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更新日期
2022-05-29 18:55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教学领域
--
电话
62011883
官网
www.cas.buu.edu.cn/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土城西路197号
来源:2021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艺术类招生简章
高级别赛事+成果孵化优势:教学成果对接行业大赛,聚焦工美创新领域,带领学生参加行业高级别赛事,产出丰硕成果获得企业资助孵化,使教学成效真正落地。近三年,学生参加行业大赛屡获大奖,获得企业资助15万元,得到行业高度认可。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文化艺术部门、工艺美术教育部门、文创设计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等。可考取我院设计学“文创与手工艺设计”方向专硕。在创新跨界、3D打印、文创设计、高端奢侈品设计等前沿领域具有崭新发展。

来源:2020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招生指南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历史积淀深厚与深度融入北京发展,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2)校媒融合共同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依托国家级实验平台。

(3)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成果屡获殊荣,社会美誉度高。

(4)适应媒介融合转型,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职业前景多元。

(5)硕士学位点学科支撑,国/境内外交流频繁,国际化程度高。

(6)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拥有长城学者与北京市级/校级创新团队。

来源:2015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考生报考指南
学院有哪些优势专业?

国家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历史学(文化遗产)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校级优势专业:档案学(北京市属高校开设唯一的档案学专业)、新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来源:2012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与优势

1、社会声誉良好,专业核心能力过硬。汉语言文学专业从1978年开始专业建设,在三十多年的本科办学实践中,一直以“立足北京”作为基本定位,紧密结合北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挖掘本专业在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优势和长处。依托北大和人大的学科框架和专业底蕴,尤其强化对阅读、写作和演讲等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从1978年至今,已毕业的数千名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北京地区的媒体、出版、教育培训、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北京地区的文化宣传和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给母校带回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2、学科龙头,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基础学科布局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在1998年、2012年两次颁布的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是文学大类中排位第一的专业(编号均为050101)。新世纪以来,“文化输出”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首当其冲成为“文化输出”的建设高地。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中,文化传播作为专业发展的明确方向,推广国学,普及对外汉语教学,加强对中国语言文化的认同都成为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3、以优质教学发挥专业优势。在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学校目前的定位,深化本科教学质量建设,在教学实践中提升专业品质。曾有1人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校级示范教师。现有校级精品课程一门(《古代汉语》),校级中青年执教能力比赛一等奖1人,院级优秀教师1名,校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在常规教学之外,还组织承办北京市人文知识大赛,努力展示知识的多样性;通过名师讲座拉近学术与人生的距离,通过经典研讨沟通文学与性情。而与法国英赛克学院、台北云林科技大学等校的交流项目也给在读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4、实践教学朝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崇尚独立思考,能够不断提出问题与方法的专业。依托本科生导师制,每位同学从入学开始就逐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实践规划,这一套实践规划突出个体订制、分类指导的特色,并紧密与未来的职业或考研深造规划结合起来。为鼓励同学的创新能力,定期举行师生主题沙龙,并通过工作室、项目等方式将创意同自主创业联系起来。而借助学校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中心中的“摄影工作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平面媒体实验室”、“新媒体创新应用实验室”等实验室,本专业同学也能掌握娴熟的媒体业务,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统筹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主办的系刊《红黄蓝》发行多期,在校内拥有众多读者。多次参加北京市人文知识大赛,屡获佳绩。一些在校同学的文学作品在《人民文学》、《上海文学》、《黄河文学》、《芙蓉》、《山花》、《美文》等著名文学期刊发表,获得过中华文学复兴奖、剑门关文学奖、“包商银行杯”高校文学大赛等荣誉。

5、适应文化创意产业新形势,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融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在坚持专业品质的前提下,依托学校在传播学、文化产业研究所的优势资源,为北京地区的人文建设和文化产业提供应用型人才。

来源:2014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法学专业着力培养业务精、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充分凸现本专业特色。

1、雄厚的学术支撑。依托于本专业的经济法学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由我国著名法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隆亨教授领衔创建,刘隆亨教授长期从事经济法、财税法、金融法的教学与研究,是这三个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税法学的奠基人。本学科有专兼职研究人员30余人,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先后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北京市及市教委的多项科研项目,以及多项各单位委托的横向项目,凸现了本学科的科研实力和科研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为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本学科还建有首都法制研究中心、北京联合大学法律援助研究与服务中心、北京联合大学知识产权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作为师生教学、学习和研究平台。

