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面,德语专业制订“一体两翼”的培养模式,即以“德语+法律”的实践能力为“体”,以构建法学特色的德语课程体系和搭建多维法律德语实践平台为“两翼”的创新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德语+法律”的卓越复合型人才,实现国家“分类卓越”教育战略目标。
对外交流方面,与德国高校有较为密切的交流合作,为德语专业学生的出国交流,深入学习德语国家语言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与德语国家高校开展互派交换生等合作交流项目。
专业实习方面,为确保德语专业办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学院为德语专业学生建立了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科技企业等十多个类型多样的实习基地。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从2016年实行大类招生,第3学期进行专业分流,从第4学期开始分新闻学、学、传播学以及网络与新媒体四个专业进行培养。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设立于2018年并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与媒介融合的趋势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本专业以新文科建设为目标,依托与华龙网集团共建的融媒体学院,组建融媒体课程研发团队,整合现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础课程,结合融媒体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趋势,共同编写融媒体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融媒体师资队伍建设、打通融媒体人才实习实训与就业培训通道。
培养目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基本的网络与新媒体思维方式、综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结构、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传播技术和应用开发能力,能从事融合新闻采编实务,网站建设与运营,数字产品内容策划、设计、研发、推广,新媒体舆论环境下的公共传播、舆情调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特色:
特色一:以“媒介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的理念培养既懂新闻传播又懂法律,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新媒体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具备通过前沿信息技术创意信息及互动传播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打造较为深厚的文化与文字功底、中外文表达能力以及跨学科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等人文底蕴。
特色二:与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等十余家国内外大学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著名高校交换学生,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网络与新媒体人才。
特色三:配备数字媒体制作实验室以及大量实验、实训设备,建设了云实践平台、多种校内新媒体平台和创新孵化平台引领学生实践与创新。同时是环球网国际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并已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猪八戒网等国内有广泛影响的媒体机构合作推出“蓝鲸计划”、“蓝鹰计划”,校企联合打造理论与实务能力有机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传播学专业于2007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2008年面向全国招生。2019年成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传播学专业与政治管理专业联合成功申报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舆情传播与风险管理群;2017年,又联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哲学专业成功申报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培养特色专业群。
培养目标:该专业聚焦新媒体传播、区域传播、城市传播、品牌传播、危机传播、文化传播等社会发展需要的市场导向和空间,顺应媒介融合的全球化时代需求,构建具有全方位专业素养的当代传播人才孵化器,旨在培养具备传播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传媒法规与媒介技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优良职业道德、能胜任媒体及相关文化产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政府公共传播、企业传播策划与广告等工作的精专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一)借助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面向新世纪、走向国际化的传播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非常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专业以传播学为依托,与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学科相交叉,培养复合型传播人才。传播学专业除了掌握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外,还必须拥有比较广博和扎实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特别是要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依托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培养、专业舆情传播与风险管理两个省部级专业特色群,树立立足国家战略、面向社会需求的式办学理念。依托“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开展“人权与舆论”科学研究,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
(二)注重调查方法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传播人才。传播学专业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调查软件与应用等课程,同时配备了大量实验、实训设备,建设了云实践平台,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与重庆商报联合推出的“蓝鲸”计划、与猪八戒网合作推出的“蓝鹰”计划等旨在培养新闻传播本科实务创新人才。学生从大一开始到大三,每年暑假到合作单位参与深度的全方位实习,在实习单位的多个部门进行锻炼。项目启动以来,先后有60余名学生进入该合作项目参与实习实践,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传播人才。
(三)培养国际视野,打造国际化人才培育特色。传播学专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等十余家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使本专业学术更具有国际视野。本科学生通过“走进来”近距离接触大师和“走出去”充分感受国际化学术氛围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国际化视野。近几年,学院派遣学生到日本立命馆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韩国东亚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数十所大学长短期交流学习。
学专业设立于2005年,同年面向全国招生。2009年获批重庆市学新专业建设点,2010年建立首个重庆市法治新闻纪录片实验室。2019年成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是新闻学专业电子媒介方向的办学拓展。拥有重庆市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新闻学专业所要求的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和媒介经营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策划、采访、拍摄、写作、视频编辑以及动画制作等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辅修第二学位,在新媒体传播方面更具有法治思维和法治理性。
培养目标:学培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全面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发展潜质及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毕业生适合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新闻传媒集团中担任新闻记者、新闻编辑、节目主持(策划)人,或者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及宣传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一)教学理念先进,实验设备一流
“中国立场、全球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是学学科发展一直秉承的基本理念,在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尤其强调用法治的思维来指导其言行,具备精湛的业务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踏实谦逊,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视为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
学院实验设备一流,建有新闻演播室、新闻编辑实验室等2个主实验室,电视采编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激光照排实验室等3个共用实验室,主要承担新闻学和学专业实验教学任务。2011年,新增实验用房300平方米,引入国际先进的苹果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系统,建成新闻节目制作实验室、数字媒体制作实验室、5.1数字环绕声实验室,与原有的演播实验室、编辑实验室配套,形成采、写、编、播、产、学、研一条龙,满足了学院以及学校各专业学生学习提升专业技能的需要。目前实验室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分别设立6个实验模块,开设60个实验项目。
(二)注重实践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强
本专业拥有遍布全国的实习基地30多个,包括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重庆集团、西藏日报社、《南方周末》等,每年我院会选派专业教师深入实习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学院邀请校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来校讲座交流、开设实践课程。打造专业学习型团队,组建了VR团队、法治传播团队,团队等,由团队导师对学生进行四年的跟踪指导,对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与《重庆商报》联合推出了“蓝鲸”计划,与猪八戒网合作推出的“蓝鹰”计划,学生从大一开始到大三,每年暑假到合作单位参与深度的全方位实习,三年下来,能够在实习单位的多个部门进行锻炼。项目启动以来,先后有60余名学生(含学专业的学生)进入该合作项目参与实习实践,成果显著。学院开设了“写在丝绸之路上的大篷车课堂”,由学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带队,引领学生以专业的视角,用文字、图片或影像记录茫茫丝绸之路上的点点滴滴,锻炼学生的采写能力。
新闻学专业于1994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立,1995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是我国法科大学里开设的第一个、也是重庆市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法治新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特色新闻学专业。2007年,新闻学专业获评重庆市新闻传播类唯一特色专业;2010年,新闻学专业被确立为教育部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新闻学专业成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点;2018年,新闻学专业成为重庆市首批一流专业;2020年新闻学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新闻学专业旨在培养秉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中国立场·全球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适应媒介融合变革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知识和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从事新闻采、写、编、评等工作,既懂新闻又懂法律的精专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
(1)依托与法学的学科交叉优势,着力培养既懂新闻又懂法律的复合型特色人才。新闻学专业作为全国第一个以“法治新闻”为特色的本科专业,充分依托法学学科优势,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办学之初,就明确提出“主新辅法”的培养模式,形成新闻学和法学相结合的独特学科交叉优势,并整合了法学、哲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资源,形成“媒介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三者并重的教育特色,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法学相关课程的比重,着力培养学生新闻法治理论素养、法治新闻写作、法治新闻与新媒体、法治新闻宣传等更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辅修本校法学第二学位,进行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法律人具有的正义职责和全心全意服务社会大众的精神。
(2)发挥学院师资优势,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本专业教师60%以上具有海外学习和访学背景,具备多种外语优势,借助双语教学,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3)加强实践实训培养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本专业教学基于大量采购实验、实训设备,能够实现采、写、编、发于一体的教学实训平台,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本专业拥有遍布全国的实习基地30多个,包括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重庆集团、《西藏日报》社等,满足了学生专业实习的需求。2015年,本专业创新性地提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蓝鲸计划”,探索出一条融媒体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强力推动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同年“蓝鲸计划”入选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2018年,学校与重庆日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格局。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大篷车课堂”由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到国内外进行实地采访和实习,引导学生用双脚、双眼寻找真相,并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去解构当代媒体和学界关于生活在亚洲边地上的人的“神话”。
