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
艺术与纺织服装工程学院简介
艺术与纺织服装工程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秉承“服务地方、强调应用”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基本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教师总数66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21名,博士8名,硕士生导师4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比例80%以上,省级教学名师1人。现学院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工科)等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544名。学院依托周边地区发达的区域经济优势以及产业集群优势,与地方行业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搭建与产业相契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学院艺术氛围浓厚,组建了各类学生创作社团,初步形成了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累计达500多项。
多年来,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与地方政府、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缝纫机械协会、常熟服装协会、仕德伟集团等行业权威机构及大型集团公司,共同成立了服装造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市服装IE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用平台。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与产学研用平台,面向师生全天,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夯实了基础,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致力于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学院大力探索“行业学院”办学模式,2018年初,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达成了联合培养及共建行业学院合作意向。同时,与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美学学会、江苏省及苏州市工业设计学会、工业设计协会、波司登集团、海澜之家、红豆集团、香港翡冷翠集团、洛可可设计集团、常熟市东方红木家具有限公司、通润集团、龙创汽车设计、简一工业设计等行业机构以及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
在国际间交流方面,学院积极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多年来,已经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英国坎布里亚大学、利物浦大学、艺术设计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学习机会,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院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加强学生求职能力培养及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方向和渠道,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每年定期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宣讲会。学生就业情况好,就业对口率高。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达99.5%以上,考研、出国升学率逐年提升。学院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将人才培养实践与创业孵化相结合,加强创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持续5年有毕业生成功创业,造就一批创业明星。
(一)专业介绍
1.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掌握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知识与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素质全面,能够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媒体艺术设计、广告策划、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图形创意、设计概论、工艺美术史、计算机辅助设计、摄影、文字与符号设计、包装装潢设计、设计与印刷、CIS设计、广告创意与表现、展示设计、网页制作、多媒体设计、书籍装帧。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策划宣传、产品包装、出版印刷)、专业设计部门(媒体艺术、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科研单位(研究所、学校)。
2.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好艺术素养和工程素质的环境设计师。以艺术素养和工程素质为主线,设计与艺术并举。掌握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知识与应用能力,专业基础扎实、全面,设计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在室内外环境设计方面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制图基础、艺术设计史、数字化表现、快速表现技法、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环境初步、设计方法、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及工程经济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工程管理、设计开发和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工作。亦可从事在国内外企业、专业公司、科研所属的部门以及院校从事科学、教学、研究等工作。
3.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一定工学素养的创新型、复合型、能力型“高感性、品牌化”产品创意的高级应用型产品设计师。使其具有创新、系统、应用的设计思想,具备相当艺术修养和设计表达能力,掌握交互创新、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能在相关时尚、文化和工业产品设计领域从事产品、服务的创意设计研究、策划、开发和改良、创新、管理等工作,能够解决复杂产品及服务设计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产品设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人机感性工学、模型制作(快速成型)、产品系统设计、产品语意设计、品牌策划与服务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等。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苏州(常熟)本地及长三角周边的地方支柱产业与新兴战略性产业等行业领域,在相关文创与旅游产品开发、服装品牌包装及周边时尚产品设计、家具和家居用品设计、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产品造型、会展展示策划、数媒界面(UI)创意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中从事设计、管理工作,也能在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4.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时尚设计领域培养兼具艺术与技术融合下的服装设计师,以时尚艺术素养为主线,设计与艺术并举,突出品牌企划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未来产业所需的高端服饰文化创意人才、时装设计与纺织品设计复合型人才,造就服装创新意识、服装潮流信息分析、服装设计与开发、服装品牌企划与实施等综合应用型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设计原理、服装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数码设计、服装CAD、纺织品与服饰图案、民族服饰研究与应用、高级时装、服装商品企划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等有关的时装艺术创意设计、品牌服装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服装企业产品企划与陈列以及流行资讯分析及推广、纺织品与服饰流行机构预测和时尚期刊编辑等工作。二、音乐系简介
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现隶属于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苏州地区师范学校的文音专业。2000年,音乐学挂靠苏州大学招收本科生。2004年,正式独立招生,开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音乐系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博士5人。音乐学为学校二级重点建设学科。“十一五”以来,音乐学学科共获得省厅级及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
历经多年的办学和建设,音乐系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日趋完善,现有6000多平米的专业教学用楼一栋,其中有用于实践教学的专业演奏厅、舞蹈房、电脑音乐制作教室、数码钢琴教室、服装室、专业图书资料室等专业用房;有用于专业教学的钢琴与器乐琴房119间以及器乐演奏教室、合唱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10余间。
(一)专业介绍
1.音乐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乐学基础、声乐、钢琴、舞蹈、器乐、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中国音乐史与欣赏、西方音乐史与欣赏、合唱与指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等。
就业方向: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也可在文艺团体、艺术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文化艺术类方面的工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院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成立于2012年,是以我校首任校长范文澜先生名字命名的拔尖创新学院。学院立足国内,放眼全球,采用创新的办学模式,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师资,实施精英化教育,打造培养经济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平台。
自2015年起,学院从海内外引进了大批优秀经济学博士及专家学者,组建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专任教师团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人,均具有海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如:美国西北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世界银行等)学习或工作经历。除专任教师外,学院还聘请了来自其他学院及校外的60余名优秀教师担任我院授课教师及指导教师,建立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2015年至今(2018年9月),学院教师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HealthEconomics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SSCI期刊论文42篇。2017年人均发表SSCI期刊论文1.2篇,迈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此外,学院教师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部等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分别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信息经济学2011-2015理论贡献奖”二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
学院学术活动丰富。我院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举行学术讲座,报告新研究成果、分享研究经验,为师生活跃学术思维、加强学术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截至2018年7月,学院已连续举办学术、专题系列讲座120场,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有效促进了学院师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时学院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并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学院科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前沿分析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我院在硕士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和突破。一是实行学术和业界双导师制度,学院聘请财政、金融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工作,鼓励并推荐优秀学生参与财政、金融部门的调研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项目;指导学生在国内外一流的学术期刊投稿、发表论文。二是重视学生科研素质培养,通过多种举措努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例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学业竞赛等。
2015年常熟理工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在招生办班通过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入学考试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