2、聘请实务专家进课堂,大力推进“嵌入式”课堂教学。为帮助学生近距离了解法律实务和法制建设前沿动态,近年来本专业大量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政府官员等实务专家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嵌入式”教学,将法律实务和法制建设新成就带到课堂,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了用人单位代表与人才培养方关于人才培养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3、广阔的专业实践平台,保障和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在校内,建有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模拟仲裁庭、现代企业运行法律实验室等为本专业校内实验教学、学生专业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校外,与岳成律师事务所、致诚律师事务所、国振律师事务所、丰台法院、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朝阳区社工委、延庆县村官办等近20家实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法律职业技能培养、实务专家授课、指导学科竞赛、指导法律援助实践、接受学生实习实践等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活动,同时,与各基地共同编写实践教材,共同推进专业建设。

4、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多年来,本专业特别注重对学生适应职业需要、全面发展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除通识技能之外,本专业还构建了“学知杯”系列素质培养体系,包括新生辩论赛、读书会、专业演讲与辩论、模拟法庭竞赛,通过成体系的培养,学生将获得具有专业特色的知识、逻辑思辨、语言表达、团队合作、法律实务(模拟)的积淀和训练,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专业拓展与市司法局、市知识产权局等实务界合作,组织学生开展“青春船长”青少年系列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首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志愿服务,组织专题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承办并参加“联盟杯”全国大学生动物保护辩论赛、联合主办“尚权杯”全国青年律师刑辩技能大赛,全面拓展综合素质。

5、毕业生深造途径多样化。本专业毕业生可通过参加国内高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获得深造机会,近年来,多名毕业生考取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我校2013、2014年获得了《商务法律》硕士学位以及《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毕业生还可以报考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我校与美国圣托马斯大学法学院、俄罗斯国立乌拉尔大学法学院签署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合作协议,毕业生还可以向该两所大学申请攻读硕士研究生。

来源:2011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专业特色和优势

1、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专业特色:突出应用营养学与功能食品特色,强化技术应用。培养面向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综合的食品科学、食品工艺、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理论知识,具有基本的食品加工技术与营养品质保持指导能力、营养咨询与指导、营养配餐设计和餐饮卫生管理能力、生物活性成分制备与保健食品研发能力、食品与健康关系机理研究能力,同时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食品科学技术与营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2002年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外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我校于2006年开始招生,有8年的招生历史。本专业培养面向国家和首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管理学等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检验技术、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技术;具有食品分析检测能力、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能力、食品质量控制溯源预警能力、食品质量认证监督管理能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突出功能食品功能因子分析检测、功能评价以及实验室认证管理特色,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具有良好的食品科学与营养学科平台与优势。本专业拥有北京市食品科学重点建设学科、生物活性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国家保健食品检测中心和功能食品研究院良好的学科平台,北京食品学会办公地址设立在我系。此外,我系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北京农学院有长期良好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

4、拥有国内一流的食品分析和功能评价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训基地。食品科学系拥有多种大型进口仪器及经北京市动物管理委员会认证的SPF级动物房等,可为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规范操作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是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国家认可的功能检测和理化指标检测资质,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如协助北京食品学会举办营养师资格考试、食品检验工培训与考试等。与北京荷美尔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市牛栏山酒厂、北京市海淀疾控中心等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校外的实践基地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实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5、形成了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技术应用型教学模式。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和承担国家级课题、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自然基金、部、委、局等省部级课题、市教委课题及各类横向课题40多项,经费约合计8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86篇,核心期刊论文282篇,被SCI和EI收录论文17篇,公开出版教材、著作6部。申请发明专利13项,授权5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多种形式的学生科技立项及实践教学都参与其中,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在本科期间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强,凸显技术应用型培养模式。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00年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外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我校于006年开始招生,有8年的招生历史。本专业培养面向国家和首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管理学等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检验技术、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技术;具有食品分析检测能力、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能力、食品质量控制溯源预警能力、食品质量认证监督管理能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突出功能食品功能因子分析检测、功能评价以及实验室认证管理特色,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来源:2013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档案学(信息开发)专业
档案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1、整合资源,建立互惠共赢的校政企合作平台。1996年开始,率先与政府行业领导机关北京市档案局(馆)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开展科学研究,以此为依托,随后与包括北京城市建设档案馆、北京市公安档案馆、中关村管委会、北京新奥集团、首都图书馆、北京科技情报研究所等32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设计了十五个学生实习实训项目,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教师亲身参与实践,体验实践,提高执教能力,校政企三方在教学、科研、业务骨干培养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发展。