专业办学特色鲜明。第一,西南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全国四所政法类高校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之一,也是全国早,重庆市各高校已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唯一明确自身办学方向为法制教育的非师范类专业。从全国范围来看,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目前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233所。但据调查显示,开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多数为师范院校,共计127所,占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院校总数的54.5%。本专业一般被定位为师范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被定格为,培养能在中小学以及其它教育机构从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政法类高校所创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西南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依托西南政法大学独特的学科资源优势,综采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之长,定位非师范类专业,走“法制教育”方向之路,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角度而言,这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具有鲜明特色。第二,西南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全国率先将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培养作为自身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信息化时代,社会思潮多元碰撞的历史背景中,“握好麦克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事关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因人才培养定位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欠缺对传播媒介和社会舆情基本规律的认知及相关的研判能力,欠缺灵活利用新媒介包装传播相关理论的意识与技术,满足不了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发展趋势。西南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哲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紧密合作,结合三个专业各自优势,专门培养既具备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和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解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又能把握大众传媒传播规律,善于研判舆情现状与走势,懂得利用新媒体包装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民众认知兴趣,引导民众思想道德政治认知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总结专业建设经验基础上,西南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自身发展定位为,立足重庆、服务西南、面向全国,努力建设以法学为依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以“法制教育”为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培养为发展契机,注重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相互融合,办学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较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本科特色专业。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法学、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懂得利用新媒体包装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激发民众认知兴趣,引导民众思想道德政治认知,能够继续深造或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及其它相关工作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学生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制教育等工作奠定基础。
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是本院新开的专业,于2019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拥有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电子商务及法律方向)和本科生两个办学层次。专业所在营销与电子商务系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与法学相结合的特设专业,具有极强的时代应用性。该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电子商务管理及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融合,在培养学生信息网络技术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互联网环境下熟练应用技术实现电子商务管理的能力及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过程中法律应用的能力。依托学院扎实的商科力量,结合学校的法学优势,培养务实创新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西南政法大学劳动关系专业于2014年获批并开始招生,迄今仍然是西南地区唯一培养劳动关系本科专业人才的专业点,是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建设专业。几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已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道路:一是聚焦于企事业组织需求,突出微观层面的劳动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学习;二是通过搭建高校、政府、工会、企业四方协同育人机制,搭建核心能力训练平台,着力提升学生劳动关系协商调解能力;三是充分发挥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资源优势,实现了法、商两个学科的有机融合,结合西政论辩文化底色,形成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
会计学本科专业开设于1995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办学积累,已经发展为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专业。会计学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及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建设专业,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依托学校企业管理和法学学科优势,坚持“法商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司法会计和注册会计师的能力融合,培养兼具会计学和法学知识体系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培养“善管理、强实践、能创新”为理念,创新卓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开设了“管理会计实验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坚持“教-赛-学”一体化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训赛项目,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职业能力。为突出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与美国德雷克大学、法国马赛大学等多所院校合作开展2+2等多个项目的联合办学。
审计学专业结合我校法学优势专业学科,以“审-法融合”为特色,围绕“监察审计”、“公司合规”打造特色发展方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审计人才为培养目标。审计学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及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建设专业,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其前身商贸专业,可追溯至1993年)自1999年开始招生以来,迄今已经走过16年的发展历程。现拥有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市场营销方向)和本科生两个办学层次。专业所在营销与电子商务系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经过近20年的人才培养实践,我们总结出了法商融合,法制意识深厚的营销人才培养理念,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竞赛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团队在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中国流通大师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企业决策模拟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从2006年新模式开始推行以来,我院学生在校级、市级、国家级、国际级的专业竞赛中硕果累累,其中国际级奖2项,国家级奖22项,市级奖11项,校级奖120余项。其中有两次代表中国大陆地区高校赴境外参赛,获得优异成绩。
工商管理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是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建设专业。自2016级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卓越法商人才实验班,历经20年的发展已形成“法商融合”的鲜明特色;
特色一,按照“法商融合”思路,利用法学教育资源优势,专注于精商明法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把经济法(CPA)作为专业必修课,同时还开设了法律与经济管理课程群、企业法务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等与法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中有11名教师具有法学专业背景,有9名教师正在攻读或者已经读完法学博士后,有2名教师具有律师执业资格。学生毕业时,拥有管理学(主修)和法学(辅修)两个学位的学生比例达到30%左右。近5年以来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法商融合”的专业特色和精商明法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特色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以赛促学的实现路径,塑造“教-赛-学”一体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竞赛能力的培养,从2006年开始探索并塑造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辅教、教赛结合、实践提高”的“教-赛-学”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比较鲜明的特色化、差异化办学思路。针对实践教育模式向全球竞争、动态模拟竞争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理念,本模式通过引入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亚洲流通大师(CSM)等国际性赛事及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促进学生对当前国际管理的发展理念、发展前沿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工商管理专业2011年成为重庆市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教-赛-学’一体化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5年来,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团队在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国际青年创新大赛、全国高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取得国际级奖4项,国家级奖15项。其中有两次代表中国大陆地区高校赴境外参赛,均获得优异成绩。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于1994年,同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省级一流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和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点,是重庆市高校人才培养 “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认识和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能力的高级商务精英和具有全球化视野和进取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管理经贸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1人。本专业依托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和“制度经济学”博士培养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国际经贸规则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商务人才。《国际贸易》课程为省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交叉优势明显,始终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务实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已经培养了大批国家对外所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国际经贸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秉承“国际化办学”理念,开设有“一带一路人才实验班”,是西南政法大学外国留学生人数多的专业。另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拥有国际商务“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实验室、“服务贸易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首批授予的“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研究基地”,培养了大批国家对外所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国际经贸人才。
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专业群依托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和英语(法律经贸方向)三个重庆市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和英语专业(法律经贸方向)紧密结合、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交叉复合型布局,培养国家与重庆市对外所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国际经贸人才,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境内外合作办学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服务国家与重庆市国际经贸发展需要、相关学科体系交叉、教研力量互补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一是拓展师资结构,实行“双挂”制度。坚持选派教师至法院、企业等单位挂职,同时聘请实务部门20余位导师开设实践课程,共同探索高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和社会适应性。
二是提升国际视野,坚持“国内国外联动”。先后选派教师25人次到国外进修,并聘请海外教师讲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新趋势。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知识产权人才国际化建设创新团队”,先后支持40余名学生赴国外访学。自2019年起还启动“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选派优秀知识产权专业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
三是打通“实践创新”全过程,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充分开展“课堂实践环节”、“社会实践环节”、“科研训练环节”和“第二课堂实务教育”四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依托教育部批准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建立“知识产权实验室”,全方位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
知识产权专业还积极探索总结“3+3”模式,即三大“中国知识产权”系列讲坛及三大“西南”学术信息交流平台。
自2014年5月起,西南知产投入大量资源,着力打造“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及“中国知识产权实务讲坛”三大特色交流研究平台,年均举行讲坛讲座30余场。众多司法实务专家、学界名流都曾到西南知产做客。
西南知产近年持续关注“E化教学”,精心打造西南知识产权网站(xinanipr.swupl.edu.cn)、西南知识产权微信平台(xinanipr)及《西南知识产权评论》。知产学子们经由这些学习平台,真正实现了知识产权创新信息实时共享。
自2018年起,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学生科研项目”,每年以专项经费支持25项学生课题。同时,每年还有2项专为知识产权优秀学子设立的奖学金,共计奖励约30人。
近年知识产权学子取得了诸多可喜成绩。先后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4次,先进班集体2次,市级优秀班集体1次,并获得“重庆市第四届大学生成长论坛”心理之家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9年,“首届全国高校商标热点问题辩论赛”中,知识产权学子力克国内诸多名校,终夺得总决赛亚军,并将多场次“佳辩手”收入囊中。在国家版权局主办的大学生版权征文竞赛中,我校知识产权学子也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特色突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务实人才。本专业教学团队与公安司法机关、大型企业、反舞弊联盟等组织保持密切合作,定期引进实务专家参与教学实训,收集教学案例。适时跟踪跟踪社会需求,根据实践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情景式教学走入课堂,启发学生思维。学院积极尝试人机对抗式的3D情景教学模式,将虚拟现场搬入课堂,将侦查方法嵌入案例之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实践基地众多,积极开展专业实习。学院建立的60余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新疆等多个地区。学院每年组织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学生集体到一线的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实习。独具特色教材体系,强化专业影响力。本专业已先后出版《金融犯罪案件侦查》、《走私犯罪案件侦查》、《商业犯罪案件侦查》、《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等多本教材,在行业内取得较大影响力。
