发布7个重要文件,对高校资助工作进行改革,其改革方向和我校当时实施的资助包计划有很多相同之处,且明确了“贫困学生分级资助”、“学费资助和生活费资助分离”等政策,并加大了国家资助力度。在此基础上,资助中心再次总结前期实施经验,制定了我校详细的资助包实施方案。重新对资助网进行改版,并制定或修改了相关的十八个资助工作文件,正式启动我校资助包工作计划。
可以说,资助包计划从开始直到现在正式实施的过程,是我校资助工作不断前进的过程,包含着校领导和学生处领导对资助工作的重视、凝聚着资助中心所有老师和各院系资助工作辅导员的心血。我们相信,随着资助包的进一步实施,学校资助工作肯定会上新台阶。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资助包资助包计划发展历程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