2、构建式、模块化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校政企合作平台,进一步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式、模块化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包括档案工作调研、文书档案与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信息市场调研与信息服务、档案工作流程管理与内容服务综合应用、档案工作就业实践等模块,集中实践教学实施贯穿大学四年由浅入深梯次展开,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校政企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文档管理能力、档案工作组织与规划能力和信息开发服务能力。

3、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深化校政企联合培养。校政企三方人员组成档案学专业合作指导委员会,根据首都档案事业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学管理与评估机制;校政企三方人员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组建教学团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科研项目、毕业论文等;校外专家为学生教授《档案学前沿问题讲座》、《档案管理学》、《档案工作综合实践》、《档案工作就业实践》等6门课程,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性强的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三方互相培训对方骨干人员100余人,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业务水平。

来源:2014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特色和优势

1、实践教学优势突出。GIS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支撑下,大量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际训练学时1:1分配,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并构建了四年不间断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通过“地理学认知实习”、“空间数据采集实习”、“空间数据分析实习”、“3S技术集成与应用实习”等系列实验实训课程,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科学实际应用提供保证。

2、校企合作网络广泛。重视产学合作,和GIS行业的一些知名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高年级开始就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生产实习,真题真做,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产现场。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实际应用GIS技术能力大大提高,学生毕业可以快速适应实际工作。近年来每到就业季都会有很多合作企业主动来到城市科学系进行校园招聘,校企合作全面开花结果。

3、专业方向适用性广,从业口径宽。

同学可以在政府信息化管理部门、IT行业和电子地图服务应用等领域找到合适岗位,下图1显示了目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分布。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也强调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倡为学生提供“多一个选择的机会”,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特点与此有相似之处,就业单位和岗位都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点。

  2014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图1:地理信息产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性质

来源:2013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专业特色和优势

1.先进的理念、鲜明的特色。秉承“依托学科、面向应用、服务首都”的专业建设理念,服务于文物管理、保护与利用事业第一线。

本专业培养服务于文物与博物馆事业第一线,文物考古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高的文物博物馆服务意识、文物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博物馆服务、藏品管理、陈列设计、文物保护修复、文物鉴别技能,能胜任文物博物馆行业实际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构建了以考古学基础、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实务、校内外文博实践三组课程群为主干的课程体系。

精心设计了四个模块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博物馆参观与解说、可移动文物调查、可移动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博行业实习,四个模块贯穿四个学年,每个模块至少四周,层次递进,集中实践环节与理论课程学习相配合,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阶段性提高相配合,与行业需求及就业需求相配合,实现了文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的模块化和全程化。

搭建了多基地、多院校联合共建、资源共享的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拥有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拥有首都博物馆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多家校外实践基地。将带领学生参加北京文物保护与利用重大项目纳入到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的专业实践变得真实、高品质和有意义。

2.校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融通的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教学团队实力较为雄厚,校内人员高级职称比例占到65%,有博士学位人员占到90%,拥有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2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本专业教师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先进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等众多荣誉称号。此外,还聘请有20多位来自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北京市文化遗产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3.有力的学科支撑。本专业所依托的考古学和专门史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考古学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与不少985、211重点高校成绩并列。两个学科点现有在校研究生近50名。拥有北京市非遗研究基地、校级文化遗产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所、考古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年来在考古学、文化遗产学、社会文化史等方面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在学界有较大影响。近3年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6项,获得中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等奖项。

来源:2013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学(文化遗产)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和优势