我校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主要有:在教育理念方面,强调“树正气、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塑造“忠诚、务实”的经济犯罪侦查人才;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方面,强调突出“五个忠于”(“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忠于法律”),“五个懂”(“懂法律、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懂外语”),注重“七个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说善写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社会与侦查工作的能力);在实务交流方面,密切同实务部门的交流与联系,进一步发掘实务资源以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目前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已拥有遍布华东、华南、西南三个区域的50余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教学团队方面,组建了知识结构合理、高学历、年轻化的教研梯队,并有一批在同类专业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发展潜质的教学和业务专家。在取得成绩方面,本专业自成立以来,历经14年发展,不仅成为西南政法大学的特色专业,也成为政法院校同类专业的翘楚,在各种版本的专业排名中均位居前两名。2016年本专业被重庆市教委列入“三特行动计划”建设专业名录,重点资助建设,专业影响力、培养质量均有大幅提高。2019年5月入选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2019年12月教育部认定为省级一流专业。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占地约2598亩,校舍建筑面积约73.2万平方米,分为渝北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宝圣湖校区。基本设施齐备,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56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2.3万余人,全部安排在渝北校区学习生活。学校图书馆是重庆市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纸质资源210.99万册。
(一)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生活均在我校沙坪坝校区校内,能享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传统的人文环境。
(二)高配的师资力量--授课教师主要为我校富有教学经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实务课程主要由法官、检察官、法院书记员、会计师、律师、人力资源总监等实务部门专家授课,实现了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针对重要的或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除任课教师上课外,还聘请有关专业教师或研究生作学生自习课的辅导教师,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三)严格的学生管理--学校实行严格教学管理制度,如违反学生管理制度,学校有权给予警告直至开除之处分。在具体管理上主要采取操行分制度、班主任跟班考勤制度、学生统一晚自习制度等制度;并采取奖惩结合等措施,鞭策鼓励学生积极求学,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氛围。
(四)优化的学习模式--所有专业均采取专科、本科连读模式。前3学年在给学生进行实务培训、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同时,专、本科学历教学计划也压缩在前3学年提前完成,给学生节约1年学历学习时间,第4学年主要组织学生到对口单位实习、开展就业相关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生本着自愿原则选择参加和缴纳培训费。
(五)实用的资格证书培训--根据每个专业的专业和就业特点及需求,给学生开设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课程培训,为学生就业、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六)良好的实务课程教学--坚持在教学安排中融入专业相关的实务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展模拟法庭、会计做账实务比赛、短视频制作等实务活动,为学生提供条件和环境,积极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第4学年根据专业及时组织他们到法院、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国有企业、传媒公司等相应的单位实习锻炼提高。
(七)广泛的就业渠道--在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合格毕业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西南政法大学组织的学生就业双选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和机会。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科的建设历史悠久。自1985年开始即在本科生中开设知识产权法课程,1994年开始在民商法专业下招收知识产权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知识产权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自主设置知识产权法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2006年开始,在法学本科生中设立了知识产权法专门化班。2010年6月,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与民商法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并单独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2012年开始,我校招收知识产权法本科学生,以该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构建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批准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我校被高人民法院遴选为全国五大知识产权审判理论研究基地之一。2017年,重庆市教委批准了我校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教研室现有教师21人,所有教师均取得博士学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另有由各行业精英组成的兼职教师24人。目前知识产权法教学团队中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4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人,国家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支计划1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西南政法大学的《知识产权法学》系重庆市精品课程、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知识产权法教学团队2010年成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除此之外,还是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的副会长单位。总体而言,在几代西政知产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知识产权学科根基坚实、优势明显,近年来成果显著,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极高的美誉度。知识产权团队目前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结构合理、骨干突出、队伍稳定。
我校知识产权专业具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资格,秉承高素质职业化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培养理念,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依托,教学科研队伍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有特色、有优势,是全国重要的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会计学本科专业开设于1995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办学积累,依托学校企业管理和法学学科优势,培养兼具会计学和法学知识体系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围绕司法会计和注册会计师(CPA)的能力融合,塑造了“法商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特色。以培养“能管理、强实践、善创新”为理念,开设了管理会计实验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突出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与美国德雷克大学、法国马赛大学等多所院校合作开展2+2等多个项目的联合办学。
会计学专业围绕司法会计和注册会计师(CPA)的能力融合,已经形成“法商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设了“管理会计实验班”,培养社会急需的管理会计人才。
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模式改革,于2017年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会计学专业于2011年获得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立项,2014年获得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经过18年的建设和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了三大特色:其一是“法”&“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方面会增加法学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与商科理论知识体系相关的商法、公司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等课程学习;另一方面,采用双师同堂的专题授课方式,针对特定的管理类问题,由管理学专业教师和法学专业教师同时讲解,突显商学与法学思维逻辑的碰撞,培养以“法”治“商”的思维能力,塑造法治精神,成为精商明法的复合型人才。其二是开设“工商管理卓越法商人才实验班”。商学院自2016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在完成3个学期的通识课程学习后,选择工商管理卓越法商人才实验班进行学习,本实验班的授课教师由商学院教师与法学教师分别开始商科与法学的相关课程,如民法、商法、合同法等。实验班每届招生40人,目前经过公开选拔第一届(2016级)学生已于2017-2018第二学期正式进入实验班学习。其三是教-赛-学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按照“以赛促学”的理念,引入或设立了20余个专业竞赛项目,包括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案例分析大赛等,激励、组织、指导学生参赛,培养学生将法商融合的法治思路运用于竞赛项目中。
特色一,按照“法商融合”思路,利用法学教育资源优势,专注于精商明法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 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把经济法(CPA)作为专业必修课,同时还开设了法律与经济管理课程群、企业法务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等与法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中有11名教师具有法学专业背景,有9名教师正在攻读或者已经读完法学博士后,有2名教师具有律师执业资格。同时,我们已经开启“工商管理卓越法商人才”实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相对于现行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更能体现“法商融合”的专业特色和精商明法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此外,鼓励学生在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辅修和,系统学习法学课程,学生毕业时,拥有管理学和法学两个学位的学生比例达到30%左右。近5年以来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15年就业率达到了97.45%。“法商融合”的专业特色和精商明法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特色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以赛促学的实现路径,塑造“教-赛-学”一体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竞赛能力的培养,从2006年开始探索并塑造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辅教、教赛结合、实践提高”的“教-赛-学”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比较鲜明的特色化、差异化办学思路。针对实践教育模式向全球竞争、动态模拟竞争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理念,本模式通过引入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亚洲流通大师(CSM)等国际性赛事及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促进学生对当前国际管理的发展理念、发展前沿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工商管理专业2011年成为重庆市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教-赛-学’一体化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5年来,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团队在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国际青年创新大赛、全国高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取得国际级奖4项,国家级奖13项。其中有两次代表中国大陆地区高校赴境外参赛,均获得优异成绩。
哲学专业实行学业班主任制和学业导师制。除了辅导员负责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之外,每一年级还有一位老师担任学业班主任,通过组织学习经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总体上的学业指导,并且还有多位学业导师,每人负责2~3个学生,进行具体的、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市场营销系为重庆市市场学会理事单位,通过“品牌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调查”等模块,打造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营销专业人才。本系教师承担市级双语示范课程一门,校级精品课程两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五项,省部级科研及横向课题数十项;具有很强的科研、教学能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本专业学生曾获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总冠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银奖,并在亚洲流通业模拟经营大赛、全国电子商务挑战赛、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屡获佳绩。
契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特征,依托于我校法学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在全国法学界和法律界有很大影响的法学学科”,审计学与法律深度交叉融合,围绕“法-审”特色,打造“监察审计”、“司法会计”“公司法务”等发展方向。确保实现“特色鲜明、重庆一流、全国前茅”的建设目标。
立足审计学专业本身,结合我校法学优势专业学科,审计与法律深度交叉融合,主要围绕“监察审计”、“司法会计”、“公司法务”打造特色方向,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服务的无缝对接。第一,监察审计特色方向。依托监察审计学院、内部审计创新研究中心、廉政建设与腐败治理研究中心,培养精审计、懂管理、能监察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定位于理论创新、专业融合、社会实践,提供切实有效、论证充分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第二,司法会计特色方向。依托我校司法鉴定中心(司法会计鉴定)、司法会计研究中心,融合审计学、会计学、法学、证据学等相关内容为一体,培养掌握审计、法律、财税、司法鉴定等专业技术的人才,实现司法会计的“产-学-研-用”相互融合。第三,公司法务特色方向。依托中国法治企业研究院、市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围绕公司法务管理、公司治理与合规经营,促进培养懂公司治理、懂合规经营的复合人才,致力于建成权威的企业研究咨询、人才培养中心。2016年审计学专业获得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7年牵头获得重庆市“经济监督与经济秩序治理专业群”;2018年申报重庆市高等学校一流专业.
