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生产过程自动化),本科,学制4年。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校级重点专业,校级品牌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具有较强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能源转换与合理利用的科学理论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热力设备及系统、热工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够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领域(能源、动力、化工、冶金、建筑等)从事生产过程检测及自动化控制方面技术工作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热流体学等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工电子、自动测量、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热力设备及系统、热工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热工保护与顺控等专业知识。通过对本专业方向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相关的实践环节的锻炼,应具备从事生产过程自动化设备与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检修、安装、调试和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并具有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应具有胜任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支持、管理等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
主干课程:电工基础、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高级编程语言、自动控制原理、测量仪表、自动控制仪表、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系统、自动保护与程控、数字电液调节、发电厂动力设备等。
主要专业实践: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工程认知、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四个层次,由计划内必修实践环节和课外选修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主要必修环节有:军训、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实习、热动认识实习、热自毕业运行实习、机炉运行集中实训、自控原理课程设计、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大、中型企业、设计院和研究所测量技术及自动控制方面的设计、调试、运行、维护与检修、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到与本专业相关的设计院、科学研究院(所)、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生。 (4)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
专业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本科,学制4年。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校级重点专业,校级品牌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具有较强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制冷与空调设备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技术、检测与控制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制冷与空调新技术、节能技术、使用与维护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执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在制冷与空调生产一线从事产品设计、制造、检测与控制等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制冷与空调设备及系统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热学、力学等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基础知识;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热工测量及自动控制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的选型设计及安装、集成技术、运用及维护等专业知识。应具有在制冷与空调生产一线及系统工程从事产品设计、制造、检测与控制、安装等技术工作的能力,具备在制冷与空调装置及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等方面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应具有胜任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支持、管理等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制冷原理、换热器、制冷压缩机、空气调节工程、热工测试技术、制冷与空调系统自动化、制冷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制冷装置等。
主要专业实践: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工程认知、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四个层次,由计划内必修实践环节和课外选修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主要必修环节有:军训、计算机基础技能培训、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制图测绘、专业实验室实践、金工实习、制冷装置课程设计、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制冷与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或设计院等单位从事制冷设备、空调系统和热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制造和试验工作及从事空调制冷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各种制冷空调和热工设备或成套装置的销售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生。 (5)核工程与核技术
专业名称: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核工业建设及应用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基础扎实、富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电工程及核技术应用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掌握核技术专业的基本科学知识,掌握核电工程一、二回路的设计、运行及试验研究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核电工程的系统优化分析、运行管理和技术改造等技术工作的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工科数学基础,具有数据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工程物理与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热工基础知识;掌握原子核物理与核反应堆理论、核电站辐射与防护、热工设备与系统、热工控制系统、电厂集中控制与安全运行、热力系统安装与检修等专业知识。应具备在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进行核电站系系统分析、优化、运行、维护、检修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安装和管理规划方面素质和能力。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应具有胜任工程设计、安装、生产、技术支持、管理等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原子核物理、热工测量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辐射测量与防护、泵与风机、核反应堆理论、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核电站汽轮机原理与调节、核电厂控制与运行、核反应堆安全、核电厂系统与设备、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核电站仿真运行等。
主要专业实践: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工程认知、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四个层次,由计划内必修实践环节和课外选修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主要必修环节有:军训、电工实习、金工实习、PLC课程设计、汽轮机课程设计、核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核电厂系统与设备课程设计、核电站控制课程设计、核电站认识实习、核电站仿真运行实习、机组运行集中实训、热力设备安装检修实训和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核电工程建设、核电站运行、核辐射监测与防治、核技术应用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安装、检修、调试、运行、基建及管理等方面工作;并能在电力生产、基建、试验、科研、设计等单位从事核电方面的运行、维护、检修、安装、调试、环境监测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生。
2013年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火电厂集控运行)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