1、先进的理念、鲜明的特色。秉承“依托学科、面向应用、服务首都”的专业建设理念,服务于文化遗产管理、保护与利用事业第一线。侧重于培养历史学基础扎实,具有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历史街区和古村落保护、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策划等技能,能胜任文化遗产行业实际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构建了以历史学基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校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三组课程群为主干的课程体系。精心设计了四个模块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文化遗产参观与解说、文化遗产调研、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化行业实习4个模块贯穿四个学年,每个模块至少4周,内容螺旋递进,使集中实践环节与理论课程学习相配合,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提高阶段相配合,与行业需求及就业需求相配合,实现了文化遗产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的模块化、全程化。

搭建了多基地、多院校联合共建、资源共享的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拥有首都博物馆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多家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将带领学生参加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重大项目纳入到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的专业实践变得真实、高品质和有意义。

2、校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融通的教学团队。本专业所在的历史文博系现有教学团队实力较为雄厚,校内人员高级职称比例占到65%,有博士学位人员占到80%,已经拥有“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北京文化史”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本系教师获得北京市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众多荣誉称号。此外,还聘请有20多位来自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北京市文化遗产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3、有力的学科支撑。本专业所依托的专门史和考古学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专门史为校级重点学科,考古学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在全国并列第9。自2007年开始本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生近50名。拥有北京市文化局命名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所、考古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年来在考古学、文化遗产学、社会文化史等方面取得突出研究成果,在学界拥有较大影响。

来源:2012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1.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与专业人才培养链。新闻学专业从1978年开始专业建设,在30余年的本科办学实践中,紧密结合北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积极探索适应北京新闻传播事业和新闻教育事业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完成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应用方向——新闻传播方向——新闻学专业的转型发展历程。依托北大、人大名校“厚基础”学术积淀优势,同时强化学科应用方向所需应用技能,并建立与北京地区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领域媒体接轨的定点专业实习体系和专业培养结构,构建了具有鲜明地域应用特色的北京传媒专业人才基地。从1982年至今,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北京地区报刊、出版、电视、广播、网络等相关传媒领域中,为80年代至今北京地区媒介中心与媒介环境的建设做出了坚实的贡献,并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与专业人才培养链。

2.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地位进一步凸显与巩固。1997年新闻传播学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一级学科,针对学科地位的提升,学校1998年恢复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招收新闻方向的学生,2000年正式招收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是全国高校同类专业较早建立新闻学专业的院校之一,在北京传媒业界占据一定优势。2004年初中共中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新闻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九大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之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以及将传媒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都是促进新闻事业创新与发展的新政策和新举措。目前新闻学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3.形成面向北京地区传媒业的四个特色方向。在构建应用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的过程中,形成了北京地区传播媒介研究、影视传播、北京文化传播、新媒体应用四个特色方向。以20世纪新闻传播与文艺生产的关系作为历史新闻学的研究重点;以媒介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与新闻伦理规范研究、舆论导向与社会发展研究等作为理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重点;以媒介文体研究、当代电影、当代、影视与消费文化、北京文化与新闻传播等作为应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重点;以跨文化传播作为边缘传播学的研究重点。通过综合研究,探究北京地区新闻和信息传播的自身特质,推进大众舆论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的良性循环。

4.专业实验设备设施齐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突出。新闻学专业被称为“文科中的工科”,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应用型教育特色,在学校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已经建立了“多功能演播室”、“录音室”(“播音室”)、“摄影工作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平面媒体实验室”、“新媒体创新应用实验室”、“大型演播厅”,使文科教学逐步改变实验教学长期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被动地位;建立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完善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成果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在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微电影比赛、校级“红黄蓝”杯影像大赛上屡获佳绩。

5.适应文化创意产业新形势,实现学科专业融合。作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骨干专业以及优势专业的新闻学专业以新闻传播学和电影电视学为学科支撑,以“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为基本特色,以新闻学教育为主体,同时与上述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厚基础、重应用、强技能、求创新”的媒介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北京区域报道、媒介沟通、社会人文建设的重要力量。