西南政法大学劳动关系专业于2014年开始本科招生。本专业融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结合我校的法学优势,注重劳动关系领域法律法规的培养和训练,具有法商融合的专业特色;一方面根据劳动关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加强学生劳动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本专业学生在人力资源领域就业的突出竞争优势。
培养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的既懂新闻又懂法律的复合型广电人才是本专业的培养特色。本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新闻学专业所要求的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和媒介经营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策划、采访、拍摄、写作、视频编辑以及动画制作等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辅修第二学位,在新媒体传播方面更具有法治思维和法治理性。
我院与政府机关、行业协会联系紧密,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法制电视节目工作委员会的特邀理事单位。截止到2016年12月底,法制电视节目工作委员会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已经超过130个,其中包括了全国所有的省级电视台、计划单列市电视台和省会市电视台,也包括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城市电视台和法制影视制作机构。除此以外,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安监总局和武警总部等单位的影视制作机构也是其会员单位。依托该委员会庞大的媒体资源,我院正积极地与其各会员单位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实践平台。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总建筑面积731249.84平方米,分为渝北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宝圣湖校区。基本设施齐备,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56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660余人;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2.3万余人,全部安排在渝北校区学习生活。学校图书馆是重庆市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纸质资源210.99万册。
一流名师:杨秀清、杨帆、阮齐林和刘家安等司考名师亲临西政面授。
专业服务:高素质教学服务团队,全程跟踪辅导,提供尽心、贴心、专业的司考服务。
技能提升:重点培养学员的法律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解决法律纠纷的能力,成为真正的“法律人”。
关心学生:为中心优秀学员提供知名律所实习机会。
法检合作:与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开展司法考试培训,取得高通过率并赢得高度认可。
全面保障: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推荐到知名律所实习
◆拓展社会人脉关系
二、 费用及特惠计划
注:1.校学生、外校学生报名必须持有效学生证原件;社会考生报名持身份证原件;带上一寸彩色免冠登记照1张。
2.按照报名先后顺序固定座位。
3.报名一经确认,不退费。
4.上课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
三、 授课名师团队
刑法: 阮齐林 罗翔 方鹏 刘艳敏 姚贝
刑事诉讼法: 卫跃宁 杨立新 刘玫 房保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张锋 吴平 赵宏 兰燕卓 彭涛
民法: 隋彭生 刘家安 刘智慧 周长玲 于飞 席志国
商法、 经济法: 鄢梦萱 郑佳宁 胡利玲 魏敬淼
民事诉讼法: 杨秀清 史飚 韩波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 陈景辉 雷磊 戴鹏 叶晓川
宪法学: 焦洪昌 叶晓川
法制史: 张生 叶晓川
三国法: 杨帆 祁欢 邹龙妹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王进喜 叶晓川
四、 报名须知
(一)报名方式:现场报名或电话报名
现场报名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敬业楼1035室;西南政法大学沙坪坝校区办公楼南楼3001室、主楼3014室
报 名 电 话:023-67258801(渝北校区) 023-65382537 65383003(沙坪坝校区)
(二)缴费方式:现场缴费
现场缴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丽玉致知楼校园卡管理科5120室。
(三)报名咨询:
联 系 人:崔老师、杨老师、王老师
电 话:(023)67258801、65382537、65383003
传 真:(023)67258801、65382537、65383003
电子邮件:xizhengpeixunbu@126.com
网 址:http://202.202.80.80/web/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国家司法考试培训中心(邮政编码:401120)
西南司考QQ群号: 170685782
(四)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及微信公众平台
微博昵称:西南司法考试培训中心 http://weibo.com/u/3255973157
微信服务号:西南司考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建校60余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0多万人,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多的学校。一、历史沿革西南政法大学原名西南政法学院,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由刘伯...
