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构筑贯穿五年学制的六大课程系列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文化底蕴、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建筑师和相关行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教学计划围绕此目标构筑六大课程系列:①通识类课程系列、②建筑设计类课程系列、③建筑理论类课程系列、④建筑技术类课程系列、⑤建筑表达类课程系列、⑥建筑实践类课程系列。通识类课程系列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建筑设计类课程系列强调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建筑理论类课程系列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建筑文化、建筑历史等专业理论知识;建筑技术类课程系列使学生掌握建筑空间设计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建筑表达类课程系列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建筑实践类课程系列强调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
(2)以建筑设计课程为核心,建立围绕八大教学主题的课程结构
以建筑设计为核心的设计类课程,在传统类型设计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并深化研究取向的设计教学,确立“建筑与空间”、“建筑与自然”、“建筑与社区”、“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社会”、“建筑与技术”、“建筑与城市”、“建筑与实践”为主题的八大教学特色单元,统筹安排相应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建立与教学主题联系紧密的网络状课程结构。一年级以“建筑与空间”为教学主题,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建筑空间观,掌握基本的空间组织、体形塑造的原则与规律;二年级以“建筑与自然”、“建筑与社区”为教学主题,使学生掌握从单体到群体,从自然到人文的环境设计原则与方法;三年级以“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社会”为教学主题,使学生理解建筑作为文化载体的基本特质,建立批判性的文化与社会视野,学习用现代建筑语言诠释传统文化,以人性化的建筑空间体现对社会人文的关注;四年级以“建筑与技术”、“建筑与城市”为主题,前者重点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学习将所学建筑技术知识在课程设计中合理运用,后者强调学习、研究在复杂的城市环境背景下进行课题研究与设计的能力。五年级以国外教学和毕业设计等“建筑与实践”为主题。由此,形成循序渐进、彼此关联的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3)以本校学科优势为依托,提供横跨五大门类的通识课程平台
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特色优势,提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跨学科领域等五大类共360余门课程的通识课程体系,在提倡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的同时,又明确规定:在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个学分,总共低修满12个学分;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则不计入学分;跨学科领域的课程修习则均承认学分。通过这样的选修制度,打通文、理、工相互隔离的壁垒,达到知识的融合与方法的贯通,使学生兼具人文素质的底蕴,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通专并重的社会有用人才。
(4)以本院学科建设为支撑,设置结合三大科研方向的专业课程
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学院教师的科研学术领域,结合学院“数字建筑与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城市设计”三大重点科研方向,在本科教学计划中设置“建筑设计计算机三维表达”、“建筑设计计算机动画表达”、“数字建筑设计”等课程,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机等数字技术手段研究建筑与城市;设置“历史建筑保护”、“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历史遗产保护,并安排相关实践环节,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设置“建筑专题设计”、“城市设计”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城市场所营造的原则与方法。
2013年武汉大学普通本科建筑学专业中英合作教育办学特色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