来源:2012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学(影视传播)专业
新闻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1.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与专业人才培养链。新闻学专业从1978年开始专业建设,在30余年的本科办学实践中,紧密结合北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积极探索适应北京新闻传播事业和新闻教育事业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完成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应用方向——新闻传播方向——新闻学专业的转型发展历程。依托北大、人大名校“厚基础”学术积淀优势,同时强化学科应用方向所需应用技能,并建立与北京地区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领域媒体接轨的定点专业实习体系和专业培养结构,构建了具有鲜明地域应用特色的北京传媒专业人才基地。从1982年至今,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北京地区报刊、出版、电视、广播、网络等相关传媒领域中,为80年代至今北京地区媒介中心与媒介环境的建设做出了坚实的贡献,并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与专业人才培养链。

2.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地位进一步凸显与巩固。1997年新闻传播学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一级学科,针对学科地位的提升,学校1998年恢复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招收新闻方向的学生,2000年正式招收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是全国高校同类专业较早建立新闻学专业的院校之一,在北京传媒业界占据一定优势。2004年初中共中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新闻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九大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之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以及将传媒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都是促进新闻事业创新与发展的新政策和新举措。目前新闻学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3.形成面向北京地区传媒业的四个特色方向。在构建应用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的过程中,形成了北京地区传播媒介研究、影视传播、北京文化传播、新媒体应用四个特色方向。以20世纪新闻传播与文艺生产的关系作为历史新闻学的研究重点;以媒介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与新闻伦理规范研究、舆论导向与社会发展研究等作为理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重点;以媒介文体研究、当代电影、当代、影视与消费文化、北京文化与新闻传播等作为应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重点;以跨文化传播作为边缘传播学的研究重点。通过综合研究,探究北京地区新闻和信息传播的自身特质,推进大众舆论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的良性循环。

4.专业实验设备设施齐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突出。新闻学专业被称为“文科中的工科”,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应用型教育特色,在学校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已经建立了“多功能演播室”、“录音室”(“播音室”)、“摄影工作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平面媒体实验室”、“新媒体创新应用实验室”、“大型演播厅”,使文科教学逐步改变实验教学长期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被动地位;建立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完善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成果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在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微电影比赛、校级“红黄蓝”杯影像大赛上屡获佳绩。

5.适应文化创意产业新形势,实现学科专业融合。作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骨干专业以及优势专业的新闻学专业以新闻传播学和电影电视学为学科支撑,以“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为基本特色,以新闻学教育为主体,同时与上述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厚基础、重应用、强技能、求创新”的媒介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北京区域报道、媒介沟通、社会人文建设的重要力量。

来源:2014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英语(国际商务英语、英美文化)专业
英语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1.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始终坚持“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专业建设理念,努力贯彻落实北京市教委、发改委关于北京联合大学“十二五”时期学科专业建设应进一步“强化外语优势和旅游特色”的批复指示,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强化文本释读能力、口笔译能力、英语写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中西方文化素质教育,提高跨文化意识,树立正确的语言世界观,为首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在课内外各项活动中贯穿实践性。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单位实习,参加为本校开办的英语系列学术讲座,组织英语文化节、英语俱乐部、英语剧社等社团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英语演讲比赛,暑期国际夏令营等,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依托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开展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保持英语演讲、商务口译、文学翻译优势;依托校、院两级国际交流教学平台,拓展和开发国外英语实践教学项目;以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校外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英语实践。

3.积极开发优秀学术软硬件资源。本专业拥有设施条件国内一流的同声传译实验室,能够充分满足学生提高英语听说、口译能力的需要;本专业长期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英语教育专家任教或举办讲座,已经初步形成了“英语语言文化系列讲座”和“名师讲堂”等学术交流平台,为学生直接使用英语获取信息、拓展思维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本专业致力于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优秀教学团队,保证专业基础教学质量;建设西方文化类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拓展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提升教学品质。

4.注重与国际接轨。本专业在学校外事部门支持下已经与美国、英国等主要英语国家的一些高校建立了长期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可方便学生申请到国外进行短期交换或正式攻读硕士学位。近年来,本专业多名学生成功进行了在美国、英国等地高校为期半年的短期交换。本专业目前致力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圣达菲学院、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开展“2+2”和“3+1”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

北京联合大学主页

一、招生专业该院现有11个本科专业和3个研究生专业,已形成了市、校、院三级学科体系。该院拥有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经济法学;重点实验室: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实验室;市级品牌建设专业: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高职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该院还拥有北京联合大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大学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