西南政法大学评价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德语专业
专业特色
人才培养方面,德语专业制订“一体两翼”的培养模式,即以“德语+法律”的实践能力为“体”,以构建法学特色的德语课程体系和搭建多维法律德语实践平台为“两翼”的创新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德语+法律”的卓越复合型人才,实现国家“分类卓越”教育战略目标。
对外交流方面,与德国高校有较为密切的交流合作,为德语专业学生的出国交流,深入学习德语国家语言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与德语国家高校开展互派交换生等合作交流项目。
专业实习方面,为确保德语专业办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学院为德语专业学生建立了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科技企业等十多个类型多样的实习基地。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专业特色及成绩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从2016年实行大类招生,第3学期进行专业分流,从第4学期开始分新闻学、学、传播学以及网络与新媒体四个专业进行培养。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设立于2018年并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与媒介融合的趋势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本专业以新文科建设为目标,依托与华龙网集团共建的融媒体学院,组建融媒体课程研发团队,整合现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础课程,结合融媒体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趋势,共同编写融媒体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融媒体师资队伍建设、打通融媒体人才实习实训与就业培训通道。
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
培养目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基本的网络与新媒体思维方式、综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结构、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传播技术和应用开发能力,能从事融合新闻采编实务,网站建设与运营,数字产品内容策划、设计、研发、推广,新媒体舆论环境下的公共传播、舆情调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特色:
特色一:以“媒介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的理念培养既懂新闻传播又懂法律,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新媒体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具备通过前沿信息技术创意信息及互动传播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打造较为深厚的文化与文字功底、中外文表达能力以及跨学科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等人文底蕴。
特色二:与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等十余家国内外大学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著名高校交换学生,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网络与新媒体人才。
特色三:配备数字媒体制作实验室以及大量实验、实训设备,建设了云实践平台、多种校内新媒体平台和创新孵化平台引领学生实践与创新。同时是环球网国际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并已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猪八戒网等国内有广泛影响的媒体机构合作推出“蓝鲸计划”、“蓝鹰计划”,校企联合打造理论与实务能力有机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传播学专业
专业特色及成绩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从2016年实行大类招生,第3学期进行专业分流,从第4学期开始分新闻学、学、传播学以及网络与新媒体四个专业进行培养。
传播学专业于2007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2008年面向全国招生。2019年成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传播学专业与政治管理专业联合成功申报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舆情传播与风险管理群;2017年,又联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哲学专业成功申报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培养特色专业群。
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
培养目标:该专业聚焦新媒体传播、区域传播、城市传播、品牌传播、危机传播、文化传播等社会发展需要的市场导向和空间,顺应媒介融合的全球化时代需求,构建具有全方位专业素养的当代传播人才孵化器,旨在培养具备传播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传媒法规与媒介技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优良职业道德、能胜任媒体及相关文化产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政府公共传播、企业传播策划与广告等工作的精专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培养特色:
(一)借助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面向新世纪、走向国际化的传播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非常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专业以传播学为依托,与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学科相交叉,培养复合型传播人才。传播学专业除了掌握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外,还必须拥有比较广博和扎实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特别是要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依托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培养、专业舆情传播与风险管理两个省部级专业特色群,树立立足国家战略、面向社会需求的式办学理念。依托“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开展“人权与舆论”科学研究,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
(二)注重调查方法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传播人才。传播学专业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调查软件与应用等课程,同时配备了大量实验、实训设备,建设了云实践平台,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与重庆商报联合推出的“蓝鲸”计划、与猪八戒网合作推出的“蓝鹰”计划等旨在培养新闻传播本科实务创新人才。学生从大一开始到大三,每年暑假到合作单位参与深度的全方位实习,在实习单位的多个部门进行锻炼。项目启动以来,先后有60余名学生进入该合作项目参与实习实践,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传播人才。
(三)培养国际视野,打造国际化人才培育特色。传播学专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等十余家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使本专业学术更具有国际视野。本科学生通过“走进来”近距离接触大师和“走出去”充分感受国际化学术氛围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国际化视野。近几年,学院派遣学生到日本立命馆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韩国东亚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数十所大学长短期交流学习。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学专业
专业特色及成绩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从2016年实行大类招生,第3学期进行专业分流,从第4学期开始分新闻学、学、传播学以及网络与新媒体四个专业进行培养。
学专业设立于2005年,同年面向全国招生。2009年获批重庆市学新专业建设点,2010年建立首个重庆市法治新闻纪录片实验室。2019年成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是新闻学专业电子媒介方向的办学拓展。拥有重庆市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新闻学专业所要求的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和媒介经营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策划、采访、拍摄、写作、视频编辑以及动画制作等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辅修第二学位,在新媒体传播方面更具有法治思维和法治理性。
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
培养目标:学培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全面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发展潜质及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毕业生适合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新闻传媒集团中担任新闻记者、新闻编辑、节目主持(策划)人,或者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及宣传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培养特色:
(一)教学理念先进,实验设备一流
“中国立场、全球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是学学科发展一直秉承的基本理念,在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尤其强调用法治的思维来指导其言行,具备精湛的业务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踏实谦逊,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视为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
学院实验设备一流,建有新闻演播室、新闻编辑实验室等2个主实验室,电视采编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激光照排实验室等3个共用实验室,主要承担新闻学和学专业实验教学任务。2011年,新增实验用房300平方米,引入国际先进的苹果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系统,建成新闻节目制作实验室、数字媒体制作实验室、5.1数字环绕声实验室,与原有的演播实验室、编辑实验室配套,形成采、写、编、播、产、学、研一条龙,满足了学院以及学校各专业学生学习提升专业技能的需要。目前实验室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分别设立6个实验模块,开设60个实验项目。
(二)注重实践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强
本专业拥有遍布全国的实习基地30多个,包括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重庆集团、西藏日报社、《南方周末》等,每年我院会选派专业教师深入实习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学院邀请校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来校讲座交流、开设实践课程。打造专业学习型团队,组建了VR团队、法治传播团队,团队等,由团队导师对学生进行四年的跟踪指导,对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与《重庆商报》联合推出了“蓝鲸”计划,与猪八戒网合作推出的“蓝鹰”计划,学生从大一开始到大三,每年暑假到合作单位参与深度的全方位实习,三年下来,能够在实习单位的多个部门进行锻炼。项目启动以来,先后有60余名学生(含学专业的学生)进入该合作项目参与实习实践,成果显著。学院开设了“写在丝绸之路上的大篷车课堂”,由学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带队,引领学生以专业的视角,用文字、图片或影像记录茫茫丝绸之路上的点点滴滴,锻炼学生的采写能力。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专业
专业特色及成绩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从2016年实行大类招生,第3学期进行专业分流,从第4学期开始分新闻学、学、传播学以及网络与新媒体四个专业进行培养。
新闻学专业于1994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立,1995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是我国法科大学里开设的第一个、也是重庆市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法治新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特色新闻学专业。2007年,新闻学专业获评重庆市新闻传播类唯一特色专业;2010年,新闻学专业被确立为教育部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新闻学专业成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点;2018年,新闻学专业成为重庆市首批一流专业;2020年新闻学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
培养目标:新闻学专业旨在培养秉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中国立场·全球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适应媒介融合变革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知识和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从事新闻采、写、编、评等工作,既懂新闻又懂法律的精专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
培养特色:
(1)依托与法学的学科交叉优势,着力培养既懂新闻又懂法律的复合型特色人才。新闻学专业作为全国第一个以“法治新闻”为特色的本科专业,充分依托法学学科优势,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办学之初,就明确提出“主新辅法”的培养模式,形成新闻学和法学相结合的独特学科交叉优势,并整合了法学、哲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资源,形成“媒介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三者并重的教育特色,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法学相关课程的比重,着力培养学生新闻法治理论素养、法治新闻写作、法治新闻与新媒体、法治新闻宣传等更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辅修本校法学第二学位,进行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法律人具有的正义职责和全心全意服务社会大众的精神。
(2)发挥学院师资优势,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本专业教师60%以上具有海外学习和访学背景,具备多种外语优势,借助双语教学,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3)加强实践实训培养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本专业教学基于大量采购实验、实训设备,能够实现采、写、编、发于一体的教学实训平台,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本专业拥有遍布全国的实习基地30多个,包括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重庆集团、《西藏日报》社等,满足了学生专业实习的需求。2015年,本专业创新性地提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蓝鲸计划”,探索出一条融媒体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强力推动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同年“蓝鲸计划”入选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2018年,学校与重庆日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格局。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大篷车课堂”由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到国内外进行实地采访和实习,引导学生用双脚、双眼寻找真相,并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去解构当代媒体和学界关于生活在亚洲边地上的人的“神话”。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专业特色
