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视频链接:http://zs.***.cn/info/1101/3273.htm
2019年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生物、化学、物理
专业导游:
丁国芳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浙江省海洋生物医用制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舟山市第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浙江省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细胞生物学会教育和普及分会副会长,浙江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校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教学名师”,浙江省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和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从事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药物研究,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6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发明专利 10余项,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 10余项次。
曲有乐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药学特色专业负责人,中国化学会公共安全领域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药学会药物化学及抗生素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药学会生物制药技术学会理事,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舟山市药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海洋生物制品重点工程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药学、制药工程与生物制药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 6项次。
马剑茵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负责人,浙江省药理学会理事,浙江省药理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药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 3项次。
关丽萍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舟山市“111人才工程”、浙江海洋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Eur J Med Chem》、《Med Chem》和《Med chem. Res》等杂志审稿人。长期从事药物化学、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实用新型授权专利1项,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 3项次。
王斌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和舟山市“新世纪111人才工程”。主要从事海洋药物、海洋中药质量控制和海洋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已获授权6项),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 10余项次。
欧阳小坤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舟山市“新世纪1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主要从事药物分析、药物质量控制技术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 10余项次。
杨素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海洋生物医用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解剖学会理事,中国解剖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药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已获授权10项),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 5项次。
第一部分 药学专业简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掌握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初步训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能,能够在药物制剂生产、管理、质量监控、流通、临床药学以及新药研究开发等相关领域从事药物设计和合成、药物制剂和分析、药物研发和管理、医药营销、药物调配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创新型科学技术人才。
2.专业师资力量
本专业专任教师16人,教授、副教授比例为65.2%, 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7.7%。拥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具有国外访学经历的青年教师6人。
3.专业的优势及特色
药学专业于2006年首次招收本科生,经过近10年的建设,办学具有明显的海洋生物医药优势,形成了鲜明的海洋药物办学特色。本专业是浙江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浙江省海洋生物医药重点学科的支撑专业,建有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点和海洋药学硕士学位点。本专业以“面向需求、突出能力”为专业建设理念,以“教学科研并重、理论实践结合、校企互动协作”为办学思路,依托省重点学科、省特色专业和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以建设服务于浙江省和舟山群岛新区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并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特色专业为目标,近十年来,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药学专业领域培养了近千名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推行自主化、个性化、实践性、研究性的本科教育新体系,确立“全程导师引导、早期参与科研、分层分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生在接受扎实的专业教育的同时,可根据自身素质、能力和爱好,从第二学年开始跟随导师参与药学基础理论研究、新药研发、海洋生物或药用植物的采集与培育等科研创新活动,也可选择在制药企业、医疗机构等校外实践基地接受药品生产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等方面的训练。本专业与美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交换生的比例逐年增加。
4.办学条件
拥有浙江省海洋生物医用制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海洋药物研究中心、浙江海洋功能保健产品研发中心和校级海洋药物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等教学科研平台。科研实力雄厚,具有完备的科学研究及理论实践教学平台。与多个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各类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信息系统开发及人才培训服务,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基地和就业机会。
系企融合---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
5.师生已有育人成果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曾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化学学科竞赛三等奖、全国高等数学竞赛优胜奖、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首届“甘其食杯”中国传统食品创新大赛优秀奖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6.学生就业前景与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国内外制药企业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新药研发、药品营销等工作,也可在医院药剂科或大型连锁药房从事药品调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或在医药公司等药品流通领域从事药品管理、质量监控和营销等工作,还可以在政府职能部门从事药品监督管理等工作。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7.近三年就业率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第二部分 教授谈药学专业
Q1:药学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药学是关于药物的发现、开发及制备、质量控制及其合理使用的科学,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揭示药物与人(患者)或者药物与各种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理化性质、生物活性、作用机制、适用范围、分析、鉴定、调配、生产、流通使用及其管理和研发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Q2: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特色课程?
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特色课程包括海洋药物学、医药营销学、创新药物设计专题讲座、执业药师专题讲座、药学基础实验技能训练、药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Q3:学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对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并没有特定的特质需求。当然,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相同的是,兴趣很重要,能激发求知欲。药学专业介于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之间,文理兼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思考、理解记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Q4:药学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药学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科类专业,知识面较广,包括化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若仅凭机械性的记忆会不容易掌握,需培养逻辑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另外,本专业学习过程中涉及许多实验环节,包括动物实验,要求学生胆大心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分析,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Q5:社会上是否有对药学专业的认识误区?
社会上可能会认为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比较狭窄,收入一般。主要是在医院药房担任药品调配工作或是在药品流通领域担任医药代表从事药品促销工作,前者入职较难且技术含量不高,后者虽收入较高但具有职业风险。其实并非如此,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是比较广泛的,就业前景也很好。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国内外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管理、新药研发等工作,或者可在医院药剂科从事临床药学工作,也可在国家药品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药品监管工作,还可在高校或研究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Q6: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这个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对健康长寿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从而对新颖、安全、高效的药品和保健食品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制药企业是朝阳企业,新药和高品质保健食品的研发和上市为人们的健康优质生活状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新药和保健食品的研发又离不开药学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Q7:药学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怎么样?
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达92%。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