专业办学特色鲜明。第一,西南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全国四所政法类高校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之一,也是全国早,重庆市各高校已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唯一明确自身办学方向为法制教育的非师范类专业。从全国范围来看,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目前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233所。但据调查显示,开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多数为师范院校,共计127所,占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院校总数的54.5%。本专业一般被定位为师范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被定格为,培养能在中小学以及其它教育机构从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政法类高校所创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西南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依托西南政法大学独特的学科资源优势,综采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之长,定位非师范类专业,走“法制教育”方向之路,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角度而言,这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具有鲜明特色。第二,西南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全国率先将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培养作为自身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信息化时代,社会思潮多元碰撞的历史背景中,“握好麦克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事关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因人才培养定位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欠缺对传播媒介和社会舆情基本规律的认知及相关的研判能力,欠缺灵活利用新媒介包装传播相关理论的意识与技术,满足不了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发展趋势。西南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哲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紧密合作,结合三个专业各自优势,专门培养既具备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和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解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又能把握大众传媒传播规律,善于研判舆情现状与走势,懂得利用新媒体包装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民众认知兴趣,引导民众思想道德政治认知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总结专业建设经验基础上,西南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自身发展定位为,立足重庆、服务西南、面向全国,努力建设以法学为依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以“法制教育”为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培养为发展契机,注重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相互融合,办学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较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本科特色专业。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法学、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懂得利用新媒体包装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激发民众认知兴趣,引导民众思想道德政治认知,能够继续深造或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及其它相关工作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学生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制教育等工作奠定基础。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
人才培养特色
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是本院新开的专业,于2019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拥有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电子商务及法律方向)和本科生两个办学层次。专业所在营销与电子商务系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与法学相结合的特设专业,具有极强的时代应用性。该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电子商务管理及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融合,在培养学生信息网络技术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互联网环境下熟练应用技术实现电子商务管理的能力及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过程中法律应用的能力。依托学院扎实的商科力量,结合学校的法学优势,培养务实创新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劳动关系专业
人才培养特色
西南政法大学劳动关系专业于2014年获批并开始招生,迄今仍然是西南地区唯一培养劳动关系本科专业人才的专业点,是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建设专业。几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已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道路:一是聚焦于企事业组织需求,突出微观层面的劳动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学习;二是通过搭建高校、政府、工会、企业四方协同育人机制,搭建核心能力训练平台,着力提升学生劳动关系协商调解能力;三是充分发挥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资源优势,实现了法、商两个学科的有机融合,结合西政论辩文化底色,形成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会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特色
会计学本科专业开设于1995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办学积累,已经发展为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专业。会计学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及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建设专业,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依托学校企业管理和法学学科优势,坚持“法商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司法会计和注册会计师的能力融合,培养兼具会计学和法学知识体系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培养“善管理、强实践、能创新”为理念,创新卓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开设了“管理会计实验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坚持“教-赛-学”一体化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训赛项目,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职业能力。为突出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与美国德雷克大学、法国马赛大学等多所院校合作开展2+2等多个项目的联合办学。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审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特色
审计学专业结合我校法学优势专业学科,以“审-法融合”为特色,围绕“监察审计”、“公司合规”打造特色发展方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审计人才为培养目标。审计学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及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建设专业,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人才培养特色
市场营销专业(其前身商贸专业,可追溯至1993年)自1999年开始招生以来,迄今已经走过16年的发展历程。现拥有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市场营销方向)和本科生两个办学层次。专业所在营销与电子商务系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经过近20年的人才培养实践,我们总结出了法商融合,法制意识深厚的营销人才培养理念,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竞赛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团队在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中国流通大师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企业决策模拟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从2006年新模式开始推行以来,我院学生在校级、市级、国家级、国际级的专业竞赛中硕果累累,其中国际级奖2项,国家级奖22项,市级奖11项,校级奖120余项。其中有两次代表中国大陆地区高校赴境外参赛,获得优异成绩。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特色
工商管理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是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建设专业。自2016级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卓越法商人才实验班,历经20年的发展已形成“法商融合”的鲜明特色;
特色一,按照“法商融合”思路,利用法学教育资源优势,专注于精商明法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把经济法(CPA)作为专业必修课,同时还开设了法律与经济管理课程群、企业法务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等与法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中有11名教师具有法学专业背景,有9名教师正在攻读或者已经读完法学博士后,有2名教师具有律师执业资格。学生毕业时,拥有管理学(主修)和法学(辅修)两个学位的学生比例达到30%左右。近5年以来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法商融合”的专业特色和精商明法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特色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以赛促学的实现路径,塑造“教-赛-学”一体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竞赛能力的培养,从2006年开始探索并塑造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辅教、教赛结合、实践提高”的“教-赛-学”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比较鲜明的特色化、差异化办学思路。针对实践教育模式向全球竞争、动态模拟竞争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理念,本模式通过引入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亚洲流通大师(CSM)等国际性赛事及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促进学生对当前国际管理的发展理念、发展前沿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工商管理专业2011年成为重庆市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教-赛-学’一体化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5年来,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团队在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国际青年创新大赛、全国高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取得国际级奖4项,国家级奖15项。其中有两次代表中国大陆地区高校赴境外参赛,均获得优异成绩。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专业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于1994年,同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省级一流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和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点,是重庆市高校人才培养 “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认识和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能力的高级商务精英和具有全球化视野和进取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管理经贸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1人。本专业依托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和“制度经济学”博士培养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国际经贸规则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商务人才。《国际贸易》课程为省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交叉优势明显,始终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务实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已经培养了大批国家对外所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国际经贸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秉承“国际化办学”理念,开设有“一带一路人才实验班”,是西南政法大学外国留学生人数多的专业。另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拥有国际商务“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实验室、“服务贸易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首批授予的“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研究基地”,培养了大批国家对外所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国际经贸人才。
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专业群依托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和英语(法律经贸方向)三个重庆市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和英语专业(法律经贸方向)紧密结合、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交叉复合型布局,培养国家与重庆市对外所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国际经贸人才,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境内外合作办学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服务国家与重庆市国际经贸发展需要、相关学科体系交叉、教研力量互补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专业
特色成效
一是拓展师资结构,实行“双挂”制度。坚持选派教师至法院、企业等单位挂职,同时聘请实务部门20余位导师开设实践课程,共同探索高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和社会适应性。
二是提升国际视野,坚持“国内国外联动”。先后选派教师25人次到国外进修,并聘请海外教师讲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新趋势。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知识产权人才国际化建设创新团队”,先后支持40余名学生赴国外访学。自2019年起还启动“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选派优秀知识产权专业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
三是打通“实践创新”全过程,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充分开展“课堂实践环节”、“社会实践环节”、“科研训练环节”和“第二课堂实务教育”四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依托教育部批准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建立“知识产权实验室”,全方位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
知识产权专业还积极探索总结“3+3”模式,即三大“中国知识产权”系列讲坛及三大“西南”学术信息交流平台。
自2014年5月起,西南知产投入大量资源,着力打造“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及“中国知识产权实务讲坛”三大特色交流研究平台,年均举行讲坛讲座30余场。众多司法实务专家、学界名流都曾到西南知产做客。
西南知产近年持续关注“E化教学”,精心打造西南知识产权网站(xinanipr.swupl.edu.cn)、西南知识产权微信平台(xinanipr)及《西南知识产权评论》。知产学子们经由这些学习平台,真正实现了知识产权创新信息实时共享。
自2018年起,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学生科研项目”,每年以专项经费支持25项学生课题。同时,每年还有2项专为知识产权优秀学子设立的奖学金,共计奖励约30人。
近年知识产权学子取得了诸多可喜成绩。先后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4次,先进班集体2次,市级优秀班集体1次,并获得“重庆市第四届大学生成长论坛”心理之家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9年,“首届全国高校商标热点问题辩论赛”中,知识产权学子力克国内诸多名校,终夺得总决赛亚军,并将多场次“佳辩手”收入囊中。在国家版权局主办的大学生版权征文竞赛中,我校知识产权学子也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经济犯罪侦查专业
培养特色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特色突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务实人才。本专业教学团队与公安司法机关、大型企业、反舞弊联盟等组织保持密切合作,定期引进实务专家参与教学实训,收集教学案例。适时跟踪跟踪社会需求,根据实践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情景式教学走入课堂,启发学生思维。学院积极尝试人机对抗式的3D情景教学模式,将虚拟现场搬入课堂,将侦查方法嵌入案例之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实践基地众多,积极开展专业实习。学院建立的60余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新疆等多个地区。学院每年组织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学生集体到一线的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实习。独具特色教材体系,强化专业影响力。本专业已先后出版《金融犯罪案件侦查》、《走私犯罪案件侦查》、《商业犯罪案件侦查》、《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等多本教材,在行业内取得较大影响力。
专业特色与成绩
我校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主要有:在教育理念方面,强调“树正气、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塑造“忠诚、务实”的经济犯罪侦查人才;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方面,强调突出“五个忠于”(“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忠于法律”),“五个懂”(“懂法律、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懂外语”),注重“七个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说善写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社会与侦查工作的能力);在实务交流方面,密切同实务部门的交流与联系,进一步发掘实务资源以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目前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已拥有遍布华东、华南、西南三个区域的50余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教学团队方面,组建了知识结构合理、高学历、年轻化的教研梯队,并有一批在同类专业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发展潜质的教学和业务专家。在取得成绩方面,本专业自成立以来,历经14年发展,不仅成为西南政法大学的特色专业,也成为政法院校同类专业的翘楚,在各种版本的专业排名中均位居前两名。2016年本专业被重庆市教委列入“三特行动计划”建设专业名录,重点资助建设,专业影响力、培养质量均有大幅提高。2019年5月入选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2019年12月教育部认定为省级一流专业。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办学性质、类型和办学条件:我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西南政法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西南政法大学学士学位。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占地约2598亩,校舍建筑面积约73.2万平方米,分为渝北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宝圣湖校区。基本设施齐备,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56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2.3万余人,全部安排在渝北校区学习生活。学校图书馆是重庆市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纸质资源210.99万册。
来源: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全国高等教育助学实务型实验班招生简章
实验班办学特色
(一)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生活均在我校沙坪坝校区校内,能享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传统的人文环境。
(二)高配的师资力量--授课教师主要为我校富有教学经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实务课程主要由法官、检察官、法院书记员、会计师、律师、人力资源总监等实务部门专家授课,实现了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针对重要的或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除任课教师上课外,还聘请有关专业教师或研究生作学生自习课的辅导教师,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三)严格的学生管理--学校实行严格教学管理制度,如违反学生管理制度,学校有权给予警告直至开除之处分。在具体管理上主要采取操行分制度、班主任跟班考勤制度、学生统一晚自习制度等制度;并采取奖惩结合等措施,鞭策鼓励学生积极求学,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氛围。
(四)优化的学习模式--所有专业均采取专科、本科连读模式。前3学年在给学生进行实务培训、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同时,专、本科学历教学计划也压缩在前3学年提前完成,给学生节约1年学历学习时间,第4学年主要组织学生到对口单位实习、开展就业相关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生本着自愿原则选择参加和缴纳培训费。
(五)实用的资格证书培训--根据每个专业的专业和就业特点及需求,给学生开设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课程培训,为学生就业、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六)良好的实务课程教学--坚持在教学安排中融入专业相关的实务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展模拟法庭、会计做账实务比赛、短视频制作等实务活动,为学生提供条件和环境,积极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第4学年根据专业及时组织他们到法院、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国有企业、传媒公司等相应的单位实习锻炼提高。
(七)广泛的就业渠道--在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合格毕业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西南政法大学组织的学生就业双选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和机会。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专业
专业特色及成绩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科的建设历史悠久。自1985年开始即在本科生中开设知识产权法课程,1994年开始在民商法专业下招收知识产权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知识产权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自主设置知识产权法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2006年开始,在法学本科生中设立了知识产权法专门化班。2010年6月,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与民商法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并单独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2012年开始,我校招收知识产权法本科学生,以该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构建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批准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我校被高人民法院遴选为全国五大知识产权审判理论研究基地之一。2017年,重庆市教委批准了我校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教研室现有教师21人,所有教师均取得博士学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另有由各行业精英组成的兼职教师24人。目前知识产权法教学团队中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4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人,国家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支计划1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西南政法大学的《知识产权法学》系重庆市精品课程、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知识产权法教学团队2010年成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除此之外,还是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的副会长单位。总体而言,在几代西政知产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知识产权学科根基坚实、优势明显,近年来成果显著,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极高的美誉度。知识产权团队目前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结构合理、骨干突出、队伍稳定。
我校知识产权专业具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资格,秉承高素质职业化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培养理念,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依托,教学科研队伍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有特色、有优势,是全国重要的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会计学专业
专业培养特色
会计学本科专业开设于1995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办学积累,依托学校企业管理和法学学科优势,培养兼具会计学和法学知识体系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围绕司法会计和注册会计师(CPA)的能力融合,塑造了“法商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特色。以培养“能管理、强实践、善创新”为理念,开设了管理会计实验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突出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与美国德雷克大学、法国马赛大学等多所院校合作开展2+2等多个项目的联合办学。
专业特色及成绩
会计学专业围绕司法会计和注册会计师(CPA)的能力融合,已经形成“法商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设了“管理会计实验班”,培养社会急需的管理会计人才。
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模式改革,于2017年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会计学专业于2011年获得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立项,2014年获得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特色
经过18年的建设和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了三大特色:其一是“法”&“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方面会增加法学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与商科理论知识体系相关的商法、公司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等课程学习;另一方面,采用双师同堂的专题授课方式,针对特定的管理类问题,由管理学专业教师和法学专业教师同时讲解,突显商学与法学思维逻辑的碰撞,培养以“法”治“商”的思维能力,塑造法治精神,成为精商明法的复合型人才。其二是开设“工商管理卓越法商人才实验班”。商学院自2016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在完成3个学期的通识课程学习后,选择工商管理卓越法商人才实验班进行学习,本实验班的授课教师由商学院教师与法学教师分别开始商科与法学的相关课程,如民法、商法、合同法等。实验班每届招生40人,目前经过公开选拔第一届(2016级)学生已于2017-2018第二学期正式进入实验班学习。其三是教-赛-学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按照“以赛促学”的理念,引入或设立了20余个专业竞赛项目,包括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案例分析大赛等,激励、组织、指导学生参赛,培养学生将法商融合的法治思路运用于竞赛项目中。
专业特色及成绩
特色一,按照“法商融合”思路,利用法学教育资源优势,专注于精商明法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 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把经济法(CPA)作为专业必修课,同时还开设了法律与经济管理课程群、企业法务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等与法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中有11名教师具有法学专业背景,有9名教师正在攻读或者已经读完法学博士后,有2名教师具有律师执业资格。同时,我们已经开启“工商管理卓越法商人才”实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相对于现行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更能体现“法商融合”的专业特色和精商明法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此外,鼓励学生在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辅修和,系统学习法学课程,学生毕业时,拥有管理学和法学两个学位的学生比例达到30%左右。近5年以来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15年就业率达到了97.45%。“法商融合”的专业特色和精商明法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特色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以赛促学的实现路径,塑造“教-赛-学”一体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竞赛能力的培养,从2006年开始探索并塑造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辅教、教赛结合、实践提高”的“教-赛-学”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比较鲜明的特色化、差异化办学思路。针对实践教育模式向全球竞争、动态模拟竞争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理念,本模式通过引入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亚洲流通大师(CSM)等国际性赛事及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促进学生对当前国际管理的发展理念、发展前沿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工商管理专业2011年成为重庆市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教-赛-学’一体化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5年来,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团队在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国际青年创新大赛、全国高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取得国际级奖4项,国家级奖13项。其中有两次代表中国大陆地区高校赴境外参赛,均获得优异成绩。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哲学专业
专业特色及成绩
哲学专业实行学业班主任制和学业导师制。除了辅导员负责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之外,每一年级还有一位老师担任学业班主任,通过组织学习经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总体上的学业指导,并且还有多位学业导师,每人负责2~3个学生,进行具体的、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专业特色及成绩
市场营销系为重庆市市场学会理事单位,通过“品牌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调查”等模块,打造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营销专业人才。本系教师承担市级双语示范课程一门,校级精品课程两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五项,省部级科研及横向课题数十项;具有很强的科研、教学能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本专业学生曾获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总冠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银奖,并在亚洲流通业模拟经营大赛、全国电子商务挑战赛、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屡获佳绩。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审计学专业
培养特色
契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特征,依托于我校法学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在全国法学界和法律界有很大影响的法学学科”,审计学与法律深度交叉融合,围绕“法-审”特色,打造“监察审计”、“司法会计”“公司法务”等发展方向。确保实现“特色鲜明、重庆一流、全国前茅”的建设目标。
专业特色及成绩
立足审计学专业本身,结合我校法学优势专业学科,审计与法律深度交叉融合,主要围绕“监察审计”、“司法会计”、“公司法务”打造特色方向,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服务的无缝对接。第一,监察审计特色方向。依托监察审计学院、内部审计创新研究中心、廉政建设与腐败治理研究中心,培养精审计、懂管理、能监察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定位于理论创新、专业融合、社会实践,提供切实有效、论证充分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第二,司法会计特色方向。依托我校司法鉴定中心(司法会计鉴定)、司法会计研究中心,融合审计学、会计学、法学、证据学等相关内容为一体,培养掌握审计、法律、财税、司法鉴定等专业技术的人才,实现司法会计的“产-学-研-用”相互融合。第三,公司法务特色方向。依托中国法治企业研究院、市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围绕公司法务管理、公司治理与合规经营,促进培养懂公司治理、懂合规经营的复合人才,致力于建成权威的企业研究咨询、人才培养中心。2016年审计学专业获得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7年牵头获得重庆市“经济监督与经济秩序治理专业群”;2018年申报重庆市高等学校一流专业.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劳动关系专业
专业培养特色
西南政法大学劳动关系专业于2014年开始本科招生。本专业融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结合我校的法学优势,注重劳动关系领域法律法规的培养和训练,具有法商融合的专业特色;一方面根据劳动关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加强学生劳动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本专业学生在人力资源领域就业的突出竞争优势。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专业
培养特色
(一)教学理念先进,实验设备一流
“中国立场、全球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是学学科发展一直秉承的基本理念,在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尤其强调用法治的思维来指导其言行,具备精湛的业务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踏实谦逊,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视为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
学院实验设备一流,建有新闻演播室、新闻编辑实验室等2个主实验室,电视采编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激光照排实验室等3个共用实验室,主要承担新闻学和学专业实验教学任务。2011年,新增实验用房300平方米,引入国际先进的苹果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系统,建成新闻节目制作实验室、数字媒体制作实验室、5.1数字环绕声实验室,与原有的演播实验室、编辑实验室配套,形成采、写、编、播、产、学、研一条龙,满足了学院以及学校各专业学生学习提升专业技能的需要。目前实验室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分别设立6个实验模块,开设60个实验项目。
(二)注重实践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强
本专业拥有遍布全国的实习基地30多个,包括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重庆集团、西藏日报社、《南方周末》等,每年我院会选派专业教师深入实习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学院邀请校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来校讲座交流、开设实践课程。打造专业学习型团队,组建了VR团队、法治传播团队,团队等,由团队导师对学生进行四年的跟踪指导,对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与《重庆商报》联合推出了“蓝鲸”计划,与猪八戒网合作推出的“蓝鹰”计划,学生从大一开始到大三,每年暑假到合作单位参与深度的全方位实习,三年下来,能够在实习单位的多个部门进行锻炼。项目启动以来,先后有60余名学生(含学专业的学生)进入该合作项目参与实习实践,成果显著。学院开设了“写在丝绸之路上的大篷车课堂”,由学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带队,引领学生以专业的视角,用文字、图片或影像记录茫茫丝绸之路上的点点滴滴,锻炼学生的采写能力。
专业特色及成绩
培养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的既懂新闻又懂法律的复合型广电人才是本专业的培养特色。本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新闻学专业所要求的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和媒介经营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策划、采访、拍摄、写作、视频编辑以及动画制作等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辅修第二学位,在新媒体传播方面更具有法治思维和法治理性。
我院与政府机关、行业协会联系紧密,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法制电视节目工作委员会的特邀理事单位。截止到2016年12月底,法制电视节目工作委员会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已经超过130个,其中包括了全国所有的省级电视台、计划单列市电视台和省会市电视台,也包括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城市电视台和法制影视制作机构。除此以外,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安监总局和武警总部等单位的影视制作机构也是其会员单位。依托该委员会庞大的媒体资源,我院正积极地与其各会员单位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实践平台。
来源:2019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办学性质、类型和办学条件:我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西南政法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西南政法大学学士学位。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占地约2598亩,校舍建筑面积约73.2万平方米,分为渝北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宝圣湖校区。基本设施齐备,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56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2.3万余人,全部安排在渝北校区学习生活。学校图书馆是重庆市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纸质资源210.99万册。
来源:2018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办学性质、类型和办学条件:我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西南政法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西南政法大学学士学位。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总建筑面积731249.84平方米,分为渝北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宝圣湖校区。基本设施齐备,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56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660余人;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2.3万余人,全部安排在渝北校区学习生活。学校图书馆是重庆市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纸质资源210.99万册。
来源:2015年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司法考试北京名师面授集训班招生简章
中心特色
一流名师:杨秀清、杨帆、阮齐林和刘家安等司考名师亲临西政面授。
专业服务:高素质教学服务团队,全程跟踪辅导,提供尽心、贴心、专业的司考服务。
技能提升:重点培养学员的法律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解决法律纠纷的能力,成为真正的“法律人”。
关心学生:为中心优秀学员提供知名律所实习机会。
法检合作:与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开展司法考试培训,取得高通过率并赢得高度认可。
全面保障: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推荐到知名律所实习
◆拓展社会人脉关系
二、 费用及特惠计划
注:1.校学生、外校学生报名必须持有效学生证原件;社会考生报名持身份证原件;带上一寸彩色免冠登记照1张。
2.按照报名先后顺序固定座位。
3.报名一经确认,不退费。
4.上课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
三、 授课名师团队
刑法: 阮齐林 罗翔 方鹏 刘艳敏 姚贝
刑事诉讼法: 卫跃宁 杨立新 刘玫 房保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张锋 吴平 赵宏 兰燕卓 彭涛
民法: 隋彭生 刘家安 刘智慧 周长玲 于飞 席志国
商法、 经济法: 鄢梦萱 郑佳宁 胡利玲 魏敬淼
民事诉讼法: 杨秀清 史飚 韩波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 陈景辉 雷磊 戴鹏 叶晓川
宪法学: 焦洪昌 叶晓川
法制史: 张生 叶晓川
三国法: 杨帆 祁欢 邹龙妹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王进喜 叶晓川
四、 报名须知
(一)报名方式:现场报名或电话报名
现场报名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敬业楼1035室;西南政法大学沙坪坝校区办公楼南楼3001室、主楼3014室
报 名 电 话:023-67258801(渝北校区) 023-65382537 65383003(沙坪坝校区)
(二)缴费方式:现场缴费
现场缴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丽玉致知楼校园卡管理科5120室。
(三)报名咨询:
联 系 人:崔老师、杨老师、王老师
电 话:(023)67258801、65382537、65383003
传 真:(023)67258801、65382537、65383003
电子邮件:xizhengpeixunbu@126.com
网 址:http://202.202.80.80/web/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国家司法考试培训中心(邮政编码:401120)
西南司考QQ群号: 170685782
(四)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及微信公众平台
微博昵称:西南司法考试培训中心 http://weibo.com/u/3255973157
微信服务号:西南司考
西南政法大学主页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建校60余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0多万人,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多的学校。一、历史沿革西南政法大学原名西南政法学院,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由刘伯...
大学招生信息
全国技校排名 2022年技校招生信息 10大女生专业 10大男生专业 各地技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